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山鄭觀應傢規登上中紀委網站“中國傳統中的傢規”欄目:《盛世危言》讓人警醒

07-12

廣東中山鄭觀應傢規登上中紀委網站 " 中國傳統中的傢規 " 欄目:《盛世危言》讓人警醒

中山紀委官方微信   敬請您的關註!   

7 月 11 日,中山歷史文化名人鄭觀應傢規,登陸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 中國傳統中的傢規 " 專欄,這是中山首位登上該欄目的歷史名人,該期專欄題為《廣東中山鄭觀應 :〈盛世危言〉讓人警醒》。該專題還在省紀委官網同步推送。

(中紀委網站頁面)

  鄭   觀   應  

鄭觀應(1842-1921 年),本名官應,字正翔,號陶齋,別號待鶴山人、羅浮偫鶴山人等,廣東香山(今廣東省中山市)人,中國現代化運動思想的代表和先驅,揭開民主與科學序幕的啟蒙思想傢之一,也是實業傢、教育傢、文學傢、慈善傢和熱忱的愛國者。他編撰瞭《盛世危言》,提出瞭 " 商戰 " 理論,呼籲國人主動跟上世界現代化潮流,進行社會的總體變革。他的思想釋放出巨大的影響力,讓當時的國人看到外部生機勃勃的世界,甚至喚醒瞭一個時代,直接影響瞭孫中山、毛澤東,以及康有為和梁啟超等一大批為振興中華而奮鬥的民族精英。

  鄭   觀   應   傢   訓  

鄭觀應自幼接受良好的傢庭教育,畢生秉承良好的傢教傳統。他所處的時代正經歷巨大的社會變化,中西、新舊激烈碰撞,發生瞭鴉片戰爭、洋務運動等事件,這使鄭觀應更加重視子女的道德教育,即使工作非常繁忙,也通過各種方法悉心培育子女,認真履行傢長職責。鄭觀應的傢訓有傢書、囑書、詩歌、散文、匾額、楹聯等多種形式,總字數超過 26000 字。概括而言,其傢訓的核心內涵是:德行為上,慈善為懷;勤儉樸素,吃苦耐勞;喜讀詩書,發奮上進;不貪富貴,以廉行事;胸懷天下,忠貞報國。

  視頻

廣東中山鄭觀應:《盛世危言》 讓人警醒

(時長:17:37)

視頻腳本  

廣東省中山市雍陌村

這裡是廣東省中山市雍陌村,這個古老的小村莊因為走出瞭中國現代化運動思想的代表和先驅、《盛世危言》的編撰者鄭觀應而為世人所追尋。雍陌村的鄭觀應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嶺南風格建築,門楣上 " 秀峰傢塾 " 幾個大字歷經一百多年的風雨滄桑依然熠熠生輝。

在中國近代史上,鄭觀應和他的《盛世危言》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第一個提出 " 商戰甚於兵戰 " 的理論。《盛世危言》對當時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提出瞭改革的方案。他的愛國情懷、慈善思想、務實作風以及他的傢風傢訓對近代中國產生瞭深遠影響。

澳門大學教授 澳門近代文學學會會長 鄧景濱:

鄭觀應在中國近代史上是一個超前的人物,比當時一般的人、一般的知識分子,他的思想都要領先,這個跟他能夠吸收西方的先進文明是有關的。他是一個著名的思想傢,還是一位慈善傢、實業傢。

《盛世危言》思想的背後與鄭觀應良好的傢風傳承密不可分。走進鄭觀應的故鄉中山三鄉的雍陌村,老街古巷隨處可見。作為雍陌村的第一大姓 --- 鄭氏,現在留存著 8 座鄭氏宗祠,他們均來自同一個祖宗,即明朝 " 香山四賢 " 之一的鄭子綱。鄭子綱生前建立一套傢規,引導村民孝悌愛親、忠貞愛國、樂善好施。

廣東省中山市雍陌村鄭氏族老 鄭惠明:

" 積金玉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寧;積詩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能讀。不如積德以遺子孫。" 雍陌鄭氏有十三條傢規,這些傢規對我們雍陌的後代子孫來說影響相當大,教子孫孝道,愛老敬幼,教後人向善,盡力幫助別人。 

鄭觀應故居 " 秀峰傢塾 "

