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就是強國一代!

10-24

今年,數學傢袁亞湘當選國際工業與應用數學聯合會候任主席,成為這個位置上的第一位中國人。他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國地位上升的結果。

類似情況在許多領域出現。在中國改革開放近 40 年後,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將國傢發展的歷史方位界定為 " 進入瞭新時代 ",特征之一就是 " 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 "。

袁亞湘一直鼓勵他的女兒以及他教過的學生學成回國——因為中國正經歷著最大的一次 " 海歸潮 "。這位 20 世紀 80 年代就回國的學者認為,自己這一代人雖然歷經艱苦年代,但將中國從一個被人忽視的國傢建成舉足輕重的國傢,就像陪伴一傢創業企業長大,那種奮鬥感、參與感和成就感是 " 坐享其成 " 不會有的。

現在,始於鄧小平時代、將最大發展中國傢帶向繁榮的金手指,放在瞭 " 強國 " 的啟動鍵上。

" 中華民族迎來瞭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說。

十九大首次為幾代人的強國理想繪出瞭兩個階段的路線圖,從 2020 年到 2035 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再過 15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00 周年時,成為現代化強國。

未來 30 年擔負這一理想的 " 強國一代 " 已經上場。

十九大上,33 歲的 " 蛟龍號 " 潛航員唐嘉陵,與生於不同年代的黨代表討論這個路線圖,這是這一代人亮相的一個瞬間。

到 2049 年,唐嘉陵將滿 65 歲,他的職業生涯將沿著這條路線圖行進。而路線圖的完成,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一代人的表現。他享受這種 " 個人追求和國傢需要緊密聯系 " 的感覺。

" 蛟龍號 " 等一些展現 " 上天 "" 下海 " 能力的項目,作為國力的標志,寫入瞭十九大報告。它是全球迄今下潛最深的深海探測器,唐嘉陵隨它到過 7062 米的海底。他說,中國在深海探測技術方面實現瞭從跟跑、並跑到個別領域領跑的轉變。

" 我覺得勢頭還會延續。" 身為十九大代表的袁亞湘打瞭個比方:中國這輛汽車,從一擋起步,不斷升擋提速," 強國一代 " 趕上的是加速度。

" 他們顯然會比我們更有成就 "

" 這一代人是幸運的。他們顯然會比我們更有成就。"57 歲的袁亞湘對中國青年報 · 中青在線記者感慨。

一個顯著原因是,國傢已經到瞭一個比較高的地位,給瞭這一代人更高的起點。

袁亞湘的人生經歷則像是過去幾十年中國故事的縮影。他生於 20 世紀 60 年代饑餓感強烈的中國,經歷過混亂的 " 文化大革命 "。之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調整瞭方向,恢復高考,改革開放。袁亞湘是高考恢復後的第一屆大學生,如今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整個國傢最有聲望的數學傢之一。少年時代他曾因貧困輟學,而今天的中國,誓言在未來 3 年消除貧困最後的陰影區,全面展開強國之路。

他相信,隻要國傢改革開放政策堅持下去," 年輕一代沒有任何理由不比我們做得出色 "。" 等他們這代人到我的年齡,中國應該是強國瞭。"

時至今日,許多人都可舉出由弱變強的例證。十九大代表、中國西電集團數控機床操作工高喜喜說,隨著中國 " 一帶一路 " 倡議的提出,他生產的零件也進入瞭 " 一帶一路 " 沿線國傢;讓另一位代表、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的焊工未曉朋自豪的一點是,中國開始向老牌核能國傢輸出技術。

" 在接下來的 5 年中,我相信領導全球的服務器企業一定是中國的企業。" 浪潮集團首席科學傢、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恩東代表預言。

他的預言基於這樣的事實:5 年前,全球前五的服務器企業裡沒有一傢中國企業,今天超過一半是中國企業。全球服務器 3 個開放標準,中國企業主導瞭其中之一。

第一代高鐵工人李萬君,一直夢想著中國高鐵能夠走出國門。" 現在它不是夢瞭,已經成為現實。" 他在十九大上說。

從經濟上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在進入 " 新常態 ",十九大報告概括的是," 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

全球經濟下行背景下,中國 2013 年到 2016 年保持瞭 7.2% 的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超過 30%,超過美國、日本和歐元區貢獻率的總和。

今年以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4 次上調瞭中國經濟增長預期,預測中國再次成為增最快的主要經濟體。

" 風景這邊獨好。" 國傢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在討論十九大報告時說。

不過,從全局來看,十九大報告強調,中國還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發展質量和效益不高、創新能力不夠強等諸多問題。

比如,作為 " 世界工廠 ",中國長期為處於價值鏈低端而困擾。一個引起國傢領導人震動的現象是," 出口 8 億件襯衣換一架飛機 "。

解決此類問題,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還要 " 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 ",並承諾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很多人還不明白自己的志趣

袁亞湘註意到,報告使用瞭 " 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 " 等一長串排比句,極言對人才的重視。

這位數學傢認為,雖然已有很大進步,但我們應保持清醒的認識。他建議,像鄧小平當年在深圳試點建設經濟特區一樣,在科教領域選定一些改革的試點,探索適合人才成長的環境和體制,特別是要真正融入全球。

