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樂山市夾江縣發生一起佛頭失竊案。在當地的木城鎮龐坡洞,刻有一組摩崖造像,開鑿於明代。而近日有村民反映,其中一組佛像的 10 個佛頭,被人破壞盜走。目前警方已經成立專案組偵辦此案。
佛頭被盜 警方成立專案組
佛頭被盜的摩崖造像在木城鎮鄉道旁一條山溪峽谷的深處,據夾江縣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員介紹,龐坡洞摩崖造像規模並不算大,即便是很多當地人也不知道它的具體位置。
央視記者 蔣林:
龐坡洞就在半山腰的位置上,現在可以看到一個傾斜的巖壁,就在巖壁的上方有兩排摩崖造像。我們剛才數瞭一下,上面這一排 26 尊,下面這一排有 27 尊佛像,每尊佛像的高度大概都在 50 厘米左右。
記者發現,一些佛像的面容相對清晰,還有些佛像的細節已經看不太清楚。上下兩排共有十尊佛像的佛頭被盜,並有一些相對比較新的切口。
經過夾江警方現場走訪與排查發現,案發時間應當在 8 月 19 日晚上至 20 日凌晨,每顆佛頭基本上都是兩次外力敲擊後,從山崖上撬下的,作案手法較為專業。目前,當地已成立專案組,全力偵辦案件。
被盜佛頭距今已有近 500 年歷史
在被盜佛頭的山崖上方,還有篆刻在石壁上的數篇碑文。其中一篇題記明確記錄,龐坡洞摩崖造像鐫刻完成於明代嘉靖元年,即公元 1522 年。後面一篇更早,為明代正德十五年即公元 1520 年,明人張鳳羾撰書的《龐坡洞記》。這兩篇碑文的下方,還有清末中國最後一屆科舉探花——商衍鎏的《題南安龐坡洞》。
依此計算,被盜佛頭距今已有近 500 年歷史。夾江縣文物保護管理所所長宋洋表示,被盜的 10 顆佛頭均為明代雕鑿,巖體材質為紅砂巖。
相傳,龐坡洞是龐居士潛修處,在巨巖壁上,明人張鳳羾所作的《龐坡洞記》對龐居士有專門記載。到底誰是龐居士?
一種說法是東漢的龐德公,東漢南郡(今湖北省)襄陽人,其侄子是大名鼎鼎的龐統,人稱 " 鳳雛 " 的劉備軍師。另一種說法是唐代的龐蘊。龐蘊,字道玄,唐衡陽人,世號為龐居士," 隱於邑之川溪口洞中 ",而這個洞即指龐坡洞。
田野文物多 縣級文物保護難
記者采訪的過程中發現,作為文物保護重要一環的縣級文物,普遍存在缺乏專職人員看管、防護措施相對薄弱的問題。
四川夾江縣有 45 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田野文物近半數,都在相對偏僻甚至是人跡罕至的地方,這曾讓田野文物在歷史上的戰亂與浩劫中得以幸存,可是如今也給管理與保護帶來瞭難題。
以這次夾江縣佛頭被盜的 53 尊佛像為例,受到自然風化、雨水巖壁流水侵蝕、植物生長侵蝕較為嚴重的佛像有 10 尊左右,此前就已經出現佛頭被盜或損壞的有 4 尊,加上這次佛頭被盜受時受到破壞的 10 尊佛像,保存完好且面容基本清晰的僅剩半數。
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全國共登記不可移動文物 77 萬多件,四川省不可移動文物 6.5 萬件,其中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數量巨大。但長起以來受到地方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影響,縣級文物保護經費投入有限,專職看管人員少,技術手段缺乏或滯後,這使得不少縣級文物管理者在面對這些歷史的遺存時看管多於保護,不少文物處在自然風化、老化、病害等因素與人為破壞的多重危險中,相關保護工作亟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