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觀察者網 徐乾昂】中韓領導人釋放出的緩和兩國關系的信號,其直接受益者可能是那些 " 窒息 " 瞭一年多的韓國企業傢們。而在解決 " 薩德問題 " 上,中國才是最大贏傢。11 月 18 日,南華早報發表文章,稱在這場有關北京與首爾的 " 薩德博弈 " 中,前者不費 " 一槍一彈 ",輕松平息這場風波。
南華早報報道
11 月 11 日,習近平主席在參加 APEC 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期間,會見瞭韓國總統文在寅。會面本身如同發出瞭一個重要信號,因 " 薩德 " 入韓受阻的中韓關系將逐步回暖。
在這次會見中,習近平重申瞭中方在 " 薩德 " 問題上的立場,強調在事關重大利害關系問題上,雙方都應該本著對歷史負責、對中韓關系負責、對兩國人民負責的態度,作出經得起歷史考驗的決策,確保中韓關系始終沿著正確方向,行穩致遠。文在寅表示,韓方重視中方在 " 薩德 " 問題上關切,無意損害中國的戰略安全利益。
11 月 11 日,國傢主席習近平在越南峴港會見韓國總統文在寅 新華社記者丁林攝
這被外界視為中韓兩國發出 " 交往正常化 " 的信號;同時,這也是持續瞭一年多的 " 薩德風波 ",兩國欲求收尾的體現。
文章稱,首爾的 " 服軟 " 表現在接受中方提出的 " 軍事約束 ",即從韓國角度來說,接受履行中方提出的 " 三不 " 承諾。
也就是說:韓國政府不會考慮追加部署 " 薩德 " 系統; 韓國政府不加入美國反導體系;韓美日安全合作不會發展成三方軍事同盟。
對於這些要求,韓國方面早在習近平和文在寅的會面前,理清頭緒。韓國外長康京和在上個月底(10 月 30 日)在接受韓國國會質詢時,表示全盤接受 " 三不 " 倡議。
韓國外長 康京和 圖:新華社
對此,外交部在同日回應,重視韓方表態,希望韓方把上述承諾落到實處,妥善處理相關問題,推動中韓關系早日重回平穩健康發展軌道。
南華早報稱,接受這些條件對韓國來說可謂是 " 巨大的犧牲 ",但從經濟和政治的角度來說,留給文在寅的選擇不多。
在經濟上,介於韓國的經濟體積和對華依賴程度,中韓兩國的 " 互相傷害 ",對韓企來說與 " 飛蛾撲火 " 無異。
現代集團 2017 年在華第二季度銷售額比去年同期降低瞭 64%;樂天集團在這個時間段的暴跌值為 95%;而在旅遊業出現 " 禁韓令 " 後,韓國光一個領域就在一年內蒸發 156 億美元。這還是比較宏觀的分析,觀察者網在此前對 " 禁韓令 " 下韓國大小企業的損失做過報道,場景慘淡。
韓國免稅品店慘淡關門(上),濟州島遊客寥寥無幾(下) 圖片來源:韓國先鋒報
" 解除禁令 " 後,韓商重獲生機,效果立竿見影。習近平和文在寅的那次會面,恰逢中國電商網購節日。僅兩天後,韓星就登上瞭雙十一折扣活動的海報,此前韓星一度在中國廣告界 " 絕跡 "。
然而驅使韓國做出該決策的內在動力,是來自政治上的因素。
對於文在寅來說,向中國 " 妥協 " 是身不由己的決定。南華早報稱,單純從 " 國傢安全 " 的角度來看,在薩德風波中借機加強與美日兩國的同盟關系,對韓國來說是理想的選擇。但是,恰恰是文在寅的韓國,不能這麼做。
首先,就像上面說到的,中國已經用 16 個月的時間,教會韓國沒有能力為自己的 " 任性 " 埋單。而這個時候,中方又拋出 " 三不 " 承諾,這一下子就把韓國的經濟、政治和安全局勢,三方串聯在一起。
這是空前的。正如韓國漢陽大學政治學和國際關系教授Joseph Yi 所說," 韓國是不會向越南、菲律賓等國傢做出這樣的承諾的。就是因為對方是中國,韓國才這麼做(接受‘三不’承諾)。因為如果不去遵守,那就成瞭與日本為伍,這是(韓國)左翼不希望體現出來的。"
文在寅所代表的韓國左翼,宣稱反美、反日、反帝國主義。也就是說,在對待日本的態度上,文在寅的立場理應更接近中國,特別是從歷史角度出發,文在寅的韓國理應更討厭日本。
韓國左翼人士 " 反日 " 抗議示威 圖:南華早報
這雖然隻是左派標榜的,在實際掌權中會有一定出入,但從選民的角度出發,文在寅的政府必須表態。因為如果他不這麼做,就反而助長韓國加入 " 美日韓三國軍事同盟 " 的嫌疑。就這點向選民們解釋,文在寅會很麻煩。
舉個例子,在上個星期剛剛結束的特朗普韓國行中,那道國宴 " 獨島蝦 "、以及餐前與 " 慰安婦 " 的會面,都是文在寅政治立場的表現,不僅是向美國的表態,對日本的抗議,也是做給韓國民眾看的 " 政治秀 "。
文在寅與特朗普見 " 慰安婦 "(上),當晚韓國國宴推出 " 獨島蝦 "(產地為日韓爭議海域,日稱 " 竹島 ") 圖片來源:新華社、視覺中國
而在對華政策的解讀上,文在寅不能僅僅表態,在中國和美日之間找到立足點,才是文在寅政府的剛需。這其中,不僅僅有左翼政黨的意識形態,考慮到文在寅上任時,恰逢接棒上一位韓國總統攪成 " 爛攤子 ",這屆韓國政府沒有理由放任中韓兩國脆弱的雙邊關系不管,任其繼續惡化。
這麼做肯定就有人跳出來,指責中國 " 以大國之姿,強行順服周邊國傢 "。斯坦福大學東南亞中心主任埃摩森(Donald Emmerson)就在接受南華早報采訪時,對中國進行瞭指責,並以南海問題為例,稱中菲兩國在解決黃巖島問題上的做法,與 " 薩德問題 " 類似,中國可以用經濟手段迫使其他國傢在政治或是國傢安全議題上妥協。
但也有另一種解釋。美國外交學者網站 11 月 18 日刊登國際危機組織(ICG)韓國問題專傢 Clint Work 的文章,稱 " 這(接受‘三不’承諾)是韓國自己的決定。"
文章稱," 從奧巴馬的‘重返亞洲’到特朗普這次‘印太戰略格局’,這些都是美國制定以中國為目標的戰略。恰恰是因為這些政策的過於模糊,難以解讀,韓國感覺不到自己的戰略地位;以及作為回報,首爾從中可以向美國得到什麼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文在寅不急於接受這些概念的一大原因。
首爾在美國制定的 " 大戰略 " 中失去明確定位,導致其不急於接受這些概念 圖片截自外交學者網站
" 畢竟,美國對韓政策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據其在對日政策上的解讀,來衡量的。" 對於這種 " 分級的安全戰略制定 ",美國留給日本和韓國的政策壓力有所不同;而韓國比起日本,更可能是中美大國 " 零和遊戲 " 的受害者。
基於這個角度,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文在寅要 " 放棄這場薩德博弈 ";雖然很想贏,但不得不 " 棄子投降 "。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傢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註觀察者網微信 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