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潘前芝】
11 月中旬,在美國總統特朗普成功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後不久,中美兩國軍隊在美國的俄勒岡州國民警衛隊拉力葉軍營開展人道主義救援減災指揮所推演和實兵演練。
聯合演練現場(圖 / 新華社)
這既可看作是雙方 2016 年在中國昆明演練的回訪,也是近年來中美軍隊不斷深化交流的真實寫照。如果把歷史的鏡頭繼續前推到 77 年前,那是當時還被稱作 " 八路軍 " 的中共軍隊與美軍的初次合作,彼此留下瞭深刻印象。
一、美軍觀察組奔赴延安
珍珠港事件之後,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進入中國。一批美國駐華使館外交官在重慶接觸瞭中國共產黨人後,向白宮寫出備忘錄,建議加強與中共的聯系,最好是能向延安地區派出一個觀察組,以瞭解當時延安邊區政府的結構及軍事、經濟實力。羅斯福在讀到這份備忘錄後,結合之前從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駐華大使高斯等人的報告中瞭解到的關於國民黨政府的腐敗情況,同意瞭這一提議。1944 年 2 月 9 日,羅斯福在與參謀長喬治 · C. 馬歇爾將軍和其他一些人商量後,決定以收集情報為由向延安派遣軍事觀察組。
觀察組的組建由中緬印戰區總部負責,中緬印部隊司令史迪威挑選戴維 · D · 包瑞德上校擔任負責人。包瑞德長期在美國駐華使館任武官,說一口地道的北京話,對中國的風土人情比較瞭解。
毛澤東與包瑞德
1944 年 7 月 22 日上午 8 點 05 分,一架空軍 C-45 運輸機搭載著第一批美軍觀察組成員離開重慶九龍坡機場,11 點 30 分降落在延安的臨時跑道上。第一批觀察組除瞭組長包瑞德上校,還有美駐華大使館二等秘書約翰 · S · 謝偉思,醫療官梅爾文 · A · 卡斯伯格少校等 8 人。
由於延安機場沒有指揮塔,飛機駛近時,地面一些人隻能用手勢幫助飛機著陸。飛機降落後在離開跑道的時候發生瞭意外,左機輪陷入瞭路邊的一個舊墳坑裡,轉動的螺旋槳切入瞭駕駛員座艙,毀壞瞭機身。萬幸的是,僅僅飛行員錢皮恩受瞭點輕傷,其他人安全。
由於飛機損壞,原本計劃下一批出發的第二組成員 10 人直到 8 月 7 日才抵達延安。至此,觀察組 18 人全部到齊。這些成員中,除瞭外交人員,技術人員,還有一部分美國戰略情報局(中央情報局的前身)工作人員。他們此行的主要使命是:日軍的戰鬥序列、日本空軍的戰鬥序列 …… 共產黨官員的完整名單、中國北方的日軍機場等需要他們收集的信息以及如何進行氣象報道和救援被擊落的飛行員。
1944-1945 年間,美軍觀察組派出瞭 3 批軍官到華北抗日根據地考察。圖為約翰高林上尉(右二)和路易斯瓊斯中尉(左二)於 1944 年 9 月 4 日從延安出發度過黃河道晉察冀邊區考察
二、延安方面的態度
延安邊區政府,對美軍觀察組的到來,無疑是歡迎的。
八路軍總參謀部作戰部一局負責接待及軍事情報合作工作,生活保障則由中央軍委辦公廳接待處負責。一局局長伍修權負總責。為保證萬無一失,伍修權對負責接待的同志衣著、外交禮儀以及軍事素養都專門進行瞭強調。供給部給參加會談的人員專門發瞭一套新的衣服、帽子和佈鞋。周恩來、朱德、葉劍英都專門到一局作戰室檢查過接待準備工作。
周恩來、葉劍英、楊尚昆等與美軍觀察組首批來延安人員合影
