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總理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辦好公平優質教育,加快實現城鎮義務教育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持續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不斷縮小城鄉、區域、校際辦學差距。辦人民滿意的教育,以教育現代化支撐國傢現代化,使更多孩子成就夢想、更多傢庭實現希望。教育部在全面改善貧困地區和薄弱學校辦學條件五年規劃中也強調,要加快新建、改擴建學校工作,推動薄弱學校改造、整體功能提升,抓住信息化和教師隊伍建設,加快優質教育資源向薄弱學校傾斜。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促進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力爭到 2018 年基本消除 66 人以上超大班額,到 2020 年基本消除 56 人以上大班額,使義務教育 " 城鎮擠 " 和 " 鄉村弱 " 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國傢對辦好義務教育如此重視,並準確指出瞭我國教育資源不足的實際情況,提出瞭今後的奮鬥目標,為基層教育的發展奠定瞭良好的基礎。與其他中西部欠發達地區一樣,我市的義務教育現狀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夠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市中心城區的中小學教育資源嚴重不足問題,制約瞭我市優質教育發展的速度。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歷史的原因。從上世紀 60 年代末到 80 年代,中小學校建設發展緩慢,造成瞭教育資源供給的嚴重短缺。二是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城鎮化率的提升,進城務工人員逐漸增多,城市人口不斷膨脹,對教育資源的需求量在逐年加大。三是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後,人口自然增長率顯著提高,對教育資源的需求量進一步加大。在市中心城區一些中小學校曾出現瞭 100 人以上的超大班額現象,教室裡擁擠不堪,嚴重影響著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校的教育質量。
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多次提出議案、建議和提案,提出加速市中心城區中小學校建設,提高教育質量,盡快緩解基礎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這些意見和建議,引起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和市政協領導的重視,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現場辦公,市人大常委會和市政協分別組織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多次視察督導,市政府采取瞭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大教育資金投入,加快學校建設,促進瞭義務教育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瞭教育資源不足的壓力,但是由於城市自身人口在增長,進城務工人員在不斷增多,對教育資源的需求量在進一步加大,教育資源供需矛盾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目前,市中心城區中小學校每個教學班在 80 人以上的班額還到處可見,特別是城區東北片區新聞中心周圍,現在高樓林立,住宅樓比較密集,中小學校數量甚少。過幾年,等到這些樓房全部住滿之後,教育資源的短缺情況,將難以估計和控制。由此可見,我市目前的校建情況,與國傢提出的標準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因此,加快中小學校建設步伐,辦好公平優質教育已成為一項刻不容緩的艱巨任務。
為緩解市中心城區教育資源不足,解決中小學校存在的大校區、大班額問題,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編制瞭《中心城區中小學佈局規劃》、《南陽市消除大班額專項規劃》等規劃,市六次黨代會又提出瞭今後 5 年 " 每年在中心城區新建 4 所 15 年制完全學校 " 的建設規劃,這些規劃為全面消除大班額描繪瞭路線圖,擬定瞭時間表,明確瞭任務書,提供瞭基本遵循。如何貫徹落實市六次黨代會提出的目標計劃,把國傢的戰略佈局和教育方略真正落到實處,進而有效增加教育資源供給和提高教育質量,我們經過大量調查和研討,認為當前要突出做到以下幾點。
一要進一步加快學校建設速度,著力改變市中心城區大班額現狀。在繼續實施市中心城區中小學新建和改擴建的基礎上,認真落實市六次黨代會提出的校建目標,針對市中心城區人口居住狀況,結合南陽城市發展 " 十三五 " 規劃和經濟社會發展、學齡人口變化、交通區位改善、教育綜合改革等因素,進一步修訂完善中心城區中小學校佈局規劃,使學校建設佈局科學合理、優質高效。規劃制定以後,認真抓好規劃的落實,要盡早謀劃,超前運作。有關部門要確保學校建設立項、規劃、土地供應、財政保障及時到位,提高工作效率,推動校建任務高質量如期完成,有效增加學位,從根本上解決大班額的問題。
二要進一步加大教育資源整合力度,對一些過去在計劃經濟時期由行業、部門開辦的商貿學校、職工學校、幹部學校之類的學校,在進入市場經濟之後,這些學校的土地、校舍長期閑置、荒廢,得不到合理利用。政府有關部門要做好摸底排查,進行統籌規劃,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協調力度,強力推進教育資源整合。通過資源置換調整,用於發展基礎教育,充實中小學校建設,進一步緩解中心城區中小學校辦學壓力。
三要改進管理體制,培育優質資源,促進教育均衡發展。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著力推進中心城區義務教育學校一體化管理工作,加強師資力量培訓,建立和完善教師定期合理流動機制,促進城區內校長、教師輪崗交流,發揮名校的引領帶動作用,整體提高中心城區教育水平。根據國傢的總體部署,加速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運用互聯網、多媒體遠程教育等科技手段,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努力實現優質資源共享,促進中心城區中小學教育均衡發展。
通過以上措施,最大限度增加教育資源的供給量,提高教育質量,以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讓優質教育造福全市人民、造福子孫後代。(作者單位: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