編者按 :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 強調要優化產品產業結構 , 推行綠色生產方式 , 壯大新產業新業態。記者近期在農業大省江西調研發現瞭許多有趣的農業新現象 , 比如 " 博士農民 " 活躍在田間地頭、蔬菜大棚裡裝上 " 監控頭 "、小宗農產品闖出 " 長尾大市場 "、房地產商轉型做農業、農口幹部跑起招商引資等。這些新現象表明 , 隻要按照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向發展 , 農業就會吸納人才、資金、技術等要素 , 就有新希望。本報從即日起 , 推出一組來自江西的 " 現代農業新觀察 "。
武漢大學系統工程學博士 , 當過公務員、上市公司老總 ,51 歲的肖文經歷豐富。不過現在 , 這位 " 博士農民 " 卻整日出沒在田間地頭 , 皮膚曬得黝黑 , 活像個 " 老農 "。
兩年前 , 辭掉一傢上市公司董事長職務 , 賣掉瞭部分股份 , 肖文來到距離南昌 15 分鐘高鐵車程的高安市 , 計劃幹一番大事業——打造生態農業綜合體。
一開始 , 在人們的眼中 , 這位博士 " 瘋瞭 " ——到 2020 年 , 他們將在轉包的 2 萬多畝土地上投入約 30 億 , 這個名叫 " 巴夫洛 " 的綜合體項目 , 包含瞭現代農業生產及科技研發推廣、生態休閑旅遊、農業農村文化傳承與展示、養生、電子商務、冷鏈配送、創業孵化 ……5 年後 , 每年的綜合收入將能夠達到 200 億。
" 一畝地產出 100 萬 !? 拿傳統農業眼光看 , 當然是吹牛皮。但我是用新思維來搞農業 , 用工業化流程來做現代農業。" 肖文信心滿滿。
肖文是要從這 2 萬多畝地裡要綜合性效益。比如 , 示范園裡種植的千畝花海 , 掙瞭三道錢——第一道是 " 景觀錢 ", 舉辦 " 櫻花節 "" 菊花節 " 賣門票;第二道是 " 居住錢 ", 在千畝花海邊打造建設 2000 畝養老社區、葡萄酒莊、房車營地等 , 把農業和生態旅遊、養老產業結合起來;第三道是 " 品牌錢 ", 有瞭生態口牌 , 示范園下一步通過示范種植 , 把周邊的生態農產品聚集到自己旗下 , 深加工銷售。
" 在國外 , 農業本身就有旅遊功能、休閑功能和教育功能 , 這些市場開發出來就可以掙錢 !" 這位 " 博士農民 " 的眼界果然別具一格。目前 , 他的生態綜合體項目中 , 一個國傢級生態循環農業示范園初具雛形 , 一個農業風情小鎮完成建設 , 農產品電子商務項目也已啟動。
在巴夫洛公司總部 ,60 名員工中 , 本科及碩士以上學歷的有近 40 人 , 與高校共建院士工作站及博士後工作站。肖文告訴記者 :" 現代農業關鍵在人才 !"
肖文並非孤例。在江西奉新縣 , 記者遇到瞭另一位 " 博士農民 " 陳曉榮。菲樂奇果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唐曉新將這位從中國農業大學畢業的博士生聘來當研發部副總。
唐曉新也非常 " 傳奇 "。2009 年 , 唐曉新賣掉瞭在上海創辦的的 IT 公司 , 回到傢鄉後與朋友承包瞭上萬畝林地種植獼猴桃。他認為 ,"IT 行業在走下坡路 , 而農業在走上坡路 "。
奉新縣是獼猴桃之鄉 , 但由於品種更新速度慢 , 果子賣不上價錢。" 新西蘭獼猴桃貴到七八元錢一個 , 因為人傢的口味確實好 , 新西蘭政府和企業每年要投入 20 億美金來研發獼猴桃良種。" 經營 4 年後 , 唐曉新認清瞭 : 要縮小這個差距 , 必須加大科技投入。2013 年 , 他請來瞭陳曉榮。
" 博士農民 " 陳曉榮所管理的研發部 , 又請來 4 個博士和 2 名研究員 , 建起瞭省級科研技術中心 , 每年還要拿出超過 5% 的銷售收入來投入研發。2015 年 , 他們連續申請瞭 " 花粉高效采集 "" 綜合套袋技術 " 等 6 項國傢專利。現在公司的獼猴桃售價基本與新西蘭持平 , 並出口到俄羅斯。
記者走訪江西各地現代農業產業基地 , 還發現不少各類專業背景的高端人才。他們中有航天領域的高級研究員、機械設備制造企業的老總等。他們把自己的專業背景與現代農業結合起來 , 種出瞭不一樣的 " 花朵 "。" 越來越多的博士、碩士下地農民 , 折射出農業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市場前景 !" 肖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