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
上的歷史之謎 14
妹子送來一封信 隋煬帝一看火大瞭
一帶一路上的歷史之謎 14
你一定是被 " 日本妹子 " 坑進來的。
甚至聯想到瞭女優 ~
你好污 ~
" 妹子 " 其實不是妹子,他的全名是 " 小野妹子 "。取這名,想耍萌還是咋地?
小野妹子,外交傢、政治傢,隋煬帝時期,日本漢子一枚。
他媽為什麼給他取這麼個名字?好吧,但願隻是個巧合。
現在日本名字中帶 " 子 " 的,一般是女性,比如 " 丸子 "、" 松子 "、" 菜菜子 "、" 肉肉子 "(話說日本人到底多愛吃)之類的。
但在古代,男同學名字也可以帶 " 子 "。至於他媽為什麼叫他 " 妹子 ",鬼知道!
下面這位,就是小野妹子——
嚴肅點兒,說正事。
海上絲綢之路,一般是指高僧法顯走的那條路:從印度洋經馬六甲海峽、南海,到中國。
法顯是從印度出發的,所以隻走瞭海上絲路的一半。更遠的,是從地中海經紅海、印度洋到中國,或者從大西洋繞道非洲好望角,經印度洋到中國。
換句話說,無論海上絲路還是陸上絲路,主要目的,都是打通東亞和歐洲的交通,進行貿易和文化的交流。這是絲綢之路的 " 主幹線 "。
還有兩條支線:一條連接瞭非洲和東亞,一條連接瞭中東、南亞和東亞。
這些海上交通線,從中國的角度看,都是往南走。
隨著貿易的活躍,海上絲路開始往東北方向擴展。從東晉開始,中國和朝鮮、日本的航運日漸活躍。
尤其唐朝,日本拼命貼乎我唐。
所以我們來談談我隋的事情。
有個名詞,叫 " 遣唐使 ",就是日本派到我唐來學習的使節。
其實 " 遣唐使 " 在我隋就有瞭——拜托,那時候叫 " 遣隋使 " 好不。
對日本來說無所謂,叫什麼名字都成。有的遣隋使來到中國,遭遇戰亂,七八年走不瞭,活生生地從遣隋使變成瞭遣唐使。
小野這個妹子……哦不,小野妹子就是遣隋使中的一位——準確地說,是一批遣隋使中的領導。
當時大隋在國際上聲名遠播,各國來朝,日本便是其中的狂熱分子。
狂熱也沒什麼錯。既然是來學習的,就得謙虛點兒。可日本不,讓隋煬帝火大瞭。
什麼原因呢?
倒不是因為小野妹子這個名字,而是他遞交的一封國書。
就是日本天皇給中國皇帝的信。
日本天皇很天真(所以叫天皇)。他覺得,日本在東,中國在西,日出東方落西山,過瞭一天又一天;日本是 " 日 ",用 " 日 " 來表達中日的美好感情,一定很感人。
果然。
於是,天皇來信,上來就是——
" 日出處天子
致書
日沒處天子…… "
沒毛病!用 " 日出處 " 代表日本,用 " 日沒處 " 代表大隋,一個日出一個日落,很平等嘛。
隋煬帝可火大瞭。奶奶個熊的,你丫竟敢叫老子 " 日沒處天子 "!咒老子死嗎?
這其實是一種文化差異。比如,中國人很少會把鐘當禮物送人,因為諧音 " 送終 ";日本人卻很喜歡 " 送鐘 ",認為鐘代表努力和精準。
即便如此,隋煬帝心裡還是不舒服,恨恨地對鴻臚卿(負責禮儀的官員)說:
" 蠻夷書有無禮者,勿復以聞!"
——這種野蠻人寫的書信,以後就別拿來煩我瞭!
