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入伏首日,多傢醫院迎來就診高峰。昨天,各大醫院和市民一起迎戰首波高溫。一大早,傳統 " 四大院 " 中山、華山、瑞金、仁濟醫院的門急診就出現一大波就醫人群,而在歷年夏季 " 看病難 " 集中爆發地———兒科專科醫院,勞動報記者發現瞭明顯的變化:感冒發燒等普通患者少瞭,而遠道趕來求診疑難病的外地患者進一步顯著增加。據悉,隨著兒科醫聯體的投入使用,分診效應已初步體現,普通小毛小病的患兒到二級醫院和社區就診比例明顯上升。
在上海,市兒童醫院、兒科醫院、兒童醫學中心、新華醫院並稱 " 四大兒科 ",去年夏季曾一度出現患兒紮堆、動輒掛號候診五六個小時的局面。但記者走訪發現,今年的情況出現瞭明顯變化。上午十點,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門診大廳裡一片忙碌,掛號收費窗口前排著隊,但在預檢臺前發熱咳嗽患兒測量體溫的人卻並不多,往日最熱鬧的普通內科門診安靜瞭許多。與平時一個個額頭貼著 " 冰寶寶 "、咳嗽聲不絕於耳的狀況不同的是,消化科、內分泌科、五官科、眼科、皮膚科等專科門診候診區內座無虛席。不少傢長表示,他們是利用暑假期間帶孩子來看病的,其中不乏專程從外地來滬,求診的以慢性病、疑難病為主。
來自兒科醫院的數據顯示,這幾日醫院日均門急診總量已上升至 7200 餘人次,比前幾個月的日均就診人數大幅上升,但與往年同期相比卻有所下降。其中普內科就診人數大幅下降,而消化科、呼吸科、眼科等專科門診量比同期均有所上升,以內分泌科為例,暑期的門診量猛增,達平時的 4 倍,其中以性早熟、矮小癥、兒童肥胖等疾病的患兒居多。
在位於瀘定路的上海市兒童醫院,一樓大廳 10 餘個掛號窗口排隊基本維持在 20 人左右,9 點左右在關閉瞭兩個掛號窗口的情況下,每個窗口的人數依舊沒有明顯增加,掛號人數最少的時候甚至出現瞭空餘窗口。與此同時,新華醫院兒科門急診大樓內當日上午也秩序井然,8 個窗口前排隊隊伍維持在 10 餘人左右。市兒童醫院統計顯示,今年 7 月以來,門急診總量較去年同期增長 6.02%,但增長顯著的是專科門診業務量,同比增長 13.37%,普通感冒咳嗽、發熱患兒紮堆就診的現象明顯減少,而皮膚科、眼科、泌尿外科等專科患兒數量卻顯著增加,擇期手術、疑難雜癥患兒就診比例同比明顯增長。
兒科就醫格局正悄然發生變化。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院長黃國英說,分析近三年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就診人數,門急診人數穩中略降,但臨床服務結構日趨合理:普通內科病人比例逐年下降,2016 年普通病人較前一年減少 10.2 萬人次;而專科病人比例上升,兒童專科醫院針對疑難危重癥診治的功能定位逐漸顯現。出現這一轉變的主要原因,就是這兩年推廣的兒科醫療聯合體,使得二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兒科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動動手指,隨時查詢交通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