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後鑄劍師:大二靠賣劍賺套房

07-17

視頻:龍泉鑄劍師揭秘古法鑄劍術,時長約 3 分 24 秒

85 後的查長偉既沒有古銅色皮膚,也沒有誇張的二頭肌,斯斯文文的一位小夥子,卻是麗水龍泉一位知名的鑄劍師,而且是當地屈指可數的幾傢老字號劍鋪 —— “禾”字號的第三代傳人。查長偉在大學學的是建築專業,不過從大一開始,他就迷上瞭刀劍制作,開始深入研究龍泉乃至世界各地的冷兵器文化,並拜師學習鑄劍。

2017 年 7 月 10 日,雖然離頭伏還有三天,但是麗水龍泉的氣溫已經高達 33 ℃。鑄劍工場裡爐火正旺,查長偉從爐內抽出一條燒紅的劍坯,用力地錘打起來。

焦炭在爐子裡燃燒,爐溫高達 1200 ℃,爐口湧出的熱浪灼得皮膚一陣陣刺痛。查長偉盯著爐子觀察,等到他認為劍坯被加熱得差不多瞭,便可以抽出來再次錘打。

一塊鋼鐵經過錘打、回爐、再錘打、再回爐,反反復復幾十次,才漸漸有瞭刀劍的雛形。

劍坯回爐的時候,鑄劍師得守在旁邊。但即便離著爐子一米遠,溫度也還有 40 多度。

趁著回爐的間隙,查長偉才得空喝瞭口水。鑄劍師一天要在高溫下工作 8 個多小時,身體很容易脫水。

幾個回合下來,查長偉的衣服已經被汗水浸濕。查長偉說,很多老師傅常年在爐子前工作,身體漸漸適應瞭高溫,一到冬天就特別怕冷,到瞭 50 歲左右就幹不動瞭。

一把刀劍被錘打成型後,就進入瞭打磨的工序。傳統的工藝是用硬度更高的刀來削坯,而工業化的生產後,則基本上是采用砂輪磨制。高速迸射的火星,很容易燙傷工匠的皮膚。

在鑄劍工場,工匠們隻能依靠大功率的風扇降溫。為瞭保護身體,他們還得穿戴一些特殊的防護設備。

查長偉親手鍛打的一把唐刀基本成型,隻差最後的精細打磨瞭。筆直的刀身上閃現出特殊的花紋。花紋來自於龍泉刀劍的特殊鍛打工藝,這種工藝鍛造的刀劍,硬度和韌度都非常高。

刀劍磨好後要測試。查長偉和試劍師傅找瞭塊空地,擺上一卷浸濕的草席。傳統的試劍方式就是劈砍草席卷,據說草席卷浸濕後密度接近於人體。

試劍師傅將刀高高舉起,他手裡的這把長柄刀是查長偉仿制的“康熙寶刀”。

這次接受測試的有一把刀、一把劍。刀、劍都順利地斬斷草席卷通過瞭測試。

刀劍經過最後一輪檢查,配上刀鞘,就可以銷售瞭。

查長偉的倉庫裡擺放著各種各樣的刀劍,工作人員正在清點貨物。查長偉在大學時期就就開始通過互聯網銷售龍泉刀劍。那個年代,淘寶網都還誕生沒幾年,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後來到大二的時候慢慢做出瞭一些成績,周圍人的態度才開始轉變。”具體什麼成績呢 —— “賺的錢大概夠在龍泉市區買套房吧!”他微微一笑。

在 21 世紀,刀劍早已不再是殺人之兵器,更多地成為瞭一種傳統文化的載體。那麼,在鑄劍師的眼裡,刀劍又是什麼呢?“它們是朋友,是人生中的知己。”查長偉說。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