1944 年 7 月 22 日那天,周恩來、朱德、葉劍英等中共要員都到機場迎接。為示熱情,中共在機場設立瞭儀仗隊,還組織瞭很多群眾表演具有陜北風情的嗩吶、秧歌舞和鑼鼓等樂器表演,場面很是熱烈。隨後,在延安賓館,為這些遠道而來的美國客人舉行瞭一場非正式的招待會。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在招待會上向所有到來的觀察組成員親切致意。招待會後,中共為這些美國人舉行瞭一個正式的歡迎午宴。
當晚,在延安王傢坪的小禮堂還專門組織瞭一個歡迎晚會,由魯迅藝術學院的學員們演出瞭有關軍民抗日、軍民魚水情、大生產運動等很多精彩節目。盡管舞臺簡陋、道具簡單,還是露天的,但美軍觀察組全體人員還是非常高興,他們贊嘆道:" 太精彩瞭、太妙瞭,真是軍人的演出,沒有嬌聲嬌氣 ……"
7 月 26 日晚,毛澤東親自接見並宴請瞭先期抵達的包瑞德等人,包瑞德和謝偉思坐在毛的兩邊。毛澤東還親自修改瞭發表在 1944 年 8 月 15 日的《解放日報》上的歡迎來訪美軍觀察組的社論,他特意在原來標題 " 歡迎美國軍事觀察員們 " 上加瞭 " 我們的朋友 "5 個字。
觀察組在延安期間,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和高級將領彭德懷、葉劍英、陳毅、羅瑞卿等分別多次接見包瑞德和謝偉思,向他們全面介紹瞭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抗日軍民堅持敵後抗戰,建立和鞏固、擴大抗日根據地,實行人民戰爭的生動事實,介紹瞭敵後根據地民主建設、實行減租減息、改善人民生活、發動全民抗戰的情況。當時,延安電臺甚至開始用英語向舊金山廣播。
毛澤東朱德與包瑞德上校
1944 年的聖誕節,信仰共產主義和無神論的中國共產黨人並沒有忘記這個西方人的傳統節日,他們給觀察組準備瞭一頓盛宴,並送給觀察組每位成員一隻熏烤的雞、土佈帽子和圍巾、白蘭地、一件日本軍官大衣和一份自制蛋糕。
觀察組對於中共所做的安排十分滿意。包瑞德上校在報告中說:" 中共當局給予瞭觀察組最熱心的合作 ",他們 " 毫不猶豫地向我們提供任何方便,在他們控制的任何地區與我們合作,對美國人的旅行未加任何限制。" 謝偉思在來到延安後的首份報告就感慨萬千:" 我們來到瞭一個不同的國傢,碰到瞭不同的人。"
謝偉思參與修建延安機場的義務勞動
1945 年 3 月 15 日,毛澤東送給謝偉思的照片並有親筆題詞
三、雙方的軍事合作及結局
美軍觀察組與中共軍隊合作主要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情報收集工作。
觀察組將人員分成幾組,由八路軍官兵負責護送到華北各抗日根據地。這些美國人帶著簡易氣象測量器材和發報機,在根據地軍民的協助下建立氣象站和小型電臺,培訓氣象觀測人員,及時將當地氣象情況記錄下來,匯報給延安,再由延安匯總至重慶,交給中緬印戰區,供美軍戰機起飛執行轟炸任務時參考。彼時,美軍戰機正在加強對華北、華東和東北地區的轟炸。從中共控制下的華北、華東地區輸送的情報對美軍轟炸發揮瞭重要作用。
令美軍觀察組驚奇的是,身處敵後根據地的共產黨軍隊不用像美軍那樣,專門訓練偵察、巡邏、搜索等情報收集方式,他們總是能得到當地居民的合作和支持,當地軍民總是能找到機會獲得關於敵軍的重要情報,並且很願意把情報報告給共產黨軍隊。
當謝偉思就這個問題向毛澤東請教時,毛澤東指出,如果沒有人民的支持,中國共產黨的軍隊就不可能在日本人包圍的地區生存。正是有瞭根據地民眾的支持,美軍觀察組所提供的情報中對日軍的機場、倉庫、機庫、停機坪等重點轟炸目標能夠精確到跑道的長短。包瑞德在回憶錄中寫道:" 共產黨人給瞭我們很大的幫助,他們為我們的海軍和空軍搜集天氣預報,這是極其重要的。"
其次,考察八路軍的訓練與作戰情況。
