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在人群中多看瞭一眼,從此她剪開瞭新世界的大門

07-15

做一個匠人,意味著把熱愛寄托於工作,是實踐和情感回報相結合,過一種值得過的生活。——理查德•桑內特      

饒寶蓮  

1974 年生於廣東梅州,廣東剪紙傳承人

代表作《客傢土樓》、《佛山新八景》等

丈量獨傢視頻▼

一紙入夢

1993 年,饒寶蓮還在一邊工作,一邊在幼兒園畫畫,初到佛山的她,打算在此掙取學費,繼續到廣州美術學院進行深造。

▲饒寶蓮為作品配色

一次偶然機會,饒寶蓮來到瞭佛山民間藝術社,穿過人群望去,裡面每一幅剪紙都是那麼精美。這令她感到震撼,從構思到成品,過程繁瑣復雜,薄如蟬翼的紙上,竟能剪出如此精巧的圖案,在她眼裡,是不可想象的。

▲饒寶蓮的工作室

就像是邂逅瞭一位心愛的情人,從此追逐者心裡便不再平靜。饒寶蓮也一樣,對剪紙的熱愛從此被點燃,她想去瞭解它,學習它,發揚它,但卻不懂如何著手。

" 不如你做一幅剪紙來參賽吧!我們經常舉辦藝術展覽和比賽,這類作品比較少。" 南海桂城文化站一位工作人員向饒寶蓮建議。

猶如得到瞭情人的回應,帶著憧憬,饒寶蓮立刻趕往書店,認真挑選學習用書,開始瞭人生第一幅正式的剪紙。

▲曬著和煦的陽光 饒寶蓮在樓頂剪紙

這一剪,就是 25 年。如今,饒寶蓮時不時便會想起自己的第一幅作品,夢見當初剪紙時的情景,不知這是不是命運的安排?

那一幅剪紙,如真似夢,依稀在眼前,那美麗的輪廓,一刀一刀剪出瞭饒寶蓮的青春時光,閃著夢想的光。

▲穿梭在大街小巷 尋找剪紙靈感

一紙入魂

剪紙藝術源遠流長,不少地區都有。佛山的銅鑿剪紙,是饒寶蓮的最愛。這項工藝以佛山特有的青銅銅箔制作而成,銅箔薄如蟬翼,富麗堂皇的風格,使之在眾多剪紙作品中獨領風騷。

▲獨領風騷的佛山銅鑿

拿起銅鑿與剪刀,在安靜的工作室裡,聽著清脆的回聲,饒寶蓮鑿下一名手藝人日常工作的軌跡。每一件作品,都剪出屬於自己的生命與靈魂。

" 我是一個沒有節假日的人,工作到年三十吃完年夜飯後,年初一繼續搞作品是常有事情,生活和藝術的界限已經模糊瞭。" 似乎遇見剪紙那刻起,饒寶蓮再也沒有其它意念。

▲饒寶蓮改良後的佛山銅鑿 其表面被鍍上一層真金防止氧化

" 哚!哚!哚!"

有人的靈魂蘇醒瞭,幸福地笑瞭。

這個世界,有時真的隻是一張紙,便能牽引你的心,打動你的靈魂。

在南風古灶的工作室 饒寶蓮專註地鑿刻圖案

一紙入心

每當我們談及手工打造的東西,大都會有種敬佩與信賴。因為作品裡融入瞭作者的心血和情感,這是機器制作所無法取代。

饒寶蓮的銅鑿作品

眾所周知,想要完成一件優秀的作品,如果沒有長時間的磨練,大量的重復性練習,很難做到瞭然於心,盡善盡美。剪紙的時候,刀味紙感,線條與裝飾,寫意跟寓意等,都需經過作者的一番思量。

饒寶蓮為銅鑿上色

饒寶蓮面對剪紙的態度,就跟村上春樹面對寫作一樣:在形形色色的利誘面前,總是刻意地保持距離,從不為取悅評委和讀者而寫,而是為瞭表達真實的內心世界而寫。

擇一事而終一生,給自己設立一個標準,如果達不到,就會一直完善,直到滿意為止。25 年來,饒寶蓮初心不改。

全神貫註的饒寶蓮

量言

傳統手工藝行業日漸式微,光靠 " 工匠精神 " 概念的引入,並不能改變這個現象。連生活都沒法保障,談何品質?談何傳承與發揚?

在國外,匠人之所以能長期存在並生生不息,是因為他們最終在市場分工的競爭下勝出,將手作變成一種工業制品無法替代的藝術品。

他們大部分人擁有匠人的工作態度,而且都能夠憑自己的努力獲得相應的物質報酬和職業尊重。他們的工匠精神,早已深入社會肌理瞭。

來源:珠江時報、丈量

撰文 / 編輯   有心人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