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單”數據如此無情,單身男女活路在哪

08-29

麥嘈

每逢 " 七夕 " 備受虐。" 你何時脫單?" 這個問題在被身邊人或者自己無數次問過後,單身的同學們有沒有想過,脫單的路為什麼越走越窄?最近有媒體試圖通過大數據來回答以上疑問。一方面,初婚年齡一直在推遲,在南京這樣的大城市,初婚年齡甚至超過瞭 30 歲。另一方面,未婚者中男女性別比失調 ( 根據 2015 年全國抽樣數據推算已達 143:100 ) ," 狼多肉少 " 的形勢越來越明顯,尤其在性別比最高的省份,男性得打敗更多對手才能脫單;而且年齡組越高,男多女少的狀況越嚴重," 如果你不打算一輩子單身,看看冰冷的數據,也許讓你更加清醒。" ( 8 月 27 日《新京報》 )

在崇尚大數據、言必稱大數據的今天,讀者常常被媒體上發佈的各種 " 大數據告訴你 " 友邦驚詫一番。大數據告訴你哪個星座 " 砍手黨 " 最多、全國胸最小的省在哪裡、生兒子幸福還是生女兒幸福。有的大數據打破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刻板印象,為污名群體平反,比如用大數據證明所謂馬路殺手多為女司機是十足謊言。也有大數據印證瞭人們固有的一些認識和看法,比如前述所引的 " 脫單為什麼這麼難 " 大數據分析。性別比失調,男多女少,這早已不是什麼新聞。媒體不是早報道過未來若幹年可能有 3000 萬男人打光棍的數據嘛。此為其一。

其二,這組 " 脫單大數據 " 統計出未婚人士中,高學歷女性越來越多,由此奉勸高學歷女性該出手時就出手。我想這個結論也不新鮮。所謂 " 剩女 ",還有大齡未婚女、女博士,一直是輿論憂心忡忡的婚嫁弱勢群體。但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這類調查,到底是站在誰的立場上 " 憂心忡忡 " 呢?是男人嗎,還是女博士,抑或是未婚青年的父母?結婚是兩個人的事,若有一方不利,那麼肯定有處於有利位置的另一方不是?但為何媒體從不為因 " 男多女少 " 而進入 " 賣方市場 " 的廣大女同胞歡呼呢?

說到數據與統計,我們常說 " 魔鬼隱藏在數字之間 ",但調查站在誰的立場上為誰說話,或者數據拿來怎麼用同樣重要。調查者可能無法為調查結果負責,但在現實中," 脫單大數據 " 的出現,就是為逼婚長輩們的長槍短炮添加瞭新的彈藥。不僅如此,長久以來社會上存在的各種性別和婚戀成見,也有瞭 " 科學 " 的加持。比如女生不要讀那麼多書啦,女博士沒人要啦,那些招博士堅決不招 " 沒有解決個人問題 " 女生的教授,說話底氣更足。

從單身狗的立場,數據結果就是如此無情,社會態度一時半會兒也難改變,你說你怎麼辦吧?是繳械投降,還是另辟蹊徑?個人找對象,從來不是從人口學或者統計學出發,靠的是眼緣、理性取舍,最後再加那麼一點兒運氣。脫單數據如此嚴峻,你要做的不是隨便找個人草草結婚,不負大數據調查者的一番努力,而是不拘一格找對象,突破此類調查對於年齡般配、學歷般配、地位般配等各種條件的假設。七夕來臨之際,我也衷心希望,全社會給單身狗多幾條活路,別按照一個蘿卜一個坑的婚配模型,逼他們盡快完婚瞭事,而該給 " 老少配 "" 姐弟戀 "" 女強男弱 "" 女高男低 " 的婚配者多一點寬容,給那些不按傳統套路出牌的 " 恨嫁 " 男女多一條活路。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