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遺產保護志願者自 7 月 15 日起對青巖古鎮劉傢古水碾坊展開修繕,25 日,工作營迎來公眾開放日,不少傳統文化愛好者通過自願報名來到現場,圍觀 " 洋工匠 " 與 " 土工匠 " 切磋建築工藝。
據悉,這次修復活動由上海阮儀三城市遺產保護基金會、法國 " 遺產保護志願者工作營聯盟 "、青巖鎮人民政府聯合主辦,通過向全球招募志願者,參與修繕青巖古鎮劉傢古水碾坊。參與修繕工作的志願者當中,4 名來自法國,其餘來自臺灣、美國留學生,國內高校老師和在校大學生,香港老師等。
據 56 歲的青巖古鎮建築工匠吳楨祥回憶,他小時候青巖鎮還沒有通電,周圍的村民都是挑谷子、包谷來這裡碾,直到 20 多年前,這個水碾房才慢慢被淘汰,整個建築經過風吹雨打現在隻剩下石頭砌的地基。
貴陽市城鄉規劃局花溪分局副局長李鴻詠告訴記者,這個水碾房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並且位於青巖的茶馬古道上,所以對它進行修繕很有意義。" 青巖茶馬古道上本來有 3 個水碾房,但隻有這個年代最久,並且還留有遺跡,修復瞭這個水碾房之後,青巖將陸續開展茶馬古道的恢復工程。"
在維修過程中,最有趣的就是中國工匠與外國工匠的碰撞。來自法國的志願者 François 是工作營的導師,他邊畫圖紙邊向記者示范中國建築工藝與法國的不同,示范過程中,他一邊為法國的建築工藝感到自豪,一邊對中國最擅長的榫卯結構表示由衷的敬佩。
參與修繕工作的中國工匠王文志告訴記者,外國工匠比較喜歡使用電動機械,而中國工匠偏向於手動機械," 比如給木料拋光我們都用手動推刨,這個工具雖然比電動推刨笨重,但是會讓木料更加光滑。"
據悉,劉傢水碾房修繕完工後將向遊客開放,讓更多人來參觀並體驗水動碾米這一傳統工藝。(附圖:圖一,法國志願者 François 正在使用中國的手動推刨;圖二,水碾房隻留存下瞭石頭地基,圖三,François 畫圖展示中國建築工藝與法國的不同,圖四,水碾房已搭建起一間房的框架)
背景介紹:
" 建築遺產保護志願者工作營 " 計劃的發起者是上海阮儀三城市遺產保護基金會,自 2010 年開始,該基金會與法國組織 " 遺產保護志願者工作營聯盟 ( EMPART ) "、英國國傢信托組織 ( NT ) 和各遺產地密切合作,共同組建中外聯合的遺產保護志願者工作營,其組織者和志願者來自法國、英國、德國和中國等。
截止目前工作營已經開展瞭 20 次修繕活動,2014 年至今,該志願者工作營先後在我省安順屯堡、貴安新區、貴陽香紙溝、黔西南州等地對多處傳統建築進行保護和修繕。
貴陽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問菩
責編 侯川川
燥起來!貴陽草莓音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