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數據顯示,2017 年中國將有 795 萬大學畢業生,增量與增幅均超往年。
畢業馬上就面臨著就業,去哪兒成瞭擺在面前的首要問題。
一方面,北上廣這樣的一線城市人口政策收緊。另一方面,成都、杭州、南京等新一線城市紛紛拋出吸引人才的橄欖枝。
" 走吧走吧 " 和 " 來啊來啊 " 要如何選擇?
中新社發 趙天奇 作
成都推出畢業生 " 先落戶後就業 ",但是如今這些所謂的新一線城市的戶籍真的對畢業生有吸引力嗎?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帶著問題,采訪瞭相關領域專傢學者。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劉雲中告訴記者,如今來看," 新一線 " 城市也好,二線城市也好,經濟轉型發展都非常好,並不遜於一線城市,而二線城市的戶籍政策,對於畢業生而言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搶人秘籍:戶籍 + 優惠
目前,和北上廣深搶人的主力軍是新一線城市,這些城市為吸引人才拿出的籌碼絕對可以說是誠意十足。
當然,我們首先要搞明白,什麼樣的城市可以稱之為新一線城市?
新一線城市說法最早進入大傢的眼簾,是有媒體根據 GDP、人口等指標,評出的城市經濟體裡的 " 發展新秀 "。包括成都、杭州、武漢、天津、南京、重慶、西安、長沙、青島、沈陽、大連、廈門、蘇州、寧波、無錫等城市。
根據智聯招聘發佈的調研報告,2017 屆應屆畢業生簽約新一線城市的比例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城持平。此外,這些畢業生中希望到 " 新一線城市 " 就業的比例達到 37.5%,高於希望到一線城市就業的 29.9%。
" 寧要大城一張床,不要小城一套房 " 的口號悄然發生改變的背後,一方面是京滬落戶指標連年收緊。
有數據顯示,2015 年北京市對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引進指標不超過 9000 人,"2016 年隻減不增 "。而 2017 年進京名額尚未公佈,但北京官方最新表態,北京將按照新版城市總體規劃,對落戶指標實施 " 總量封頂 "。今年外地生源進京落戶指標將不超過 9000 人。
而上海自 2015 年起,流入人口就持續轉負。2017 年外地流入、無戶籍的常住人口則減少瞭 1.3 萬人。
另一方面,則是新一線城市大力推出各項針對畢業生的優惠政策 " 吸引 "。
比如落戶政策。
成都:實行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上畢業生憑畢業證落戶制度。此外,還建設人才公寓和租賃住房,對來成都應聘的外地本科及以上應屆畢業生,可提供 7 天免費入住的青年人才驛站,對急需緊缺優秀人才,則提供人才公寓租賃住房保障。
中新社發 尹志燁 作
武漢:" 大學生畢業三年內無須買房即可申請落戶。" 武漢市政府還宣佈將建設大學生人才公寓 3605 套,配有基本生活設施,可拎包入住,面向畢業 3 年內留漢創業就業的無房大學生,最長租期可達 3 年。
長沙:" 五年吸引 100 萬人才 "" 送戶口 + 租房補貼 + 購房補貼 "。對新落戶並在長沙工作的博士、碩士、本科等全日制高校畢業生,兩年內分別發放每年 1.5 萬元、1 萬元、0.6 萬元租房和生活補貼,博士、碩士畢業生在長沙工作並首次購房的,分別給予 6 萬元、3 萬元購房補貼。
西安:" 五年投入 38 億,引才育才 100 萬 "" 放開落戶限制 "。
更有城市簡單粗暴,紅包奉上。
南京:南京市《人才安居辦法》提出力保 16 萬人才安居樂業,主要面向符合條件的大學畢業生和園區內新就業人員。符合條件的六類人才,南京給予每月最少 600 元的租房補貼,最大可提供 150 平方米的共有產權房。
合肥:人才新政 20 條,頂尖人才落戶可獲得 200 萬生活補貼。
濟南:人才新政 30 條,國內外頂尖人才和團隊最高享 1 億元資助。
在劉雲中看來,這些城市的戶籍放開或者給予生活補貼的政策推出都是件好事情。" 這些政策的推出,不管是城市想要提高自己的吸引力或是提高城市競爭力,都能看出對人才越來越重視。因為,人才是一個城市持續發展最關鍵的因素。"
中新社發 嚴大明 攝
決勝關鍵:城市綜合吸引力
有人認為,新一線城市想要吸引人才,或隻是在戶籍政策上下功夫還不夠,築巢引鳳的前提是,巢要適合鳳。
劉雲中則認為,現下各地紛紛推出落戶優惠政策,以戶籍的方式來吸引人才留駐,減少戶籍障礙,這本身就是戶籍改革的內容之一。
對大學生就業而言,戶籍與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等等方面都是相關聯的。" 因此,戶籍更多的其實是給畢業生安定的感覺。"
而至於巢適不適合鳳,劉雲中認為這要看畢業生自身的綜合考量。劉雲中表示,從當前城市發展來看,一線城市也好,二線城市也好,都有自身發展機會,也有自身的優點。
尤其是一些沿海城市,轉型升級的都比較快,就業機會大大增多。同時,在一些比較大的城市,尤其是省會城市,經濟發展持續向好。
根據國傢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中國目前 GDP 達萬億元規模的城市有 10 個,除北上廣深之外,重慶、成都、武漢、蘇州、杭州等城市都在其列。
而還有一些地級市,或者三四線城市,城市建設的進步也很快,無論是城市的綠化,還是河道整治都已比較完善;城市生活成本又相對較低;配套的公共服務設施日益完善健全。" 此時,如何選,更多的則是看畢業生自身的偏好、個性和所學的專業。" 劉雲中表示。
另外,對於此次各地推出的新政,雖然誠意十足,但並未表示需要哪種人才。劉雲中認為,對於人才的選擇標準,地方可以做一些主動的選擇,但實際意義不大。因為現在畢業生的知識結構是多元的,而城市發展也需要多元化的人才,這才能為城市發展帶來更多活力和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