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退休長子接棒 過萬億資產歐洲占 6 成

03-17

3 月 16 日下午,長和主席李嘉誠宣佈將於 5 月股東會後正式退休,轉任公司資深顧問,其長子李澤鉅接任長和主席。這意味著他經過近五十載打造的 " 長江王國 " 正式告別李嘉誠時代,這位白手起傢的商業奇才即將落幕。

" 我非常感恩,一生可以有這個福分,創立長江集團,為股東創造價值,能夠服務社會,這是我一個最大的光榮。我衷心感謝大傢對我的厚愛和支持,一點一滴在我心頭。以後,我會披上新的戰衣,專註於基金會的工作,尤其是醫療、教育等方面。" 他用其帶潮汕口音的廣東話動容地說。

長江和記實業目前是香港交易所主板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集團經營五項核心業務,包括港口、零售、基建、能源及電訊。截至去年 12 月底,長和的資產總額逾 1.1 萬億港元。

五大商業版圖

這個規模龐大的商業帝國,即將迎來新的掌舵人。事實上,自從 6 年前宣佈分傢計劃後,李嘉誠已經逐漸淡出集團的日常管理。對於長和的未來,李嘉誠十分篤定," 原則上整個集團的結構已經有很好的計劃和安排,未來不會有太大的變動。"

同時,他指出,長和集團高層已經為未來數年甚至十年的發展作好規劃," 過去數年我可以隨時去旅行不影響公司運作繼續,中高層管理人員未有一人辭職,並無任何波動,公司已有一條好的政策,就是為股東服務。"

他續稱:" 我從 12 歲開始工作,做到今年 78 年,旗下每傢公司都健全,看不出哪間會虧損。"

在當天的業績會上,李嘉誠坦言,自上世紀 70 年代成立的商業王國,能夠安然度過多次的金融危機秘訣在於保持 " 一個極低的負債率 "。他在業績報告中指出,盡管去年作出連串收購,長和集團的負債比率仍維持低於 6% 的健康水平,營運及財務狀況均十分強健。

根據 3 月 16 日發佈的財報顯示,長和已經打造出瞭遍佈全球的港口、零售、基建、電信、能源這五大商業版圖。截至去年 12 月底,這五大板塊的息稅前利潤(EBIT)占比分別為 12%、18%、35%、4%、26%,結構均衡。

相比之下,長子李澤鉅在同日的業績會則表現一如既往地平靜內斂。他表示,電能實業在宣佈最新的派息政策後,暫時不會有任何重組計劃。

事實上,李嘉誠一早已經開始將李澤鉅當作接班人來培養,並曾透露," 我從他小時候起便以身作則,教導他如何成為一個領袖。" 這對 " 父子檔 " 已經在商場並肩作戰長達 33 年。行事低調的李澤鉅於 1985 年加入長江實業,1999 年開始出任長實董事總經理。一直以來,他主要負責長和系的地產業務,以及旗下兩間上市公司長江基建及電能實業。

" 步步為營 " 鋪路交棒

被稱為 " 超人 " 的李嘉誠,一早已經開始部署他的退休大計。

2012 年 5 月 25 日,李嘉誠首次披露財產分配方案,公開明確長子李澤鉅的接班地位。2012 年 7 月 16 日,李嘉誠已將本來由其次子李澤楷持有的 1/3 傢族信托權益全部轉讓給長子李澤鉅。此舉讓李澤鉅正式掌控市值逾 8500 億港元、涉及 22 間上市公司的上市王國,其名下資產達 2900 億港元。

根據當時港交所披露權益顯示,李氏傢族信托 Li Ka-Shing Unity Holdings Limited 持有共 22 間上市公司,除 " 四大 " 旗艦:長實(00001)、和黃(00013)、長江基建(01038)、電能實業(00006)外,還包括 TOM 集團(02383)、匯賢產業(87001)等。上述 22 傢公司當時的市值合共 8521 億港元。

