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吃,卻不容易找到!中山這些美食,你嘗過幾種?

07-15

一盅兩件飲早茶

是很多中山人樂此不疲的生活方式

但隨著時代的流逝

大傢有沒有發現

一些過去常出現的經典茶點或菜式

現在已很少看到?

就讓小佈哥帶大傢慢慢回味……

  最初的 " 飲早茶 "

珠三角人的 " 飲早茶 ",有一種說法,認為其起源於清朝咸豐年間。那時,廣佛一帶出現瞭一種叫 " 一厘館 " 的食肆,門口掛著 " 茶話 " 二字,肆裡幾張桌、幾張凳,幾碟小吃,還有石灣產的大耳粗嘴壺。不過也竟成瞭廣府人喜歡的歇腳飲茶敘談點,大概也算是最早的 " 浦點 "。

後來," 茶話 " 二字改成 " 茶居 ";再後來,飲茶生意做大,從 " 居 " 變成瞭多層的 " 樓 ",便稱 " 茶樓 "。

水晶餅

時至今天,茶樓裡的茶點已多不勝數。但不知有無細心人發現,過去的一些茶點,現在已比較少見?比如在十多年前還能在市場、街邊的蒸籠裡隨便可買一元幾個的水晶餅。

如今在網上搜索水晶餅,蹦出來最多的是陜西渭南的 " 名小吃水晶餅 ",相傳與宋相寇準有關。我們老廣的水晶餅沒有那麼 " 氣派 ",也沒有什麼好聽的傳說,有的不過是精致好看和甜軟潤滑。

將澄粉、生粉、糯米粉過篩,與細砂糖混合,隨後慢慢倒入熱開水,同時拌勻,直到面粉能和成團。加入油,將面團揉成光滑面團後,將其平均分成合適大小的小面團,搟圓。用小面團包上餡料後,搓成圓球狀,壓入餅模,成型後取出,放入蒸鍋大火蒸熟即可。

(如今在中山,至少是城區,水晶餅已較以前少見。圖為外市某大酒樓對水晶餅的創新做法)

鴨腳紮

鴨腳紮是一道西關名菜,因其手工復雜,昔日老西關也隻是在一些高檔酒樓才有制作出品;在幾年前,香港一些酒樓仍有見。過去,鴨腳紮在中山也算一道傳統茶點,但如今隻有一些懷舊酒樓才可吃到,如南區良都公園附近的愛群食店。

傳統的鴨腳紮,工序有多復雜呢?這裡介紹兩種鴨腳紮的做法。

第一種,先將鴨腳、鴨肝、鴨腸翻掏洗凈調味,將鴨腳、叉燒肉、鴨肝用鴨腸紮成一撂,即成鴨腳紮;隨後用薑片、蔥段、鹵水爆香油鍋,煮開鍋後改用微火滾 20 分鐘,放入鴨腳紮煮熟,隨後再於鍋中放入調味汁,使鴨腳紮收汁料味。

第二種,先將鴨腳,豬肚、豬肉、豬板筋等食料加工醃制好;用泡軟切好的腐竹鋪開,再將加工過的鴨腳,豬肚、豬肉、豬板筋依次放好,包紮。在長約半小時的清蒸過程中,鴨腳,豬肚、豬肉、豬板筋四種食材的味道相互滲透。

傳統凍糕

這裡說的凍糕,並非指時下時興的西式甜點。其實如今我們常吃的桂花糕、椰汁糕,也屬凍糕類,不過是傳統凍糕的延伸。

(傳統的凍糕長這樣,上圖為椰汁味,下圖為芒果味,僅此兩種)

傳統凍糕,僅將清水、牛奶、椰漿一起放鍋裡煮開,後加入魚膠粉,同時攪拌,攪勻過篩,放涼。放入冰箱冷凍層至凝固後,切成一小方塊。如果甜度不夠,可以沾點蜂蜜吃。

麻糖炒河

麻糖炒河,或許很多年輕人甚至沒有聽說過。過去,麻糖炒河以廣州沙河飯店的較為出名。

(正宗的麻糖炒河現已難找,給個手繪圖大傢解解饞)

說起炒河粉,大傢想到的都是咸的,而麻糖炒河則是風味獨特的甜食,將河粉拌以白糖、麻醬和橙花酒,入口甘香。做法也簡單,猛鑊下油清炒好河粉後,直接在粉上加入上述配料即可,需註意的是白糖分量應比麻醬多。

濕炒牛河

幹炒牛河大傢吃得多,濕炒牛河在中山也是有的,而且在一些餐廳飯館還能吃得上,不至於太過 " 絕跡 "。但大傢知道嗎,濕炒牛河可是幹炒牛河的 " 爸爸 "。

濕炒牛河到幹炒牛河的演變,有一段心酸的歷史。當年日寇侵華,廣州在 1938 年淪陷後,湖南衡陽又遭轟炸。離鄉別井在衡陽謀生的大廚許彬眼看衡陽百業凋零,便狠心回到廣州,與雙親一起經營一個雲吞面檔糊口。但那時生意冷清,獨賣雲吞面難以維持,便兼營炒河粉。從前炒河粉,都用滑炒,清炒後打上芡汁,所用芡頭離不開生粉。

一天晚上,攤檔生粉用完,恰巧此時來瞭一位顧客,硬要吃炒河粉。許彬的父親許伯疇有個脾氣,材料不足絕不制作,於是便回絕。但顧客執意要吃,還暴力威脅。爭持不下,許彬隻有去炒……沒芡頭怎麼辦?許彬想出一個幹炒的辦法應付:落油鑊爆香蔥頭,炒芽菜,加粉炒拌,最後才把拉過油的牛肉加入一起炒。結果那顧客以後每晚都指明要吃許彬的幹炒。那時買生粉也是個成本,許傢父子樂得把錢省下來。

如今,幹炒牛河十分盛行,愛吃濕炒牛河的人相對較少瞭,但汁水多多,潤滑而不失甘香的口感,還是應該留在我們的 " 傳統菜譜 " 中。

歲月變遷,茶點也不斷推陳出新

變的是食物,不變的是情懷

趁著周末,不妨帶上傢人

到傳統的茶樓

嘆一盅兩件,笑談傢常

中山發佈編輯部

編輯:曉泳

美編:鄭欣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