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欲取臉部玻尿酸 診所讓她回傢熱敷

07-14

微整形註射的藥品很多都沒有經過國傢相關部門檢測或獲得批準文號,從業人員沒有相關行醫資質,此類涉案藥品若系假藥,相關人員的行為就構成銷售假藥罪。

近日,徐匯區法院判決瞭一起案件:原告張女士因輕率地選擇瞭一傢微整形機構,手術後出現嚴重感染,連出門都成瞭難題。法院判處微整形機構賠償張女士醫療費等各項費用 3.8 萬餘元,診所的老板等 4 人也因觸犯刑法被檢察機關提起公訴,分獲有期徒刑三到五年不等。

如今," 微整形 " 風刮遍大江南北,網上、朋友圈裡也隨處可見形形色色的微整形廣告,瘦臉針、玻尿酸五花八門,隻需要幾分鐘,一個小手術,就能變美麗、變漂亮,讓不少想要改變一下形象的姑娘心動。然而,愛美之餘,也要倍加小心,因為很多微整形機構並無資質,而且所用藥劑也來路不明,風險很大。

網絡搜索診所,微整形失敗無法面對孩子

2015 年 7 月,張女士通過某點評網站搜索到一傢名為 "FACE BOBBI" 的整形美容機構,並通過網頁上顯示的手機號碼聯系上瞭這傢整形美容機構的工作人員周婧。

在咨詢瞭瘦臉、去黑眼圈等項目的費用情況後,張女士第二天就來到瞭位於徐匯區某寫字樓內的這傢整形美容診所,由周婧為她做瞭三項微整形手術,花瞭 8000 多元。當時,診所的負責人蔡旭也在現場,他向張女士介紹瞭診所的情況,並告訴她店裡所有的針劑和藥品都是正規進口、有藥準字的。

手術後,周婧又告訴張女士,之前她在電話中咨詢的鼻內填充物玻尿酸取出手術,也是自己的診所內常見的項目。於是,轉天張女士再次按約來到診所,讓周婧為自己取出 4 年前做微整形手術時註射在鼻部的填充物。期間周婧使用瞭含有消炎及麻醉藥物的所謂膨脹針劑,並通過擠壓、揉捏方式提取,結果卻未能取出填充物,反而讓張女士的臉出現瞭大面積的紅腫和淤青。由於手術失敗,診所就沒有向張女士收取費用,還讓她回傢後熱敷臉部。

張女士本以為這種小手術即使沒成功,自己回去敷個臉也就好瞭,卻沒想到手術後好幾天都沒有任何好轉。於是張女士將自己的情況告訴瞭周婧,並讓她陪自己去診所進行瞭咨詢和診療。見感染情況十分嚴重,周婧又賠償給張女士 1500 元。

就這樣,在手術後的近一個月裡,張女士的臉始終處在嚴重感染的狀態下,她幾乎每天都輾轉在各大醫院就診治療臉部細菌感染。從 7 月到 8 月,她先後到多傢醫院就診治療,花去醫療費 1200 多元,加上往返交通費用近 400 元。

除瞭輾轉就醫之外,張女士還面臨瞭日常生活的嚴重困擾。當時,張女士在上海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擔任人事部經理一職。由於治療期間的臉部傷情非常明顯,張女士無法正常上班,甚至沒辦法回傢面對自己的孩子,於是不得不躲在賓館、網吧等地方過夜。為此產生的誤工、住宿、餐飲等費用也是一筆大數額。

好在經過近一個月的治療後,張女士的臉終於漸漸好轉,隨後她將該整形美容機構的負責人蔡旭和手術操作者周婧告上法庭,要求兩人共同賠償自己醫療費、交通費、住宿費、誤工費、精神損失費等多項費用合計 7 萬餘元。

法院查明,2013 年 9 月蔡旭開始以香港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名義對外經營,他從臺灣等地非法采購大量復合維他命 B 註射液、保肝註射液等藥品或針劑,在未獲得藥品經營許可的情況下進行銷售牟利,同時與周婧合作開展微整形美容、整形中介等業務。

在張女士訴蔡旭和周婧一案中,蔡旭、周婧的行為造成作為消費者的張女士在接受服務過程中受到人身損害,對此兩人應就張女士的損害承擔侵權賠償責任。

最終,法院判決蔡旭和周婧連帶賠償張女士 3.8 萬餘元。同時,對蔡旭、周婧等 4 人非法從事藥品批發、微整形註射等經營行為,法院以銷售假藥罪判處 4 名被告有期徒刑三到五年不等。

" 微整形 " 機構魚龍混雜,有 " 醫師 " 邊做美甲邊打瘦臉針

記者從本市多傢司法機關瞭解到,近年來涉及 " 微整形 " 的刑案有增加趨勢,一些對整形知識一知半解的人,也紛紛在微信朋友圈裡亂發廣告。然而,微整形不同於一般的服務行業,一旦出現問題,它對人體造成的傷害是巨大的甚至是無法恢復的,這要求普通消費者在選擇微整形機構時應格外慎重。

