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畢業季,今年有 795 萬的畢業生邁出高校走向社會。對今年的畢業生來說,如果不選擇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那麼他可能會陷入糾結,因為各地人才優惠政策太多瞭,到底該選擇去哪座城市?日前,成都、武漢、長沙、南京等城市紛紛開出各種誘人的籌碼爭奪人才,以期在新一輪競爭中脫穎而出。
成都表示將大力實施 " 蓉漂 " 計劃;長沙提出五年吸引 100 萬人才;武漢喊出 " 支持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 ";西安提出五年投入 38 億,引才育才 100 萬的目標……無門檻落戶是基本配置,此外,還有提供公租房,給予生活補貼,創業資金支持等各種政策大禮包,上演精彩的花式搶人大戰。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人才。優秀人才是城市未來發展最重要的支撐。上述這些城市重磅出擊,為大學畢業生量身打造人才政策,解決他們落戶、就業、住房、創業等痛點,體現出瞭求賢若渴的誠意。這無疑是值得鼓勵和提倡的。
事實上,這些政策對於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畢業生來說,也的確具有相當的吸引力。從數據上可以看出,一份 2017 應屆畢業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一線城市的簽約比例仍然是獨占鰲頭,為 33.5%。而成都武漢等城市緊隨其後,為 33.1%,隻略微低瞭 0.4 個百分點。
不過也要看到,優惠的政策能夠吸引人才到來,但是人才始終是自由流動的,對上述城市來說,搶人容易,留人更難。我們不知道一兩年之後,有多少人留下來又有多少人會離開。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對於優秀人才來說,戶口、房子和補貼未必是最重要的,他們更期待的是發展的機會和幹事創業的環境。
我們還記得,幾年前居高不下的房價與生活壓力使得逃離北上廣成為不少年輕人的選擇。可是,不少離開的人後來又悄悄回來瞭。因為二三線城市生活雖然安逸,但缺乏發展的空間和創業的氛圍。金融業的高管在三線小城可能沒有發揮餘地,而中關村的網絡技術人員回到傢鄉可能會發現網絡基礎設施甚至都還不健全。事實上,不少從二三線城市回到北上廣的人員中,也多是集中在互聯網、傳媒和金融行業,這些行業從業人員在二三線城市相對來說比較難找到合適的位置。
從某種程度上來看,人才的競爭更是城市綜合實力的競爭。留住人才,首先需要城市有產業實力,能夠讓留下來的人才有活幹,讓他們有實現自我價值的舞臺。在許多產業尤其是高新產業上,北上廣深仍然具有領先優勢,創造出的就業機會與發展機會是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目前,成都武漢等城市的人才競爭未必會對一線城市造成很大影響。而對成都武漢等城市自身而言,如何做大做強優勢產業,發展新興產業,才是留住人才的關鍵。比如杭州是中國互聯網產業發展的前端,成都是電子信息產業的聚集地,自然就會吸引相關產業的人才集聚。
宜業還需要宜居,留住人才,除瞭給他們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間外,還要綜合考量城市生態環境、教育醫療、營商環境等各方面因素。我們很難想象,一個污染嚴重、城市管理混亂、辦事靠關系、創新處處受制約的城市能夠吸引人才留下來發展。
說到底,成都武漢等城市的人才爭奪戰,更重要的不在於人才政策,而在於城市發展是否能搶占產業升級的先機,城市管理是否體現以人為本,城市公共服務水平是否能夠跟上社會發展的需求。隻有城市能夠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更有活力的創業氛圍,更優美的生活環境,才能吸引更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