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遺囑的背後是無知與偏見,你們這樣造謠真的會心安嗎?

07-13

最近,楊振寧又被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

一則標題為《楊振寧遺產分割完畢,可憐的翁帆 ……》的消息被傳的沸沸揚揚。

這則消息的內容大致為:

楊振寧表示自己的遺產已經分配完畢,妻子翁帆獲得瞭一座別墅的使用權,楊振寧與前妻的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將獲得現金資產。翁帆獲得的是北京某高校專門給楊振寧建造的一座三層小別墅,可是這座別墅楊振寧隻有居住權,產權還是歸大學所有。

這件事究竟是不是真的?

針對 " 楊振寧遺產分配 " 的傳聞,我們通過網絡搜索,並未發現有媒體報道,隻有某些娛樂、八卦類賬號曾提到。

經梳理發現,消息起源於關於一座別墅的討論,網友稱該別墅僅有居住權,而產權歸大學所有。經過從標題到內容的演變後,才出現這樣一則消息,並開始在網上瘋傳。

隨後," 北京時間 " 聯系到楊振寧先生的助理,其表示此事為謠言,完全是胡說八道。

雖然已有辟謠,但坊間關於楊振寧的蜚短流長,從未止息。" 爭議 " 和 " 八卦 " 似乎一直伴隨著這位 95 歲的老人。

爭議的開始:與翁帆的 " 老少戀 "

資料圖。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04 年,82 歲的楊振寧與 28 歲的翁帆女士結婚,兩人年齡懸殊的 " 老少戀 " 不僅轟動全國,也觸動瞭一些人,受到他們的譏諷。

這些年來 " 翁帆不幸福 "、" 翁帆笑容背後的真相 "、" 翁帆嫁給楊振寧的目的 " 等分析不絕於耳。

由於兩人巨大的年齡差距讓人產生瞭很多的聯想,於是他們一直期待著 " 翁帆腸子都悔青瞭 " 這樣的新聞出現,兩人伴隨著這些質疑已經走過 13 個年頭瞭。

愛情究竟是誰的事?相信每一個人都認為這完全是自己的事。

但兩人的感情卻引來瞭數不清的紛紛擾擾,有贊頌者,有漠然者,有感動者,而為數最多的,顯然是反對者。作為當事人的楊振寧對此處之淡然,一句 " 能不能慢點曝光?" 一笑而已。

爭議的焦點:楊振寧 " 愛不愛國 "

資料圖。中新社發 廖攀 攝

如今,楊振寧除瞭結婚一事 " 冒犯 " 瞭不少人的 " 道德觀 " 外," 愛國論 " 也是爭議的焦點。有網友拿他與鄧稼先比較,稱 " 錦上添花不及雪中送炭 "。還有網友認為,楊振寧對美國的貢獻遠遠大於中國。

在今年 2 月份,楊振寧、姚期智放棄外國國籍、轉為中科院院士的報道更是迅速點燃網絡,被網友熱議。

楊振寧表示,我是 1964 年 3 月 23 日加入美國國籍的,當時做這個決定曾考慮瞭很久,是一個很痛苦的決定。1983 年在一本書裡我曾經說我父親到臨終時都沒原諒我放棄中國國籍。

據新華社報道,楊振寧說,我很欣慰,多年來,為瞭幫助建造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友誼橋梁曾做過一些努力。我曾經說:" 沒有這座橋梁,世界不可能有真正的和平與安定 "。

" 我知道網上有些人對我有種種奇怪的非議,我想這裡面有很復雜的成分。我的態度是隻好不去管他啦!" 楊振寧說。

事實上,楊振寧對中國科學界的貢獻是很大的。他站在世界科學界最高的位置上,給中國科學傢提供視野和角度。

而楊振寧回來也絕不是養老,他仍在發表文章,做研究,仍有很多貢獻。楊振寧定居清華後,多次在中美之間奔走,帶瞭很多學生,甚至給本科生上課,讓中美學術界對接。

他還把在清華的工資捐出來,用於引進人才和培養學生。現在一批年輕學者已經在國內外嶄露頭角。

不得不說,隻要我們對這位老人的生平稍稍多做一點瞭解,就應該會為我們現在對他的不夠尊敬而感到羞愧。

資料圖。楊成朋攝

爭議面前,我們往往忽略瞭他的貢獻

照美國物理學界的權威評價,楊振寧是繼愛因斯坦和費米之後,第三位物理學全才。也就是說,他是當世物理學界第一人,他的 " 宇稱不守恒 " 觀念顛覆瞭物理學的一般認識。