7 月 10 日,靜安區法院審理一起案件,這天是 "90 後 " 女子曉娜 25 歲生日,可她卻隻能站在被告席上,因為她被指控涉嫌銷售假藥罪。以銷售假藥罪對曉娜判處拘役四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 8000 元,違法所得全部沒收。

曉娜之前打過肉毒素,感覺不錯,後來就去瞭本市一傢美容培訓機構,花瞭七八千元學習註射肉毒素、美白針。從去年六、七月份起,她就在美甲之餘,陸陸續續為幾個客人打瘦臉針牟利。今年 3 月,曉娜通過中間人介紹,約定每人 1800 元的價格為三名客人各註射一瓶肉毒素,正當她滿心歡喜地帶著三名 " 徒弟 " 趕到本市火車站附近的一傢快捷酒店,拿出器械準備註射時被民警抓獲。另查明,曉娜曾以每人 1000 元的價格給 " 徒弟 " 小花、客人曉玲各註射肉毒素一瓶。

經鑒定,涉案 "HUTOX 註射液 "、" 麗致(Dysport)註射液 "、"TKTX Deep Numbs 無痛膏 "、"LIPORASE ( 註射 ) 透明質酸酶 " 均未取得國傢批準文號,以假藥論;涉案 "BOTOX" 經鑒定,系假藥。

曉娜說,這些藥品是她從微信上購買的,分別從三個不同的微信號上采購來的,每瓶 400 多元,這些藥品瓶身上都是英文和韓文,她也看不懂,究竟這些藥品是否經過國傢相關部門檢測或者獲得過批文,她也不清楚。

事實上,曉娜隻有高中畢業,學過美甲,卻從未學過醫,沒有醫生資格,更未從事過正規微整形的職業。她在微信上自我標榜 " 正規持證整形註射師 ",然而這些都是她編造出來用來騙人的。她自述靠微信營銷和熟人介紹招攬顧客,已經為幾名客人打過肉毒素,收取每人 1000 多元。她這麼做,純粹是想多賺點錢。

為瞭賺更多的錢,沒多久曉娜就開始帶 " 徒弟 " 瞭。她的這些 " 徒弟 ",年齡從二三十歲,基本也就是初中文化水平,之前要麼學過美甲,要麼近幾年基本無業狀態,她們跟曉娜一樣,都是半路出傢,看微整形賺錢快,就想學一門手藝得以謀生。如果不被抓,或許又會多好幾個像曉娜這樣的 " 遊醫 " 瞭。

虹口法院近期審理的一起案件中,兩名被告人租借民房開起 " 微整形工作室 ",從淘寶上購買瞭各種沒有國傢批號的玻尿酸、維生素 C 等整形註射藥劑,在大眾點評上發佈瞭美容工作室的廣告,還註冊瞭很多賬號,冒充顧客給自己刷評分、寫評論。客戶看見網上的廣告後,會通過廣告上留下的微信號聯系她們。兩人將客戶帶至出租屋,為她們進行肌肉註射,然後收取藥劑費和註射費。據瞭解,在工作室內做微整形註射,一次要花上兩到三千塊人民幣不等。

公安民警在搜查時,當場查獲進口藥物 57 支,經過鑒定,其中 47 支抗壞血酸註射液是假藥。辦理本案的檢察官問及兩人網上購買的藥劑來源時,兩人都表示不知,隻是聽瞭美容學校的老師推薦,就進瞭貨。兩人明知出售的藥劑是假藥卻仍然銷售,其行為已經觸犯刑法,應當以銷售假藥罪追究刑事責任。經審理,兩人被判緩刑並處罰金。在緩刑考驗期內,兩人被禁止從事藥品生產、銷售及相關活動。

辦案檢察官提醒,微整形註射的藥品很多都沒有經過國傢相關部門檢測或獲得批準文號,他們在自己無相關行醫資質的情況下,將藥品用於微整形手術,並收取費用。經鑒定,涉案藥品系假藥,他們的行為就構成銷售假藥罪。檢察官提醒那些抱著僥幸心理賺錢的偽專業美容人士:非專業,勿冒充;出瞭事,非小事;世上沒有後悔藥,慎行。

面對魚龍混雜的微整形美容市場,檢察官想提醒一下愛美人士:網上不少美容藥品來源不詳,購買前一定仔細甄別;所謂微整形的操作人員有可能是半路出傢,沒有受過正規培訓,沒有相應資質的,消毒若得不到保障則有被感染的可能,所謂的註射、手術美容,一定要慎之又慎;微信營銷和熟人推薦也不要輕信,圖便宜往臉上註射藥品,沒出事還好,若毀容很難補救,不要輕易拿自己的身體開玩笑。愛美之心可以有,但務必請選擇正規機構、正規途徑來進行。

動動手指,隨時查詢交通違法!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
统计代码填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