LKS Unity 所持的長和系及其它上市公司資產市值達 4353 億元,以其 2/3 的權益計算,李澤鉅名下上市資產逾 2900 億港元。李嘉誠表示,此次李澤楷將獲得生意資金上的支持。

時隔三年後,長和系進行瞭世紀大重組,這是李嘉誠佈局退休的重要一環。

2015 年 1 月 9 日,李嘉誠旗下的長和系世紀重組三部曲正式拉開序幕。長實(00001.HK)及和黃(00013.HK)宣佈重組長實集團及和黃集團的業務,並創立兩間新的上市公司,分別為長和及長地,前者會接手兩個集團所有非房地產業務,而後者則合並兩個集團的房地產業務。如此規模龐大的架構重組,主要通過 " 長實重組 "、" 並購方案 "、" 分拆上市 " 三個步驟完成。

重組完成以後,長和系資產的股權架構將由原來的三層縮減為兩層。資料顯示,李氏傢族信托將成為長地的直接控股股東,持股比例為 26.66%,而李嘉誠及長子李澤鉅則持有約 3.49% 股份,這意味著李氏傢族信托及傢族成員將共持有長地約 30.15% 的實際權益。

根據長地當時在港交所提交的公告顯示,李嘉誠將擔任長地的主席,長子李澤鉅則擔任副主席及董事總經理,這亦被外界解讀為李嘉誠為長和系交棒給李澤鉅進行鋪墊。

資產騰挪線路圖

李嘉誠商業帝國旗下多傢上市公司近年來重組動作頻繁,且均將註冊地遷往離岸島國,因此 " 李嘉誠撤資 " 的消息頻頻見諸報端。作為一代 " 香港夢 " 的代表,李氏傢族流露出越來越濃厚的 " 歐洲情結 ",到目前為止,接近半數的公司資產已轉移至歐洲。

對此,李嘉誠在當日的記者會直斥 " 這是連基本經濟知識都沒有才會這麼說 "。他表示:" 我們在國內一邊賣一邊投資,在國內有一個 400 億元的天然氣項目,未來仍將繼續加大投資。我們也是北京東方廣場最大的股東。"

然而,事實勝於雄辯。仔細剖析李氏帝國近年來的資產騰挪路徑,不難發現一條十分清晰的主軸:圍繞以歐洲和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英聯邦國傢為核心,在全球范圍內,分散化配置以電信、港口、水利、能源等公用事業為主的產生穩定現金流的資產。

李嘉誠的海外投資第一次被市場熟知源於 2000 年的 " 賣橙 " 神話,低買高賣,大賺 1130 億港元。從 2000 年至今,長和系已經斥資逾 2000 億港元在海外進行大手筆收購,而李澤鉅正是這些交易的重要推手,以穩健謹慎作風著稱的他對英國市場特別鐘情。

2010 年,在李澤鉅的帶領下,長江基建、電能實業和李嘉誠基金會斥資 58 億英鎊從法國電力公司(EDF)手中買下瞭英國電網業務。不到 1 年,長江基建再次出手,花費 24.1 億英鎊收購瞭英國水務公司(Northumbrian Water Group)。又等瞭 10 個月,長江基建高調出擊,6.45 億英鎊收購英國配氣網絡 Wales & West Utilities(WWU)。

2010 年長和系的歐洲業務息稅前利潤(EBIT)占集團 EBIT 總額僅 17%,中國香港占比 30%,中國內地以 28% 位居次席。而截至 2017 年 12 月底,歐洲 EBIT 占比已驟升至 60%,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分別降至 2% 和 10%。

以資本開支為例,長和去年在歐洲地區投放的資本達到 147.45 億港元,占比接近 62%。期內,中國香港與中國內地合共的資本開支僅為 28.17 億港元,占比不到 12%。若從資產總額的口徑來看,歐洲總資產為 5103.36 億港元,占比 46.38%。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的資產總額分別為 783.1 億港元、766.13 億港元,合計占比約 14%。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