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溫度計可污染 36 萬噸地下水 打碎瞭怎麼辦

07-15

失手打碎玻璃外殼的水銀體溫計,該怎麼處理?不少人都說不出準確答案。距離《關於汞的水俁公約》正式生效還有一個月,但對一些人來說,汞污染還是個遙遠的概念。

2013 年 1 月 19 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通過瞭《關於汞的水俁公約》,這是在全球范圍內控制和減少汞排放的國際公約,就具體限排范圍作出瞭詳細規定,以減少汞對環境和人類健康造成的損害,迄今為止已有 128 個簽約國和 55 個批約國。去年 8 月,我國成為公約的第三十個批約國。

汞污染威脅人體健康,人類排放是最大來源

汞俗稱水銀,本身及其化合物具有毒性,可通過呼吸道、皮膚或消化道等不同途徑侵入人體造成損害。汞和含汞化合物被排放到自然環境中會造成環境的汞污染。

研究表明,以氣體形式被排放到大氣中的汞,可經呼吸道和皮膚等暴露途徑侵入人體,對人群健康的影響主要表現為由於低劑量、長期暴露引發的多系統慢性損害。其中以對神經系統和腎臟損傷為主,對生殖系統、免疫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等也有著較強的毒性影響。

排放到水和土壤中的汞,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以轉化為毒性更大的甲基汞、苯機汞和二甲基汞等,造成水體汞污染和土壤汞污染。也可以通過一系列的生物轉化在生物體內沉積,最終通過食物鏈轉移到人體內,威脅人體健康。水俁病就是典型的通過食物攝入造成的汞中毒病癥。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宋國君介紹,汞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含汞巖石的風化、森林火災和火山噴發等自然現象都會釋放汞,但很大一部分汞的排放量來自於人類活動。冶金、化工、燃煤產業、水泥、電池、木材加工、造紙等行業產生的廢水、廢氣都可能是環境中汞的污染源。據 2003 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表的《全球汞狀況評估》顯示,全球每年各種人為污染源向大氣的排汞量為 1900 — 2200 噸,其中每年以煤為燃料的火力發電和焚燒垃圾向大氣中排放的汞就高達 1500 噸。

另外,人們生活中也會產生汞排放,造成汞污染。北京師范大學大氣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田賀忠說,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就有不少用品與汞有關,比如汞電池、熒光燈管、水銀溫度計和一些電子產品等,都含有汞。資料顯示,0.5 毫克的汞,就能污染 180 噸地下水及周圍土壤,而一支水銀溫度計中汞含量就達 1000 毫克。這些含汞物品廢棄後,如果不能妥善回收處理,一旦泄露就會造成嚴重的汞污染。

國傢對汞減排已有部署,但監管需更科學

汞污染具有持久性、難降解性、生物擴大性等特征,危害大、持續時間長,因此,控制污染,源頭減排尤為重要。

1996 年起,我國頒佈並實施瞭一系列污染物排放標準,對汞排放規定瞭相應限值。《水俁公約》締結後,我國制定並實施瞭新的《錫、銻、汞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規定瞭錫、銻、汞采選及冶煉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水污染物和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將汞列為重點管控的重金屬之一。

田賀忠介紹,除瞭排放標準,我國還制定瞭不少相關行業的污染防治政策,這對汞減排起到瞭積極作用。此外,我國承諾到 2020 年,全面控制國內含汞廢物,推動資源利用、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些舉措表明,中國為限汞及履約做出瞭重要努力。

盡管已有行動,但汞減排與公約要求尚有差距。" 我國對汞排放的監管仍然存在不清楚、不系統的問題。" 宋國君說,例如,汞排放限值是依據汞濃度限值而非國際上領先的績效限值,缺乏針對性、可操作性和科學性;同時現有的各種標準規范都缺乏確切的考核周期。宋國君認為,這些問題還需更好進行頂層設計,制定相應的標準和技術規范。

減排要提速,百姓也要在日常生活中防范污染風險。今年 3 月國傢發改委、住建部發佈的《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中,已將含汞電池、廢熒光燈管、廢溫度計等列為有害垃圾,強制分類投放。專傢提示,如果不小心損壞瞭電腦顯示器、熒光燈、熱水瓶、體溫計、電池等含汞制品,處理時一定要小心,不要和其他垃圾混在一起傾倒。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