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京被逼捐 1 個億:我們都是網絡劊子手

08-18

烏合之眾不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更沒有對自己的道德拷問

逼捐

最近,民眾的關註點都被九寨溝地震和《戰狼 2》的大賣給吸引瞭。

地震事發後,吳京第一時間表示慰問,個人向災區捐款 100 萬。沒想到如此善舉非但沒給他帶來多少表揚,反倒惹來無數謾罵和諷刺。

很多鍵盤俠表示," 吳京你一部 8000 萬投資的電影就凈賺好幾個億,居然好意思隻向災區捐款 100 萬?你為啥不捐一個億呢?"

我不知道鍵盤俠們義憤填膺讓吳京捐款一個億的時候,自己是否有捐款(從我瞭解到的情況來看,多半沒有)。但因為無需為言論負責,很多生活中的 " 正常人 " 在網上秀出瞭自己道德的下限,各種毫無根據的指責、謾罵、諷刺層出不窮,這樣的事情在網上遠不止發生一次。

不要以為道德綁架和網絡暴力隻和吳京這樣的明星紅人有關,有時候即便你是個平凡的普通人,活得小心又謹慎,災禍也會從天而降。

誤傷

李炳鑫是一傢新媒體公司的員工,過去兩天,他很可能經歷瞭自己人生最荒誕的一件事。

一開始,是一位朋友突然在微信上發瞭一條信息給他:

他一頭霧水,直到另一位朋友發瞭這張截圖過來:

原來一位作傢在網上爆料,看到某男子在地鐵上猥褻小女孩,而某 " 熱心網友 " 則根據照片表示這是他的大學同學,並且直接說名字應該是李炳鑫。

然而這是一起典型的 " 誤傷 " 事件,猥褻者非李炳鑫本人,隻是兩人長相非常相似而已。一開始,他本人也沒當回事,覺得這隻是個好玩的巧合而已。

沒想到的是,越來越多的朋友、同學、同事找他,紛紛咨詢此事真假,甚至不少人認定就是他猥褻瞭女童。

與此同時,很多網友除瞭他之外,還開始噴他的母校哈理工:

中間,李炳鑫曾經聯系過爆料的微博賬號 @古風同志,並且想瞭各種方法自辨清白,但都收效甚微,越洗越黑。

幸運的是,他在一傢很有影響力的新媒體公司工作,公司為瞭他違約瞭一條價值 15 萬的廣告,專門在公眾號推送瞭一篇文章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文章閱讀量瞬間 10 萬 +,讓不少人總算搞清瞭真相。可曝光量仍然遠遠無法和微博上這條話題千萬量級相比。

李炳鑫還在澄清文中如此感嘆:

以上文字節選自李炳鑫澄清文

可以想象,李炳鑫的假設絕非腦洞大開。這次烏龍事件,作為受害者他完全是無辜的,可能夠迅速依靠公司力量澄清事實,他又是幸運的。可換成別人,未必就有這樣的運氣洗刷清白瞭,這時候後果會怎樣呢?

答案有可能是死亡。

死亡

2012 年,陳凱歌拍瞭部名叫《搜索》的電影,由高圓圓擔任主演,這部電影在豆瓣拿下瞭 7.3 這個還算不錯的分數。

電影裡,高圓圓扮演的女白領葉藍秋檢查出自己身患癌癥,坐公車時因恐懼而未能向一個老人讓座,結果被車上的其他乘客拍下並且曝光到電視、網絡上。

極短時間內,葉藍秋陷入人民群眾網絡暴力的大洋當中。最後,不堪重負的葉藍秋選擇瞭自殺。

我始終認為《搜索》這部電影被低估瞭,因為它早在 2012 年就預見到瞭不負責任的網絡言論和道德綁架會帶來多麼嚴重的後果。

一幫 " 正義之士 " 打著道德的旗號,站在制高點便獲得瞭 " 怎樣做都無罪 " 的身份,可以打壓一切異見者,最終真正的壞人依舊逍遙法外,無辜的受害者卻被逼迫至死。

多麼可憐,多麼可笑,多麼可悲!

可它卻真真切切地發生在這個世界上,發生在我們身邊。

或許身邊的某個朋友,便是某次道德綁架的受害者;或許我們自身,就曾經在網上發表過類似偏激的言論。

有沒有哪一次,我們在不知不覺間便成為網絡殺人犯?

或許你會覺得,這一切隻是影視作品的戲劇化呈現,可事實上現實中發生的事情有過之而無不及。

2013 年,英國一位年近 14 歲的花季少女漢娜因為患瞭濕疹,在某社交網站上發瞭個人照片並向網友尋求幫助,沒想到卻招來諸多如 " 醜女 "、" 肥婆 "、" 去死吧 " 之類的惡毒謾罵。

左側長發者為漢娜

最終,漢娜在傢中選擇上吊自殺,而網友們仍在狂歡。

2015 年,臺灣年僅 24 歲的嫩模楊又穎因不堪網絡上針對娛樂圈認識愈演愈烈的網絡暴力,選擇在傢中結束瞭自己的生命。

類似的事件在中外都不斷發生,而且頻率越來越高。

沒有一個人會相信,自己隻是在電腦前敲敲鍵盤,遠在千裡之外的一個陌生人就會因此死去。可就是這樣一句句 " 無心之言 "、" 戲謔之言 "、" 沖動之言 ",經過網絡的放大效應,最終成為擊垮一個人的龐大力量。

那麼,網絡暴力後面的諸多個體,算不算殺人犯?對此,我想起瞭一句話:

雪崩之下,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未來

英國人拍瞭一系列的短劇,名字叫《黑鏡》,被譽為一代神劇。

《黑鏡》第三季第六集講述瞭這麼一個故事:

22 世紀,蜜蜂快要滅絕瞭,為瞭保持生態不崩潰,科學傢發明瞭機器蜜蜂來幫助植物授粉,沒想到機器蜜蜂卻被別有用心的人改造為殺人利器。

網絡上開始流傳一個遊戲:隻要在社交網站上對若幹個對象進行投票,得票數最高的那個人便會在一定時間內被蜜蜂殺死。

面對這種聳人聽聞的事件,網民們非但沒有絲毫恐懼,反而陷入到 " 能夠主宰他人生死 " 的狂歡當中。無數人僅僅因為看一個陌生人不順眼,或者僅僅覺得好玩便投下瞭自己的一票,而絲毫不會為自己殺死瞭一個人而感到愧疚。

……

文明的進步是否會帶動道德的發展?這是一個復雜的問題,而《墨鏡》給出瞭一個悲觀的答案。

更可悲的是,電視劇裡的劇情正在現實中上演。

曾經有人說過這麼一段話:

再懦弱的人,隻要發現自己站在瞭大多數的一面,便會毫無理由地理直氣壯起來,甚至因此而枉顧事實的對錯,他們從此覺得自己就是勇士瞭。

其實,真正的勇敢不應該是即便所有人都不認同,仍然可以堅持正確的東西麼?

真正該被憎恨的,正是這樣一幫躲在人群背後的蠅營狗茍之輩。他們所謂的正義,隻不過是借由網絡發泄自己在現實中累積的暴戾之氣而已。

這群人,實際上就是手裡沒拿刀的劊子手而已。

阿何,清華大學理工男,職場充電寶 & 唯庫創始人,感性理性兼備的寫作者,國內知名個人成長研究者,個人公眾號:阿何有話說(ID:aheshiwo)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