1842 年,鄭觀應出生在民風淳厚的雍陌村,祖父鄭鳴岐是一位 " 莫因善小而不為 " 的儒學之士;父親鄭啟華是位私塾老師,教規傢規極嚴,特別重視儒傢倫理道德教育,其教規傢規的核心是 " 仁、義、禮、智、信 "。

鄭父一生節儉持傢,對貧苦親鄰則盡力周澤,在傢鄉豎立鄭氏一門 " 樂善好施 " 牌坊。現在在澳門鄭傢大屋二道門 " 榮祿第 " 的通道上,仍懸掛著一塊大型百年木橫匾,上書 " 崇德厚施 " 四個金漆大字,這是山西巡撫曾國權為表彰鄭氏於 1877 年在山西救災時的貢獻而贈予的。後來,鄭觀應受父親影響也特別強調知足與慈善。為瞭方便鄉民出行又盡表孝心,鄭觀應還以父母的名字捐款修建雍陌大街。

整條雍陌大街那時候總長應該有 800 多米,它街頭街尾都立瞭碑。現在的碑文是光緒三十年重修的。這從一個側面說明鄭觀應對雍陌街是充滿感情的。

鄭觀應在雍陌村度過瞭自己的青少年時光。17 歲那年,他到上海學做生意。在商海中,他謹遵勤奮愛國、發奮上進的傢風祖訓,從雜務做起,不斷努力,32 歲就做到瞭上海太古洋行的總買辦。鄭觀應的商業才華受到瞭李鴻章的倚重,支持他積極發展民族工商業。1882 年,鄭觀應離開太古洋行,擔任輪船招商局幫辦,全心全意帶領國傢工商業與外國人進行商戰,用鄭觀應自己的話說:" 初則學商戰於外人,繼則與外人商戰。"

澳門近代文學學會理事長 梁金玉:

1892 年,鄭觀應二度出任上海輪船招商局幫辦,首要任務就是跟怡和洋行和太古洋行談判齊價合同,扭轉招商局吃虧的狀況。他不負所托簽訂齊價合同,怡和洋行、太古洋行不得再削價競爭,招商局盈利大增。他這種做法維護瞭國傢利益,使航運權不受外國人的控制。

在 20 多年的商戰實踐中,鄭觀應生活在一個內憂外患、列強稱霸的動蕩時期,強烈的愛國情懷驅使著他竭盡全力啟發民智、挽救國傢。

鄭觀應澳門鄭傢大屋內景

這裡是澳門龍頭左巷的鄭傢大屋,是鄭觀應晚年居住的地方。這座集嶺南文化風格和西方建築藝術特色為一體的老宅,已經成為世界文化遺產 " 澳門歷史街區 " 的重要組成部分。

" 餘慶 " 這個牌匾就是鄭觀應的父親鄭文瑞(字啟華)為新居而設的。這個牌匾是非常好的傢訓材料," 餘慶 " 兩字出自《易經》的 " 積善之傢必有餘慶 "。

從鄭傢大屋的匾額和楹聯的內容裡,充分體現瞭屋主人崇文尚德、樂善好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 惜食惜衣不獨惜財還惜福,求名求利必須求己免求人。" 這邊的這副對聯特別凸顯瞭鄭觀應前半生努力功業的向上精神,意思是我們年輕人建功立業一定要靠自己的實力。後面的那副對聯則主要反映瞭他後期的思想,上聯 " 何須建參贊事功但安所遇 ",下聯 " 若果明修齊道理無忝爾生 "。雖然我們隨遇而安不去追求功利,但是也要做到修身——修養自己,齊傢——傢庭和睦,那才是無愧的一生。

鄭觀應一生勤奮上進,胸懷世界,心系國傢,為子女和後人做出瞭典范,他要求子女具備高尚的道德標準,同時又將維新思想體現在傢訓中。鄭觀應的傢風傢訓主要包括真誠、有恒、勤儉、廉潔、立志、知足、珍惜、慈善、包容、和睦等方面內容。

鄭觀應的傢規傢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傢書、囑書、詩歌、散文、匾額楹聯等。經搜集到的鄭觀應傢訓超過 26000 字。他的傢訓的核心內容是:做人是根本,道德是做人的核心。