許多人相信,在人口第一大國,教育帶來國民素質的點滴提升,都將化為瞭不起的優勢。

北京十一學校校長、十九大代表李希貴目前打交道的主要對象,是 2000 年以後出生的青少年。他坦言,這一代人所處的是中國從富到強的轉折期,如何為 " 強起來 " 的一代打造更好的教育制度,是一大挑戰。

他認為,工業社會生產的是 " 標準件 ",相應的教育也是整齊劃一的;現在是知識經濟時代,一個人靠一種技能吃一輩子飯的時代過去瞭,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喚醒他們的潛能,是教育需要轉向的地方。

北京十一學校嘗試開發瞭 300 多門課程,讓學生通過選課形成個性化的學習路徑。李希貴形容,全校 4359 名學生就有 4359 張課表。5 年前,填報高考志願時,80% 的學生紮堆填報 20% 的 " 熱門 " 專業。今年,學生們的第一志願覆蓋瞭 80% 的大學專業領域。" 這說明我們的學生慢慢找到瞭他自己,慢慢喚醒瞭他自己,走向瞭適合他未來潛能的專業之路。"

多年以來,袁亞湘院士呼籲有志向的年輕人堅持自己的志趣和信念。他對記者說,基礎研究是一個國傢的戰略儲備,希望有志的青年人才,不要看到什麼容易成名、什麼容易賺錢就去做什麼,而是要出於激情和熱愛做出選擇。" 你如果有志要成為科學傢,你一定要熱愛科學。"

但他有些擔憂,以他目力所及,這一代人很多缺乏足夠的激情,不夠專註,奮鬥精神也有所欠缺。

" 任何有成就的人都是有激情的,現在很多年輕人沒有這種感覺。任何一個行當,要做到世界最好,你必須要專註專心。" 他說。

十九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王秀傑也有同感。她參與過招生面試,在一次面試中,考生 6 人一組,一道考題是請考生列出幾位崇拜的科學傢,這麼簡單的問題卻在這些出自北京重點中學的考生中造成瞭幾分鐘的冷場,沒人答得出來。直到一位考官提起 " 雜交水稻之父 " 袁隆平院士的名字,學生們才紛紛大談對袁隆平的崇拜。

" 我覺得限制創造力的一個很大的原因是,很多學生不知道自己將來想要什麼。" 王秀傑遺憾地說,他們從小被教育要考取好學校,反而不知道自己的志向。究其原因,可能是國傢變化太快,整個社會都還沒有想清楚,怎麼讓孩子在快速變化的時代找到自己的位置,教育轉變起來也沒有那麼快。

從物質條件來看,王秀傑相信下一代人無疑會更好。她 20 年前在南開大學求學,至今記得,當年實驗室裡移液器的槍頭,被師生反復用至變形,量取精度偏差很大。" 現在國內不可能有任何實驗使用這樣的槍頭瞭。" 她的一個實驗遲遲沒有進展,後來她去香港深造,同樣的實驗進展很快,原因是那裡使用純度更高的氯化鈣。

20 年後,王秀傑相信,國內較好的研究機構,主要問題已不是有沒有經費做課題,而是 " 有沒有足夠時間搶在國際同行前面做出最好的課題 "。

她還記得,年過六旬的前輩李傢洋院士曾對同事感慨,他們這一代人當年受條件所限,很多想做的事情不能做,現在上瞭年紀也要爭分奪秒多做一些。

王秀傑說,中國的重大原創性成果還很欠缺,下一代人的責任很重。可她擔心,下一代在創新能力上不一定強過上一代。

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是最好的精神狀態

十九大代表、國傢超級計算天津中心應用研發部部長孟祥飛樂觀地說,每年大量畢業生加入創新隊伍,中國的創新動能會不斷釋放。

他今年 38 歲," 到 2035 年,我們這一代人還在科技創新的工作崗位上 "。他正在參與研制新一代百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津超算中心的主計算機,每天平均在線任務近 1400 項,遠超歐美同行,反映瞭中國在研發領域的活躍度。

" 這一代人遇到瞭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希望他們的腦子裡能有前所未有的夢想,和實踐的能力。" 十九大代表、中央民族大學副教授蒙曼對記者說。

在她眼中,這一代人是 " 鐘靈毓秀的一代 "。他們沒經歷動蕩或饑餓,看著中國節節走高,擁有更寬的視野,以及千姿百態的自我表達的能力和願望。

蒙曼是唐史學者。她說,盛唐是一個個性張揚的時代——但凡一個民族向上走的過程中,人的個性往往更加張揚," 張揚更容易創新 "。

天津大學藥學院黨委書記馮翠玲做瞭 30 多年學生工作,認為今天的學生視野更寬,思想更加多元。國門初開時,做事是 " 向裡看 " 的,現在更需培養懂得國際規則、站在國際舞臺的人才。

她對記者指出,我們今天自信心更強瞭,要註意培養年輕人平和理性的心態、開放包容的胸懷,培養大國青年、大國公民。

中共中央黨校副教育長韓慶祥認為," 強國一代 " 要有高昂的精神狀態,有世界認同的文明素養,真正像強國的公民那樣修煉自己。不要因為穩居第二大經濟體、接近世界舞臺中央就變得自負。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這是最好的精神狀態。

十九大開幕當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的結尾部分,留瞭一大段對青年的寄語。他說:" 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很明顯,這是對 " 強國一代 " 的召喚。

中國青年報 · 中青在線記者 張國 劉世昕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7 年 10 月 24 日 01 版)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