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十九大報告的定力與雄心

10-19

據微信公眾號 " 俠客島 "(ID:xiake_island)10 月 19 日消息,毫無疑問,十九大將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歷史節點。今天習近平總書記的十九大報告開篇就說,這次大會,是在"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 "召開的。

3 個多小時,3 萬多字的報告,相信大傢都記住瞭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 等全新的理論術語和重大的理論判斷,也記住瞭諸如 " 鄉村振興戰略 "" 本世紀中葉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 " 等新提法。

如何理解這份信息量巨大的報告?如何從中讀出中共未來的發展思想和方略?

時代

3 萬多字的報告," 總分總 " 的結構。粗略地說,從開場到報告的前四部分,是 " 總 " 地談一系列的 " 新 ",提出重大論斷;5-13 部分,是 " 分 ",分述從經濟到全面從嚴治黨等 9 個領域的未來;最後三段,回顧傳統、寄語青年、號召全黨,同樣是 " 總 "。

從這樣一份報告中拎出主線,需要從歷史的維度尋找。找準歷史方位,是準確判斷世情、國情、黨情的前提。不同的歷史時期,中國和世界的形勢不同,國傢人民的需求不同,黨的任務、方略就不同。那麼,今天的中國共產黨,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身處何方?

——一言以蔽之,新時代。

這一方面是因為,過去 " 五年來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五年來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 "," 黨和國傢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 ";另一方面是因為,"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

矛盾

目前,關於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表述的基本思想,源於1956 年黨的八大。當時的提法是," 我國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

在八大提法的基礎上,1981 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決議進一步明確," 我國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現有經典教科書和《黨章》,也一直沿用這一提法至今。

現在,距離八大已經過去瞭 61 年,距離十一屆六中全會也已經過去瞭 36 年。

" 物質文化需要 " 和 " 社會生產 " 的矛盾,是一對經典的馬克思主義生產力 - 生產關系的矛盾范疇。改革開放近 40 年後,無論是生產力這一段,還是社會需要這一端,都已經發生瞭巨大的變化。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的" 社會生產 " 尤其是物質生產上,總體上已經難言 " 落後 ";今天最廣大人民的需求,也已不僅局限在 " 物質文化 "層面。

用十九大報告的語言表述就是," 我國穩定解決瞭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瞭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同時," 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 "。

對主要矛盾的判斷是一種 " 理性認識 ",理性認識會指導實踐。以往的主要矛盾判斷把問題癥結放在 " 社會生產落後 " 上,因此要解決的就是生產問題,這有其歷史科學性並成功指導瞭實踐;現在," 主要制約因素 "、" 更加突出的問題 " 變成瞭 "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 ",這無疑也會在未來深刻地影響實踐。

如何在未來解決這一對新的主要矛盾?這就需要理論指導,也需要行動指南。

於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 的出現就合乎邏輯、順理成章地出現瞭。

思想與方略

1937 年的《矛盾論》精確地指出," 不同質的矛盾,隻有用不同質的方法才能解決 "," 如果人們不去註意事物發展過程中的階段性,人們就不能適當地處理事物的矛盾 "。

因此,當今天習近平明確宣示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瞭新時代 " 時,實際上顯示瞭中共對現實已經做出新的考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走向何方?如何達成我們既定的目標?如何克服困難和挑戰?

這就需要創新理論作為全黨全國人民的行動指南,也就是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以明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相關基本問題。

展望未來,習近平提出瞭 14 條基本方略,擘劃瞭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藍圖。

14 條基本方略,也就是 14 個 " 堅持 ":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人民當傢作主、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總體國傢安全觀、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 " 一國兩制 " 和推進祖國統一、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全面從嚴治黨。這其中,有中共一以貫之的理念和做法,也有從十八大以來的新實踐中提煉出的 " 新鮮經驗 ";

藍圖則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 2020 到 2035,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2035 到本世紀中葉,在此基礎上,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上一次有類似擘劃的黨代會,是確立 " 三步走 " 戰略的十三大。

方位

當我們回望歷史,看到的總是一個個節點,辨得清走向,看得清脈絡。但從本質上說,歷史也是曾經的當下,也是事件和時間的流動。身處其中的人們,往往很難體察到歷史就在自己身邊。例如,身處 1921 年的人們,或許大部分不知道那年在嘉興南湖的遊船上發生瞭什麼事;生活在 1978 年 12 月 18 日的中國人也很難想象,從那天開始後的 40 年,中國踏上瞭高速的發展進程,再不回頭。

歷史已經向我們走來。我們已經身在歷史當中。

要駕馭歷史,就要具有 "全局性、前瞻性、戰略性"。準確分析形勢情況,提出相應方法,百折不撓地努力追求,對的堅持錯的糾正,這是中共成立至今一以貫之的思想路線精髓。十九大的藍圖已經繪就,目標是什麼?是一個強大的中國,也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其中,哪個方面缺席、不到位,都是 "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 "。理論體系和方略已經呈現,接下來的五年乃至未來一段時期,就是堅定不移的落實階段。

當世界上其他國傢在搞 " 拳擊賽 " 的時候,中共卻在不同階段用不同方法、一棒接一棒地跑歷史的 " 接力賽 "。這就是中共成功的秘密,也是中國成功的秘密。

而每一次的再出發,都要 "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