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都多大人瞭還看動畫片?" 這在過去很長時間裡,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式回答。這一現象,似乎正在被改變。
不管你是否察覺,今年以來,國產原創動畫似乎在 " 一夜 " 之間集中爆發瞭。
7 月 13 日上映的動畫電影《大護法》兩天內獲得 8.0 分的豆瓣評分;不久前,網易漫畫宣佈牽手漫威、打造中國的超級英雄;企鵝影視宣佈重啟《我為歌狂》等經典國漫 IP,打造國漫 " 夢之隊 ";光線則宣佈打造首部國漫網絡大電影《星遊記》……
多個行業 " 重磅 " 的出現,似乎讓國產原創動畫已經站在瞭黎明前夜,等待爆發。
一部《大聖歸來》曾掀起瞭動畫內容的投資熱潮,一批資本紛紛湧入,動漫公司、人才的身價隨之水漲船高。但聚集瞭資本、人才的動畫產業,並沒有持續產出高水準內容,隨之而來的是資本冷卻、行業也進入瞭一段調整期。
而隨著《全職高手》、《畫江湖之不良人》等一系列動畫內容的熱播,視頻網站加碼動漫內容、用戶付費行為的增加 …… 沉寂瞭一段時間的動畫產業再度躁動。
2017 年 2 月,文化部頒佈《文化部關於 " 十三五 " 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明確扶持動漫產業。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2017 — 2022 年中國動漫產業發展前景預測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 2016 年動漫產業總產值為 1305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 19.8%;未來動漫產業將保持在每年 15% 以上的增速發展,預計 2017 年動漫產業總規模可突破 1500 億元。
持續升溫的現狀背後,是無法忽視的盈利問題。
"90% 以上的公司都不盈利。" 一位動漫公司創始人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而采訪中,確有多位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瞭這一觀點。實際上,多數企業在現階段還處在開發 IP 的階段,沒有到開花結果的時候。但內容行業永恒的二八定律,也決定瞭並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分到這塊蛋糕。
IP:國漫靈魂
IP 效應和法則在動畫產業中尤為重要,由於動畫內容的 IP 屬性較重,影響力是一個長尾效應。一個有號召力的 IP,也是各種變現渠道的基礎。圍繞 IP,拓寬變現渠道、增加 IP 生命周期,這似乎成瞭通用法則。實際上,這種思路在漫威、迪士尼和一些日漫作品中已經駕輕就熟。如今,IP 也成瞭國內動畫類公司制勝的法寶。
不過,拿到大 IP 的公司振臂高呼的同時,卻鮮有人摸清運營 IP 的門道、更鮮有人知曉如何創造一個 IP。
在網易漫畫與漫威的合作中,除瞭簽署的 12 個 IP,網易漫畫品牌總監羅茜丹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最重要的其實是學習漫威的模式,及其工業化的生產流程。
雙方宣佈聯手打造中國的超級英雄系列,包括一組男英雄(三人)和一個女英雄,後者將進入漫威《異人族》系列。網易漫畫版權運營經理楊仲偉告訴記者,所有和漫威的合作項目都將是原創作品。
這些原創將由網易漫畫旗下的簽約漫畫傢和未來的合作夥伴創作。羅茜丹介紹,網易漫畫目前已簽約漫畫傢已超過 500 人,在線優質漫畫版權內容突破 1.5 萬部。網易漫畫始終專註內容,這也是成立不到兩年,能獲得漫威認可的重要因素。
未來中國超級英雄系列的打造上,漫威會從劇本漫畫、人物設定參與,並且分享制作漫畫的方法和流程。在保持國內原創的基礎上,加入 " 漫威元素 "。
據悉,雙方中國超級英雄作品有望於今年開始連載," 作品質量一定要在雙方認可的程度下推出 "。
有瞭漫威的加持,網易漫畫也似乎提前拿到瞭大 IP 的入場券。