哪料日本天皇一語成讖,隋煬帝真成瞭 " 日沒天子 "。小野妹子來中國是 607 年,11 年後,隋煬帝在揚州被部下殺死,隋亡。
雖然對這封國書十分惱火,隋煬帝依然體現瞭大國之風,沒和他計較。次年,小野妹子返日,隋政府派員回訪,算是禮尚往來。
政府之間的這種交流,還是很有市場的。公元前後,古羅馬和我大漢,都有相互交流的渴盼,羅馬使者還曾到東漢朝貢。
唐朝,陸上絲綢之路的繁榮,達到瞭頂點。安史之亂後,我唐元氣大傷,西域重被外來勢力占領,中歐陸路交通受阻,貿易量銳減。
一條道走到黑,就不叫商人;陸路不好走,就走海路。隨著指南針的普及,海運的安全系數大大提高(法顯那種去廣州卻跑到青島的情況少瞭),從宋代開始,海上絲路日益興旺。
到瞭明朝,麻煩瞭。朱元璋和他的兒孫不怎麼喜歡大海,實行海禁。
令人意外的是,明朝海禁,做買賣的沒著急,外國政府卻急眼瞭。
雖然實施海禁,但民間的海外貿易量並不小,受影響的是官方貿易。
原因很簡單:大海那麼大,誰管得過來?即使今天,嚴格監管也很困難,何況明朝?
政府管不瞭的,利潤就更高。所以民間的私下貿易,一直很活躍。政府的管理、打擊,可能就是抓幾個倒黴蛋而已。
也不是所有國傢都對明朝的海禁急眼。那些落後生,才不管你小明(朝)呢。
惦記小明的,是班上的學霸,女生小英(國)。
小英雖然顏值不高、一臉雀斑,卻心氣十足,一心想把另外兩個學霸小西(班牙)、小葡(萄牙)拉下馬,自己當班長。
胖乎乎、肉乎乎又不思進取的小明,成瞭她拉攏的首選。
嘿,小明,咱倆談戀愛唄?
可小英在教室西北角,小明在最東頭,離得太遠。
小英想,要不我給小明寫封信,咱倆互相貿易;你那麼胖,我吃你點肉,就成瞭超級女學霸,絕對能幹翻小葡、小西那倆貨。
光給小明還不行。小英瞅瞭瞅,班上還有個同學阿三,整天受 " 兩顆牙 " 欺負。要不,也給他寫封。
就這麼辦。
伊麗莎白女王一世。現任的英國女王,是伊麗莎白女王二世。
於是乎,1583 年,英國伊麗莎白女王——就是傳說中的小英同學,給明朝皇帝寫瞭一封信。
另一封,寫給瞭印度莫臥兒王朝的皇帝。
兩封信一塊寄,一個前往印度,一個前往中國,順路。
怎麼寄呢?那時候沒有順豐,沒有 EMS,也沒有菜鳥和京東。咋辦?
派人送唄。
一般人也不去這地方啊,你又不能明目張膽派軍隊過去。恰巧有個探險隊要去東方探險,商人約翰打算跟著去玩……呃,主要是想做買賣賺錢……
女王就對約翰說:翰翰啊,替姐捎一封信,一封給莫臥兒皇帝,一封給中國皇帝。一定送到,別誤事啊,這事牽扯到大英改革開放和經濟轉型……(此處省略 6800 字)
好吧,約翰答應瞭。
結果,剛到印度,約翰就被葡萄牙人給逮捕瞭:好你個間諜,敢來我的地盤生事!
15、16 世紀是葡萄牙殖民帝國的黃金時代,印度是它的地盤。
給明朝皇帝的信,被沒收瞭。
女王就是打不死的小強。1596 年,還是這個伊麗莎白女王,又給中國皇帝寫瞭一封信,表達瞭開展雙邊貿易的心願。
這次,送信的直接跟商隊前往中國。可惜,還是沒送到。
堂堂女王,寄封信都這麼難!
想想女王,法顯心裡舒坦多瞭……
魯中晨報 · 齊文化整合傳播中心 出品
責任編輯:於曉璇
晨報熱線:0533-3585000(線索一經采用,最低獎勵 50 元,上不封頂)
商務合作:13583302186(手機 / 微信)
聯系小編:13869390568(手機 / 微信)
內容轉載自公眾號
高瞭高
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