楊振寧都有哪些成就?他為中國做瞭哪些貢獻?下面這些可以回答你的問題。

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1957 年,楊振寧與李政道成為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在接受諾貝爾獎時,楊振寧說:" 我深深察覺到一樁事實:在廣義上說,我是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產物,既是雙方和諧的產物,又是雙方沖突的產物,我願意說我既以我的中國傳統為驕傲,同樣的,我又專心於現代科學。"

1957 年,中國物理學傢李政道(左)、楊振寧(中)接受諾貝爾物理學獎(來源:環球時報)

他在許多場合公開評價自己最重大的成就是,幫助中國人克服瞭覺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

在當時的條件下,中國科研水平不如人、條件不如人,但鄧稼先站出來說,中國人也可以造原子彈;楊振寧站出來說,中國人也可以獲得諾貝爾獎。這給中國人帶來的精神沖擊是突破性的,是中國年輕一代科學人信心的基礎性支撐。

為培養中國年輕科學傢貢獻力量

其實,楊振寧給年輕一代帶來的不僅僅是信心,還為中國年輕科學傢的培養貢獻瞭不可磨滅的力量。

1978 年 3 月,在楊振寧等人的倡導下,中科大創建首期少年班。

1980 年,楊振寧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發起成立 " 與中國學術交流委員會 ",資助中國學者去該校進修。

1983 年 12 月 28 日,楊振寧向鄧小平建議:" 國外認為,搞軟件 15 — 18 歲較有利。" 由此,科大少年班設立瞭計算機軟件專業。

1984 — 1986 年,楊振寧倡議的 " 億利達青少年發明獎 "" 吳健雄物理獎 " 和 " 陳省身數學獎 " 相繼成立。

1997 年,在楊振寧建議下,清華大學決定根據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經驗,成立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楊振寧把在清華的工資都捐瞭出來,用於引進人才和培養學生。

90 歲仍發揮餘熱

楊振寧在 90 歲的年紀,依然在給本科生上課 ……

資料圖。中新社發 張傢瑞 攝

為中國請回諸多人才

2003 年底,楊振寧回北京定居。清華大學蓋瞭三幢 " 大師邸 ",一幢給楊振寧,一幢給姚期智,一幢給林傢翹,姚和林都是楊振寧勸回來的。

更不要說,他以物理學第一人的身份,用 " 面子 " 為中國請回多少人才,為中國科學傢打開瞭怎樣的視野,與世界科技前沿拉近瞭多少距離。

讓世界正確認識中國

很多人都知道,錢學森為美國軍事部門攔阻拘押,歷經艱險回國的事,卻不知道 1971 年春,中美關系解凍後不久,楊振寧馬上就決定回國看一看。《中國大百科全書》物理學卷記載:" 楊振寧是美籍知名學者訪問新中國的第一人。"

美國聯邦調查局曾因此多次找楊,都被他頂瞭回去。楊在美國到處演講,介紹新中國的情形,許多美國人受他影響,開始願意同中國親近;一些美籍華人學者紛紛回國探訪。

在上世紀 70 年代華人轟轟烈烈的 " 保釣 " 運動中,楊振寧在美國參議院聽證會上講述釣魚島是中國領土的事實。他在保釣學生中發表的演講,對當時臺灣留美學生影響巨大。

如今,95 歲的楊振寧 " 希望多活 5 年,陪妻子 "。在一片口水聲中我們靜下來想想,這位科學傢有著精彩的故事,而更多人關註於他的 " 八卦 " 與 " 爭議 ",這樣的失焦跑偏實在是令人深思。

來源:中國新聞網(ID:cns2012),綜合新華社、環球時報、美亞在崗村等

實習編輯 李鵬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
统计代码填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