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 6 個男寶寶,最小的兩歲多,最大不過三歲。
他們中的大多數大概永遠都找不到回傢的路瞭:不知親生父母是誰,不知自己來自哪裡,不知自己出生在哪天,自然,也不會知道自己準確的年齡。
今年 5 月份,央視新聞官方微博公佈瞭 616 名在打拐行動中被解救的孩子名單,其中 17 名孩子是浙江的。這 17 名當中,有 6 個來自溫州蒼南的孩子,已經是老面孔瞭。
△數年前,公安機關摧毀瞭兩個特大拐賣兒童犯罪團夥,抓獲犯罪嫌疑人 608 名,成功解救兒童 178 名。新華社資料照片
線索
今年 42 歲的鄭世洋是 20 年警齡的老警察。
2015 年,他還是蒼南公安靈溪中心派出所巡邏防控隊的副隊長。3 月份的一天,當地一位群眾找他反映一個情況。
" 他也不是報案,就是說瞭件他覺得奇怪的事:鎮上有個老房子裡,老是聽到嬰兒的哭聲,感覺還是不同的小孩。"
3 月 29 日下午,他們發現有四個男女反復進出老房子。
" 我們判斷肯定是買小孩的,這種案子一定要人贓俱獲,當時,我們認為抓捕的時機來瞭。"
解救
" 我們沖進去的時候,院子裡有六七個人,屋子裡還有一男一女,一個小嬰兒躺在床上。"
小嬰兒是個男孩,這是鄭世洋他們解救出來的第一個孩子。
雖然事隔兩年,對這個小男嬰,鄭世洋依舊印象深刻。
當時現場嘈雜混亂,正交易的雙方從錯愕到反抗,吵吵嚷嚷,在一片鬧聲中,小男嬰卻始終安安靜靜。
" 像是很習慣這種環境一樣。" 鄭世洋覺得非常意外," 後來我們把他帶到派出所,泡奶粉,換尿佈,整個過程,他也是一點哭鬧都沒有,安靜得有點過分。"
鄭世洋事後感嘆,自己傢的孩子都寵得不行,沒事就抱在手上," 這個孩子很習慣躺著,大概人販子也不會經常抱他吧。所以,我們帶回來,抱起他的時候,他很開心的樣子,像是很喜歡被抱。"
不知道他生於何時,鄭世洋也隻能大概判斷,他應該是一個多月大小。小男嬰的年齡就這麼被定瞭下來。
3 · 29 系列販嬰案也就此被打開:嫌疑人章某和朱某先後交代出同行、買傢、上傢 ……16 名嬰兒被解救。因為大多數買傢在福建,其中 10 名嬰兒被救出後,移交給當地警方安置,其他 6 名嬰兒則被留在蒼南。
蒼南公安局刑偵大隊的曹明盾回憶瞭這 6 名嬰兒是如何被解救的:
他們尚在襁褓中,但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卻經歷大起大落,命運也因此被徹底改變。
" 抓捕章某等人時,現場發現一個小本本,記的都是數字,這個嬰兒買來多少錢,賣出去多少錢。" 曹明盾說," 真的就像買賣商品的記賬本,在他們眼裡,這些嬰兒就是商品。"
比如,人販子的交易中,價格高的一個嬰兒賣 10 萬,價格低的賣 6 萬,為什麼差價這麼大?
曹明盾給出瞭解釋," 就看中間轉瞭幾道,轉手越多加價越高,每轉一次就要賺錢啊,如果直接是一手買來的,就便宜。就和賣東西一樣。"
安置
6 個被解救出來的男嬰被暫時安置在蒼南福利院。
38 歲的林峰是蒼南福利院院長,他詳細告知瞭 6 個男嬰兩年來的生活,但拒絕瞭記者想見見孩子的要求。
" 希望他們的生活不被打擾,淡化他們身上被拐的標簽和印記,盡可能地低調再低調吧。"
此案涉及的有些省份的公安部門可能是因為當地福利機構建設的缺失,被解救出來的孩子多被暫時安置在收買人處,他們這麼做還有一個理由是,孩子和收買傢庭已經建立瞭感情。
王瑋卻覺得這種做法既不合法規,而且從長遠來看,也未必對孩子有利。
這位 35 歲的檢察官,也是一位孩子的母親,案子辦理過程中,她特意花兩天時間,到福建霞浦兩傢收買人傢庭做瞭走訪。
這兩戶都是漁民,傢安在簡陋破舊的魚排上,俗稱水上人傢。其中一戶,在收買男嬰之前,已經有 4 個女兒,一傢 10 口的生活就在兩條小船之上;另外一戶,則已經有 3 個女兒。
對他們來說,買個男嬰就是為瞭傳宗接代,所以不惜拿出多年積攢的辛苦錢。
" 他們對買來的男孩是很好,但也僅限於喂飽孩子的肚子,養活他們,至於未來的教育和成長根本就談不上。"
" 他們都是健康的嬰兒,我相信會有很多傢庭願意收養的。" 王瑋說。
尋親
和那些被販賣後散落到不知何處的嬰孩相比,這 6 個孩子是幸運的,但當時誰也不知道,這種幸運能否持續到最後,比如,讓他們回傢。
這 6 個孩子從哪裡買來的?他們的父母在哪裡?這是案情的一部分,也是辦案民警最想知道的。
王瑋在閱卷之初,最想知道的也是這些嬰兒是哪裡來的?通過怎樣的方式拐賣?但追查後才發現,想查清這個問題並不容易。