在中共安排下,包瑞德等人觀看瞭 120 師 359 旅的訓練,並欣賞瞭一個團的隊列表演。其他觀察組成員分成若幹小組,分赴各個根據地考察。各根據地軍區根據中央軍委指示,都成立瞭聯絡處,具體負責與美軍觀察組的業務對接。
盧登、彼得金、惠特爾西等五人前往晉察冀根據地,在八路軍與地方部隊護送下參觀瞭根據地的兵工廠、藥廠和醫護學校,行程達兩千多公裡。惠特爾西上尉在太行二分區機關堡下村考察抗日根據地時,突遇日軍襲擊,惠特爾西及其中方翻譯李紹唐當場犧牲。為瞭搶回惠特爾西的遺體,八路軍付出瞭巨大傷亡。朱德總司令親筆在匾額上題詞,將位於延安鳳凰山麓的美軍觀察組食堂命名為 " 惠特爾西紀念堂 "。
科林、約翰、希契三人前往晉綏根據地;觀察組醫生卡斯伯格與三名美英記者前往晉北,考察當地部隊和地方的醫療狀況;杜倫上尉前往冀中考察平原遊擊戰的情況,在任丘縣的皮裡村,負責護送的八路軍官兵與前來圍捕的日軍周旋,杜倫對地道戰也有瞭切身體驗,見證瞭根據地軍民為掩護他的人身安全付出的巨大犧牲。
第三項任務是共同營救美軍飛行員。
美軍在執行轟炸任務途中,飛機被擊落、擊傷而導致飛行員跳傘的事時有發生。延安專門成立瞭由各根據地代表組成的空地救援委員會,負責協調跳傘飛行員的營救工作。
美國飛行員巴格利的戰機在山西太原附近被擊落,跳傘後得到當地民兵搭救,由地方黨組織先送至晉察冀軍區所在地阜平,1944 年 9 月初被送到延安,包瑞德在此見到瞭他。9 月,7 名美空軍人員在河北省昌黎獲救。12 月,美空軍第二十轟炸大隊 3363 號飛機在執行轟炸沈陽任務的歸途中被擊落,11 名機組人員跳傘降落在晉東南山區,駐潞城的日偽軍千餘人前來搜捕,在八路軍部隊和地方政府全力搜救下,機組人員全部得救。1945 年 2 月,第二十轟炸大隊的漢姆比機組在飛往朝鮮執行偵察照相任務的歸途中發生事故,機組人員得到晉察冀根據地軍民的救助,順利抵達延安。新四軍和東江縱隊也營救瞭多名美國飛行員。
據統計,到日本投降時,根據地軍民共營救盟軍人員主要是美軍人員 102 人,並為此犧牲瞭 110 多人。實際上,中共軍隊救助並不止於跳傘飛行員。兩名在南洋被俘虜的美軍戰俘,在被送至徐州的時候,趁日軍警戒疏忽跳車逃跑,摔傷瞭腿,後被我軍遊擊隊救起,一直送到延安。
觀察組在延安期間,包瑞德、彼得金等人曾給八路軍總部的幹部講授過美軍的訓練方法,科林上尉做過關於美國爆破器材的使用方法的演示,還為八路軍培訓瞭一批氣象、雷達、通訊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同時,觀察組內包瑞德、盧登、戴維斯以及謝偉思等人都向美國國內寫出大量政治報告,建議美國應加強與中共的軍事合作。
然而,隨著美國政府最終采取支持蔣介石政府發動內戰的政策,觀察組在延安的處境越來越尷尬。1947 年 3 月,國共內戰的隆隆炮聲中,最後一個美國觀察員約翰 · 賽爾斯上校乘坐最後一架飛機離開瞭延安。即便此時,中國共產黨人仍然到機場為他送行。
1944 年 11 月海軍上尉赫伯特希契攜帶中共致美國海軍司令部信函離開延安赴華盛頓。朱德、毛澤東到機場送行。自左至右:朱德、斯特爾、毛澤東、希契
1944 年 12 月,毛澤東、朱德、周恩來、葉劍英等與約翰戴維斯合影
1.〔美〕D · 包瑞德:《美軍觀察組在延安》,萬高潮、衛大框等譯,解放軍出版社 1984 年版;
2.〔美〕卡羅爾 · 卡特:《延安使命》,陳發兵譯,世界知識出版社 2004 年版;
3.《革命回憶錄》(15),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
4. 於華民:《中美關系史上特殊的一頁——中共領導人與延安美軍觀察組交往始末》,《東嶽論叢》第 27 卷第 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