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天動地! 男子賣血養大侄子侄女 一生未娶

07-14

他不是什麼英雄人物,他的故事也算不上轟轟烈烈。30 年前,弟弟出車禍辭世,弟媳改嫁留下兩個幼子,他默默地把侄子、侄女拉扯長大,直到他們成傢立業,卻一直沒有組建自己的傢庭。

他用自己的雙手為侄子、侄女撐起一片天,而侄子、侄女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溫暖著伯伯的晚年生活。

他就是合肥市濱湖新區煙墩街道濱湖傢園的居民張道貴,74 歲仍然做一名熱心的社區志願者。

弟弟車禍辭世他挺身而出

1987 年 11 月,當木工的弟弟外出打傢具,為省錢搭乘一輛拉化肥的機動車,路上不幸發生瞭意外,從車上摔下來後再沒有醒來,留下瞭三個孩子,大的 6 歲,小的剛滿一周。弟媳後來帶著最小的孩子改嫁瞭,張道貴主動肩負起撫養另外兩個孩子的重任,同時還要贍養多病的老母親。

那一年,侄子 4 歲、侄女 6 歲,面對兩個年幼不懂事的孩子,張道貴發誓再困難也要把他們拉扯大。一句 " 伯伯養你們 " 的承諾,張道貴堅守瞭 30 年。

如今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的濱湖新區,當年還是肥西縣煙墩鄉,農村人張道貴住的是土坯房,一下大雨就容易塌,蓋磚瓦房對於他這樣的貧困傢庭簡直難上加難。

" 把孩子接回來,就要保證他們吃得飽、穿得暖、有地住、有學上,我受苦沒有關系,不能害瞭孩子。" 張道貴賣血籌錢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

1988 年,是孩子接回來的第一年,張道貴賣瞭五次血,但還是背瞭 15000 元的債務。之後的 8 年,每年他都要賣血四五次,每次 400 毫升。" 估計都有一水桶瞭。" 張道貴嘴上開玩笑說著,卻偷偷把臉背過去強忍淚水。

照顧侄子侄女他一直獨身

從此,既當爹又當媽的日子,貫穿瞭張道貴的生活。剛開始,他還相過幾次親,但是因為自己撫養兩個年幼的孩子和多病的母親,女方隻要聽說這個狀況,相親就沒瞭下文。有離異的女方願意帶著孩子嫁過來,但張道貴又不願意,他怕侄子、侄女受委屈,於是他徹底打消瞭相親和結婚的念頭。

剛開始兩年,張道貴出門賣菜掙錢,母親還能幫他分擔一些,照看孩子。母親去世後,操持傢務、種地、養鴨子,裡裡外外都是他一個人,張道貴說," 沒人照顧孩子,賣菜的生意肯定做不瞭。" 別人不願種的地,張道貴要過來種,一個人種瞭 6 畝 8 分。收獲時,人傢都是白天割稻子,張道貴白天要照看孩子,晚上等孩子睡著後,他一個人摸黑去地裡割稻子,累瞭困瞭就在田埂上躺一會,早上再趕回傢給孩子做飯,一個人忙得團團轉。

村裡人看張道貴很辛苦,又開始勸說他,哪怕找個帶孩子嫁過來的女人,能分擔很多。張道貴再次拒絕瞭," 怕孩子受委屈 " 是他拒絕的理由,也是他對孩子發自內心的愛。

雖然貧困潦倒,張道貴依然沒有放棄讓侄子、侄女讀書識字,他說自己是文盲,一定要送孩子們上學。

當時還沒有全面實施義務教育,不交學費是沒有書本的,每次開學張道貴都會請求學校先給侄子、侄女上學,並保證三五天會把學費湊齊送到學校,

張道貴的辛苦,孩子們都看在眼裡,上五年級的侄子還偷偷寫信給媽媽,訴說著伯伯的不容易。張道貴就這樣硬撐著,送侄子、侄女相繼讀完瞭初中,由於高中沒考上,張道貴又送侄女學瞭裁縫、侄子學瞭油漆工,他說要讓孩子有謀生的一技之長。

晚輩感恩伯伯他晚年幸福

侄子、侄女學會瞭手藝,能自己照顧自己瞭,而這之後,張道貴居住的農村變為瞭城市,成為濱湖新區的一部分。拆遷安置後,張道貴住進瞭樓房、辦理瞭低保,日子才漸漸好起來。

說起從前的心酸事,仿佛就在昨天發生,張道貴歷歷在目," 一路把他們拉扯大,吃再多苦、受再多累,看到他們過得好,我就很知足瞭。" 張道貴的侄子、侄女滿眼感動," 伯伯對我們的照顧與愛,真是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為瞭更好的照顧伯伯,侄子選擇與張道貴住在同一棟樓裡,這樣伯伯有個頭疼腦熱的,也能及時知道;傢裡做瞭好吃的,有啥好東西,侄子都第一時間送給伯伯,還定期到伯伯傢洗衣服、打掃衛生。侄女出嫁後住在附近的濱湖和園小區,也是隔三差五到伯伯傢,給他送去吃的、穿的、用的。

說到現在的生活,張道貴滿臉洋溢著幸福," 啥都不缺,衣服、鞋子都穿不過來,都是侄子、侄女買的。生病住院,他們更是寸步不離,把我當親生父親來贍養。"

充滿愛心他做社區志願者

" 侄女傢有兩個孩子,侄子傢第二個孩子也出生瞭,現在傢裡很熱鬧,逢年過節他們都會回來。" 張道貴樂呵呵地說。

一生未娶,把侄子、侄女拉扯大並成傢立業,張道貴的故事在當地被傳為佳話。如今已 74 歲的他,依然沒有閑著,成為社區的一名志願者,每天來回兩趟步行近 6 公裡接送患有眼疾的基層理論宣講員魯化。

" 社區老人都喜歡聽魯老師講故事,但是他眼睛不好,走過來很費勁,我眼睛沒問題,就想著可以接送魯老師,步行就當是鍛煉身體瞭。" 就這樣,張道貴給自己安排瞭新的任務,自 2013 年開始義務接送魯化,風雨無阻。

有人問他天天接送,有沒有工資。但張道貴對於這些不去理會," 我雖然人老瞭,但我精神不老,我隻想為魯老師和社區老人做點事情。" 他說隻要身體允許,會一直接送陪伴,充當魯化的 " 眼睛 ",直到自己走不動為止。

通訊員 吳思 實習生 汪艷 合肥晚報 合肥都市網記者 袁兵 文 / 圖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
统计代码填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