" 目前為止,真正查明來源,或者說找到親生父母的,隻有兩個。" 公安曹明盾記得,一個是蒼南本地的,媽媽未婚先孕,把孩子賣掉瞭,案發後,外公外婆把孩子帶回;還有一個是來自雲南,父母在石傢莊打工,在當地把他賣掉瞭。
更多的孩子,是無處可查。因為,太亂瞭。太亂的原因一是這些孩子在被拐賣的過程,被多次轉手。
" 這些嬰兒來源的一條主線,是從雲南怒江拐出,經過多次轉手、層層加價販賣到福建、浙江等地。" 檢查官王瑋說。
另外一條主線是溫州一位退休的婦產科醫生,接生時謊稱孩子有毛病,待親生父母決定放棄後,將孩子轉賣。
" 其實,有些孩子並沒有大毛病,被她誇大瞭,而這些父母很多是傢庭條件不太好的,來這裡接生也沒留下太多的個人信息,走就走瞭,很難查。" 鄭世洋說。
還有一個原因是經手的孩子太多,嫌犯自己已記不清哪個孩子是從哪裡買入的。" 比如,他交代,交易瞭 5 個小孩,是從哪裡買來的,總體是這麼個情況,但沒辦法對號入座,因為他自己都記混瞭。" 為查源頭,鄭世洋曾去雲南半個月,但結果並不理想。
溫州市檢察院在接手案件後,也曾要求公安部門查找這些嬰兒的具體源頭。" 後來發現很難查,從規避風險的角度看,買賣雙方在交易的過程中都不願意留更多的信息給對方,追查就很容易卡住。" 王瑋分析。
△圖表 :我國 4000 多名失蹤兒童已通過全國打拐DNA數據庫找到親生父母 新華社發 ( 大巢制圖 )
寄養
於是,福利院給 6 個男嬰挑選瞭 6 個愛心傢庭,寄養。
備選的愛心傢庭大多是經常到福利院做公益活動的愛心人士,先自主報名,然後再由福利院從中篩選。
篩選的辦法是實際走訪,瞭解他們的收入情況,考察他們的傢庭環境,傢裡是民房還是套房,套房的話有幾間,是否有子女,有沒有犯罪記錄,同時還要征詢其他親屬,比如老人的意見。
林峰的顧慮是,傢裡畢竟多個小孩,而且是嬰兒,晚上肯定會哭鬧,如果傢裡有老人,勢必會造成影響,這些潛在的矛盾都要考慮到。
最終定下的 6 戶傢庭,戶主年齡在 35 歲到 40 歲之間,4 戶沒有孩子,兩戶各有一個孩子,但孩子已經在讀書,職業有公務員、老師、商人。
" 從物質條件上來說,都是不錯的,能確保這些孩子有一個安定的生活環境。我們沒選年紀太輕的,因為可能以後要自己生小孩,也沒選年紀太大的,因為寄養是一個長期的事情,以後孩子長大要讀書,戶主精力跟不上也不行,到時候再給孩子換傢庭,傷害太大。"
有這種思慮是因為當時還沒有有關被拐賣解救兒童收養的政策,所以愛心傢庭隻能是寄養。
" 其實,一開始我們也很擔心,會不會有傢庭願意。因為畢竟不是收養,簽協議的時候,就明確,孩子以後找到傢人瞭,是要送還的。另外,雖然我們把這些孩子納入瞭孤兒保障系統,每個月給 1300 元的生活費,但養過孩子的人都知道,這點錢遠遠不夠。"
但一切順利得出乎林峰的意料。
福利院每個月和寄養傢庭通電話,瞭解孩子的生長情況,體重身高,打疫苗,過年節去走訪。" 這些傢庭都蠻疼孩子的,有的給孩子吃的都是進口奶粉,完全是當自己孩子養。"
類似的探望,按照慣例,福利院都會留下一些影像資料,算是工作見證,但對 6 個男嬰的走訪,林峰說他們基本都沒拍照," 盡量少打擾,淡化他們拐賣的經歷。"
歸宿
2015 年底,蒼南福利院收到民政部、公安部《關於開展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打拐解救兒童收養工作的通知》,明確查找兒童生父母或其他監護人 12 個月後無果的,可以被收養。
之後,六個男嬰中的四個依規辦理瞭收養手續。
一位找到瞭外祖父母,回到瞭親人身邊;一位是被父母所賣,父母入刑,正在和其他親人對接。
林峰最近一次到收養傢庭見到這幾個男孩是在今年五月。大的已經三歲多,馬上就上托兒所瞭,小的也已經兩歲多,咿呀學語,蹣跚學步。
" 白白胖胖的,也長高很多,和剛送來時完全是兩個人,我們看著也高興,覺得真是做瞭件有意義的事。" 林峰私下裡和同事感嘆,這些孩子的人生軌跡以後完全不一樣瞭。隻是這種軌跡的改變,伴隨的代價是他們將帶著一個永遠的遺憾。
當初,進入福利院時,6 名男嬰,因不知姓氏,全部被冠以代號,在和寄養傢庭簽署的寄養協議中,他們的名字一欄,也都是一個代號。之後,蒼南福利院給 6 個男嬰入瞭福利院的戶籍,他們的姓氏都變成瞭李。
" 我們按百傢姓,每年輪一個姓氏,2015 年輪到李姓,那一年進來的小孩都姓李。" 林峰說。
雖然是個帶有烙印的姓氏,但無論如何,他們不再是一個代號,而是有瞭屬於自己的姓。
唯一慶幸的是,他們尚年幼,這段讓人唏噓的經歷,終將淡去。他們此生,或許都不會知道自己的來處,那麼,隻願他們有一個好的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