就在這個消息宣佈的前一周,企鵝影視則開瞭一場聲勢浩大的動漫之夜,《全職高手 2》、《鬥破蒼穹》、《我為歌狂》等一系列大 IP 同時發佈,再次將騰訊在動漫領域的野心展露無遺。企鵝影視副總裁王娟曾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騰訊視頻目前的國漫占比為 95%。而在 2015 年發佈瞭 13 部作品,騰訊視頻的國漫作品日均播放量翻瞭三倍多。
拿到大 IP 後,如何在開發時避開雷區?上海福煦影視創始人、《我為歌狂》總制片人袁峰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一個新作品應分多個階段投入,如前期和合作夥伴、播映平臺溝通;後帶著樣片參展;在劇本資金完善後,開始投拍。" 影視是高風險的產品形式,對制片人的要求是謹慎再謹慎。"
然而,由於缺乏完整的生產經驗,即使是如今現象級的《全職高手》在開發階段也遇到瞭延期的問題。而這是行業在 IP 開發階段,所面臨的共同困境之一。
《畫江湖之不良人》IP 方、若森數字副總裁楊磊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若森已經研發出瞭一套可以工業化量產內容的引擎,這套引擎沒有分鏡環節、而是直接演繹。如下午五點的夕陽,動畫一秒是 24 幀,渲染一幀需要十幾分鐘,如果出現差錯,調整參數、渲染需要更長。若森的引擎則實現瞭實時渲染,即拖動滑塊,直接出現想要的顏色。
事實證明瞭這一點,目前,若森達到瞭一周的時間完成一周播放需求的水準,制作成本也隨之降低。
生命力:多文本聯動
玄機科技的第一個 IP《秦時明月》就獲得瞭大量關註,從 2007 年推出第一部至今,《秦時明月》已經到瞭第十年。玄機科技副總經理、《秦時明月》執行制片人魏本娜在 AniSpark 國產原創動畫星動展會後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秦時明月》的舞臺劇正在洽談中。此前,這個 IP 已經打造瞭包括電影、真人電視劇、遊戲等多種形態。
作為 IP 方,玄機科技的原則是動漫由自身主導,與影視公司、遊戲公司合作時,會以授權加部分投資、但不主控的模式。
" 我們和合作方會親密溝通,最簡單的是授權,對方獨立運作;或保留一定投資權,但並沒有固定的模式,投資比例看大傢對 IP 的評估。" 她說。
" 現在已經打破資源壁,影漫遊聯動,制作舞臺劇、秀場、網綜臺綜都多種表現形式,IP 的耐力很好,有的二三十年還可以掙錢,這個源頭就在 IP 裡面。" 袁峰表示。
這也決定瞭隻有最頭部的 IP 才有商業化的潛力和空間。能夠多文本的核心在於粉絲,這是動畫 IP 下一步開發的基石。《血色蒼穹》IP 方、中影年年聯合創始人錢曉宇告訴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未來動畫比電視劇的路還要難走,關鍵是要把粉絲運營起來。
目前,《畫江湖之不良人》上線瞭遊戲和網劇。其中,遊戲上線兩個月用戶突破兩千萬。而網劇的全網播放量 15 億,豆瓣評分達 8.4 分,粉絲總量也由 5000 萬升至 8000 萬,同名電視劇也已經開機。
同樣是多文本開發 IP,楊磊表示若森的模式是主控,選擇合作夥伴的同時,對於 IP 改編要深度參與。" 這個故事是我原創的,是親兒子,我們需要合作夥伴來包裝它,但 IP 的運營和管理是我們的競爭優勢。"
變現:盈利待解
多文本的開發,為動畫內容的變現拓寬瞭渠道,實際上,單純的動畫內容是很難盈利的。在過去很長時間裡,電視臺的免費模式帶動瞭一批少兒動畫、實現瞭其 IP 方的盈利;而成人向動畫則投入成本大、缺乏變現渠道。
袁峰告訴記者,目前動畫變現的模式包括播出平臺的打包收入、廣告植入、轉授權、衍生品授權、聯合開發產品收益等。
不過,除瞭 IP 方公司,可以通過版權授權等方式獲得穩定收入外,產業鏈上其他公司則處在投入大、長期虧損的非盈利狀態。
天津動漫堂創始人王鵬對記者算瞭一筆賬,國內一個動畫作品制作成本約五萬元一分鐘,如果是季播動畫片,一季內容約 200 分鐘,成本為 1000 萬。目前的收入狀態下,收回成本的可能性很小;而動畫電影成本更高,一部 3000 萬元投資,要破億票房才能收回,這在目前的國產動畫電影中寥寥無幾。
啊哈娛樂 COO 羅浩告訴記者,三年前資本大量湧入動漫行業,如今資本冷卻,如果找不到好的商業模式,會有大量公司面臨倒閉。
