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開發區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揭牌

07-13

閩南網 7 月 13 日訊(通訊員 鄭遊楚 許丕贊 福建日報新媒體 · 閩南網記者 梁政)7 月 11 日上午,漳州開發區文化與旅遊發展局在石坑社區保泉宮,為漳州開發區首個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 閩臺送王船 " 民俗信仰舉行揭牌。該項目的揭牌是開發區管委會在繼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方面的重要舉措,標志著開發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進入瞭加快實施階段,對推動開發區進一步做好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具有深遠意義。 

漳州開發區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揭牌

首個非遺項目揭牌 開啟文化保護新序幕

石坑社區保泉宮信仰的 " 送王船 " 民間習俗已有 300 多年歷史,每逢醜、辰、未、戌年間四年舉行一次 " 送王船 " 習俗活動,本意是為瞭送瘟神,俗稱 " 做好事 ",是長期流行於閩臺漁村的民間習俗,意在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非物質文化是人類的無形文化遺產,是最古老也是最鮮活的文化歷史傳統,是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信息資源。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促進經濟、文化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然而經濟飛速發展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正面臨著快速流失,亟需得到有效的保護。

" 文化在於積淀更在於傳承,保護非遺就是記住鄉愁。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是開發區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我們希望通過這個項目的啟動,讓開發區更多的傳統文化和歷史遺產能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 開發區文化與旅遊發展局局長黃清亮表示,開發區下一步將加快推動符合條件的項目開展非遺項目申報和保護工作,使得這些文化遺產資源得到及時有效保護。

漳州開發區雖隻有四個社區,但閩南傳統歷史文化底蘊較為深厚。區內有南炮臺、鄭成功槍城、浦東宮遺址,以及歷史較為久遠的古厝 6 處、古樹 25 棵、荔枝林 1 片。其中,南炮臺遺址、鄭成功槍城遺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白沙社區古厝建於宋朝初期,距今已有 1000 多年的歷史。此外,開發區還有傳播祖師香爐與香火、奉祈池王爺神誕 、遊火巷、祭祈 " 姑爺祖 "、蜈蚣藝遊境、攻炮城、大鼓涼傘等豐富的民俗文化活動與宗教信仰,這些古跡和民俗活動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厚植的土壤。

石坑社區 " 送王船 " 活動

堅持保護開發並舉 做足歷史傳承文章

漳州開發區自建區以來,就一直重視歷史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在開發建設過程中註重結合開發區歷史和文化特點,為歷史古跡的保護留足空間,在開發區建設中嚴格劃定建設區域,對南炮臺、槍城遺址進行保護性規劃開發,避免其在建設中遭到破壞。

" 古遺址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特點,囊括著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保護古遺址就是拓展文化傳承的現實環境,也是開發區未來文化旅遊業發展重要的立足點。" 文化與旅遊發展局局長黃清亮表示。

近年來,漳州開發區依托山海資源,在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業過程中,積極發掘、修繕區內有價值的歷史文化景點,將古跡保護和旅遊開發結合起來,為推進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發揮瞭重要作用。圍繞打造海防特色文化,開發區多次投入資金對南炮臺遺址進行保護性修繕,將其建設成為海防主題公園,進一步發揮其在旅遊、國防教育中的作用,如今的南炮臺公園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槍城公園也正加緊規劃建設,將著力打造成具有歷史文化教育和旅遊休閑功能的景觀。2014 年,開發區還成立瞭浦東宮保護開發領導小組,負責收集歷史資料,將按照歷史原貌對浦東宮進行修復,同時結合周邊百年荔枝林進行旅遊宣傳策劃,以帶動開發區的旅遊發展。

為更好傳承和弘揚歷史文化,開發區還註重深入挖掘每個鄉村的文化根基和特色資源。2016 年,開發區文化與旅遊發展局、公用事業管理局、社會發展局聯合對全區四個社區 " 五古 " ( 古厝、古樹、古街、古橋、古牌坊 ) 進行瞭摸底調查,進一步核實瞭各村的歷史文化資源。積極開展古樹保護工作,對所有百年以上的古樹進行掛牌、噴灑農藥,同時劃片區做成古樹公園予以保護。今年,還將繼續開展相關工作,對 6 座百年以上的古厝進行修繕和維護。

" 大火燒王船 "

舉辦特色民俗活動 讓歷史融入現代生活

近年來,漳州開發區高度重視社區民俗文化的建設與傳承,並將民俗文化發掘和保護作為傳統文化保護的立足點。開發區文化與旅遊發展局從 2012 年春節開始,已連續多年舉辦新春遊園活動,活動中有閩南傳統的舞龍、舞獅、大鼓涼傘、腰鼓陣、蜈蚣藝、木偶戲、高翹、薌劇等表演。此外,開發區還利用社區節慶、社區春晚等載體,依托社區老年協會、社區文化中心等社會團體,經常性地組織舉辦民俗文化活動,通過舉辦活動的讓傳統民間藝術以老百姓最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融入現代生活,增強瞭百姓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讓特殊的鄉土文化成為沉淀在每個人心中的文化密碼,推動瞭更多的社會力量加入到傳統文化的保護隊伍中。

此外,為更好地發掘開發區民俗文化資源、推動民間文藝事業發展,2015 年開發區還成立瞭民間文藝傢協會,並通過召開民俗文化與民間文藝座談、民俗采風、組織編撰系列叢書等措施,為推動區域民俗文化的開發與保護以及民間文藝的發展奠定瞭良好的基礎。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
统计代码填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