他在傢訓詩《訓子》《訓長男潤林書》以及寫給女兒和子侄的傢書中都提到勤儉才能成就事業。

十九世紀末的中國,鴉片和賭博盛行,各種不良習氣讓青少年備受考驗。鄭觀應訓誡子孫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講究衛生,潔身自愛,無論交友用人、婚姻擇偶都要謹慎,切勿輕率。

《衛生歌》:屋宇東南向,門窗透日光。檸檬宜胃汗,果實潤肝腸。

他著寫的《衛生歌》《傷賭嘆》和《鴉片吟》等均告誡子孫和年輕人不要結交損友、沾染不良陋習;他還鼓勵女子要多讀書,多瞭解這個世界,這些思想仍適用於當今。

鄭觀應的人生經歷豐富。他的工作從雜務做到總買辦,從經商到棄商從政,他都一直要求自己潔身自好、以廉行事。他提醒子孫要小心選擇朋友,尤其涉及錢銀交收或利益交易,必須當面點明。此外,審慎理財既能處理好傢庭生計,也是管理好國傢經濟的條件。

" 不耐饑寒非志士,能兼氣節是全才。英雄自古多磨煉,勿謂艱難志遂灰。"(摘自《訓子》)

" 不貪富與貴,但願救同胞。"(摘自《乙酉還傢書以自勉》)

" 將來無論求名求利,均當以道德為根據。誠如先賢雲:‘不為財色所困者方是英雄。’ "(摘自《訓次兒潤潮書》)

鄭觀應代表作《盛世危言》

從 1886 年到 1891 年,蟄居澳門的鄭觀應在鄭傢大屋完成瞭驚世巨著《盛世危言》。清朝洋務幹將張之洞讀瞭《盛世危言》後評點道:" 論時務之書雖多,究不及此書之統籌全局擇精語詳 "。百年之後,《盛世危言》的字裡行間仍閃爍著穿透紙背的思想光輝。

香山商業文化博物館中,館藏著一本清光緒版本的《盛世危言》,當年這一套 5 本的小冊子,引發瞭清政府一時洛陽紙貴。

中山市檔案局副局長、

中山市鄭觀應研究會會長 吳冉彬:

當時,光緒帝要求立馬印 2000 冊,至少六品以上的官員都要人手一冊來閱讀。一時之間紙張很緊張,出現瞭 " 洛陽紙貴 " 的現象。

鄭觀應傢風傢訓影響深遠,而他的思想釋放出來的巨大影響力,讓當時的國人看到外部生機勃勃的世界。他呼籲國人主動跟上世界現代化潮流,他呼喚社會的總體變革,他喚醒一個時代,甚至直接影響瞭孫中山、毛澤東,以及康有為和梁啟超等一大批振興中華的民族精英。

孫中山《實業計劃》中提出的實業救國理論就凸顯瞭鄭觀應《盛世危言》的中心思想。

斯諾筆錄的《毛澤東自傳——一顆紅星的長成》提到,《盛世危言》曾經是早年毛澤東 " 很喜歡的書 "。

當年毛澤東在韶山沖那裡,因為向他的老師借瞭一套《盛世危言》回傢看,看完之後進一步激發瞭他走出韶山沖、改造社會這樣一個雄心大志。

在中山最近發掘的岐澳古道遺址上還發現瞭鄭觀應奉勒的 " 林則徐十無益 " 格言。

這條建於 1860 年的岐澳古道是連接內地與澳門的橋梁,被稱為 " 海上絲綢之路 " 的重要節點。100 多年前,鄭觀應為瞭探尋國傢富強之路,不知多少次從這裡走過,他的傢風傢訓和他的思想,也通過這條海上絲綢之路,傳播到澳門和海外;而從海外帶來的維新思想、從商意識和教育理念,也影響瞭剛剛打開國門看見世界的中國。一批又一批有識之士開始瞭為尋求振興中華之路而努力。

鄭觀應的傢風傢訓為雍陌鄭氏傢風註入瞭更深厚內容,成就瞭著名美術教育傢、畫傢鄭錦,攝影藝術傢鄭景康,翻譯傢鄭克魯等鄭氏名人,鄭觀應的傢風傢訓和愛國創新思想至今還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為中華崛起而努力奮鬥的優秀人。

(綜合整理自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
统计代码填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