不過,包括 Bilibil、騰訊視頻、愛奇藝在內的視頻網站開始探索動漫付費。在帶來瞭電視劇行業從 toB 向 toC 付費模式的改變後,動畫、漫畫內容正在成為下一個階段的培養目標。
羅茜丹透露,網易漫畫的付費內容目前占比低於 30%,但相比去年,網易漫畫的付費收入增長幅度超過 100%。她預計,今年下半年,漫畫付費會出現一個拐點。" 小說的盈利模式、作傢的收入體系已經非常成熟瞭,漫畫的發展狀態正在朝小說對標,雖然目前的盈利狀況並不是特別理想,卻有很大的潛力。"
聚集瞭二次元最多粉絲的 B 站,是動畫內容最集中的平臺之一,幾乎伴隨瞭行業成長的每一步。除瞭平臺,目前 B 站也參與瞭一些頭部作品。B 站董事長陳睿表示,B 站近年來參與並聯合出品瞭《全職高手》等多部優質國產動畫,並開通瞭 " 國創 " 區,用於培養國產原創動畫的觀眾氛圍。不可否認,用戶付費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逆的趨勢。但在現階段,付費收入在整體收入中占比很小,遠遠無法覆蓋成本。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獲悉,在目前的各種變現渠道中,遊戲是最大的收入之一。
" 收入占比超過 70%。" 楊磊這樣告訴記者," 遊戲付費的習慣已經養成瞭,這就催生瞭內容為遊戲服務,遊戲買 IP 授權,再對遊戲進行分成的閉環邏輯。"
但遊戲的收入面臨局限性,即必須與內容同時上線,一般來說,劇更期間的遊戲流量可達到最大,曲線與內容本身的觀看數據曲線幾乎一致。換言之,如果內容播出時,遊戲沒有如約上線,後期的變現就面臨巨大問題。
影視化:真人劇與電影
除瞭《不良人》影視化、《全職高手》也宣佈拍攝真人電視劇,並邀請楊洋主演;此前,《秦時明月》也曾拍攝電視劇。這顯然已經成瞭重要的趨勢之一。
在楊磊看來,拍攝真人劇不一定能將池子變得更大,相反,拍得不好對 IP 的品牌會有所傷害。但有瞭第一部網劇的積累,若森希望能通過影視化占據收入的重要地位,逐漸改變目前的收入結構。
在所有的文本形態裡,動畫電影是難度最高的。
不久前, 若森與萬達影視、北京映百年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合作,打造《不良人》的院線電影,由袁和平執導、張傢振出任總監制、張志龍出任編劇。據悉,這是第一部國產動畫改編的真人電影。但結果如何,還是未知數。
相比於動畫改編電影,風險最大的是以電影為原發的動畫內容。3D 動畫電影《龍之谷:破曉奇兵》導演宋嶽峰對記者回憶," 當年隻有《喜羊羊與灰太狼》一個成功案例時,你想拍成人向,需要 2000 萬預算,別人都把你當神經病來看。"
《大聖歸來》、《大魚海棠》改變瞭這一局面,曾掀起一陣投資熱潮,但並沒有真正帶來好內容。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發現,上半年共有 12 部國產原創電影上映、去年為 42 部、2016 年則為 41 部。其中大部分都是《熊出沒》、《豬豬俠》等的兒童向電影,成人向動畫占比小。
實際上,《大魚海棠》雖取得瞭 5.65 億的票房,卻也迎來瞭口碑的兩極分化。動畫電影投資熱潮也帶來瞭很大的泡沫,隨著資本發現瞭電影帶有賭博性,市場亟待一部好作品來穩定軍心。
上映兩天的《大護法》似乎承擔瞭這一希望。不過,雖口碑炸裂,票房表現也很難預測。" 電影的不確定性因素特別多,幾乎是沒有緩沖的。" 魏本娜表示。看似都是動畫內容,但院線電影與番劇完全是兩個邏輯。" 從受眾來看,電影目前集中在一二線、番劇在三四線。需要靠內容吸引票倉城市的註意力,實打實地拿出作品。但番劇可以先沖量,再提煉品質。" 宋嶽峰說。
而在動畫類電影票房的表現上,高票房目前還集中出現於兒童向電影,成人向內容則缺乏爆款,這集中體現在頭部人才的缺失上。在宋嶽峰看來,國內動畫產業的技術水準和儲備已經相對成熟,缺的是前端,劇本、選材等抽象層面的人才。
風險越大、收益越大。從 IP 的生命周期來看,電影是 IP 影響力最好的放大器。
隨著各文本形態開發、商業模式的探索的逐漸深入,國產動畫正在持續升溫。"B 站見證瞭國產原創動畫的成長,目前,國創區的作品播放量絲毫不比日本新番遜色。" 陳睿說。
在不遠的未來,國產原創動畫產業或將進入下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