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 / 凱叔講故事
ID/kaishujianggushi
說起 " 熊孩子 ",大傢都很反感,但也深感無奈。
因為,我們深知,所有的孩子,不會無緣無故變好,也不會無緣無故變壞。
每個 " 熊孩子 " 背後,都站著一個以 " 孩子還小,別和他計較 " 為由,放任孩子在外撒潑的 " 熊傢長 "。
但如果分不清愛與自由的邊界," 熊傢長 " 們制造出的將不再是 " 熊孩子 ",而是人人避而遠之的危險品。
01
7 月 3 日,我所在的城市長沙發生瞭這樣一件事情:
一 2 歲女童、5 歲男童和另一小姐姐,
三人共同走進瞭一部電梯。
他們原本是一同前往 9 樓,
但 5 歲男孩卻在電梯裡跳瞭幾下,
觸亮瞭 18 樓的按鈕。
到達 9 樓後,三個孩子原本都出瞭電梯。
但 5 歲小男孩卻又生生將 2 歲小女孩抱起來
送回電梯,同時攔住電梯門,
不讓小女孩再出來。
就這樣,小女孩被電梯帶到 18 樓、
獨自一人走瞭出去……
等傢人發現她不見焦急尋找時,
竟在 2 樓的平臺上發現瞭她,
而小女孩已從 18 樓跌落墜亡瞭。
後來眾人檢查,
發現 18 樓的樓道口有一個護欄沒有安裝擋板,
而在那也看到瞭小女孩踏出去的腳印。
事件發生後,
這則讓人警覺的視頻迅速在媽媽群裡瘋轉。
導致女童失足跌落的直接原因是傢長的監護不當、
物業的管理失職,這毋庸置疑。
但最大的爭議點卻在這個 5 歲男孩身上。
有的媽媽說:這誰的孩子?太缺德瞭!
但凡有點愛心和傢教也不至於此,
可惜瞭一條小生命!
還有媽媽驚恐莫名:太恐怖瞭!
一定遠離熊孩子!小女孩都出電梯瞭,
還把她抱回去,按 18 樓
不相當於把她送上斷頭臺?
也有媽媽認為:5 歲孩童本來就沒有危機意識,
況且小男孩天性頑皮,怎麼能是他的錯?
但我不知,小男孩長大後驟然知曉此事,
是否會一次次受到良心的拷問;
更不知,他此時此刻,
是否已然要面對那驚駭一幕和周圍的斥責?
教育界有句名言:這世上沒有壞孩子。
他可以年少無辜。
可是,他的父母呢?
02
養孩子,可以調皮,但千萬不能沒管教!
換句話說:調皮是小孩子的天性,
作為大人應該允許孩子可以有調皮的行為,
但絕不能沒有限度。
可如今許多中國傢長的邏輯卻是:
因為小孩普遍更好動、不安分、精力旺盛,
所以對於他們由此做出的各種行為,
總以一句 " 太淘氣瞭 " 而一笑瞭之、一筆帶過。
想說一個故事先:
今年年初,我們小區新搬來一戶人傢。
一個媽媽帶著一個快三歲的小男孩,
隻要天氣好,他們就特別喜歡在小區內玩耍。
小男孩見花摘花、見草惹草,
見到樹上結瞭一粒粒小果子,
就讓媽媽拉下樹枝供他采;
綠化帶裡的告示板他隨手移位;
停車位裡的 A 字牌被他當成大馬騎;
可能是因為破壞力太強、瘋起來沒邊,
小男孩搬來小半年,
也沒在小區內交到什麼固定朋友。
正因為此,倒是經常看見他小小的身影孤單一人,
在物業樓前的一片小廣場瘋跑。
某一天下午,這個媽媽正低頭看手機,
沒註意到小男孩正伸著頭
往物業一辦公室的玻璃窗內望,
小男孩可能覺得好玩,動手敲瞭幾次玻璃窗。
辦公室內的一位大叔,騰地一下就火瞭。
幾步跨出來大喊:" 這誰傢的小孩,這麼沒教養!
亂敲別人窗戶,不知道裡面是辦公場地嗎?"
這位媽媽也迅速起身,一邊護住小男孩,
一邊不甘示弱:" 敲一下窗戶怎麼瞭?
他不也隻是好奇嗎?不讓敲你就跟他好好說,
對孩子大吼算什麼本事!"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互不相讓,都吵得聲嘶力竭。
旁邊有幾個媽媽和奶奶過來拉扯,對她說:
" 你別吵瞭,還不如帶著孩子走吧 ",
這位媽媽情緒失控下,竟慟哭起來。
她委屈的說:
" 我知道你們平時都不喜歡跟我們(孩子)玩,
嫌他太調皮。可是,難道不該讓他去自由的探索、
去充分感受這個世界?
難道我該把他的雙手雙腳都捆住?
這也不讓去、那也不讓摸?這不是壓抑天性嗎?"
分不清淘氣的限度究竟在哪裡,
這可能是如今大多數為人父母的普遍困惑。
03
究竟怎麼樣,才能既尊重天性、發展個性,
又不使其成為毫無規則感和教養的熊孩子?
在一定的范圍內讓孩子被默許自由
聰明的父母,是孩子環境的營建者。
我們為孩子建立框架,
但這並不意味著養育是毫無通融餘地的、
壓制性的或者蠻橫的;
而是允許他在一定范圍內自由自在的做個小孩,
為他提供成長和長大的時機。
比如,蹣跚學步的孩子在一定空間下(安全區域)
被允許可以四處摸索、走動;
學齡期兒童在一定的時間下,
可以自由發展愛好、做自己喜歡的事;
孩子們跟隨傢長購物時,
被允許在一定數量內買自己心儀的東西……
於娃於己必須明確:
自由也是有邊界的,沒有限度的自由隻會帶來傷害。
遵守規則、承擔後果,才會帶來真正安全感
很多傢長覺得不給孩子限定規則,
是為瞭更好的讓他自由發展。
其實,孩子的成長也需要規則感。
你看他喜歡調皮搗蛋搞破壞,
其實他隻是以自己的方式來試探周圍的規則是什麼。
他很快就會發現,石頭是硬的、開水是燙的,
而沙發是柔軟的……這讓他可以更好更安全的成長。
有個著名的紙墻測試:
一個房間裡,幾面墻都是紙糊的,
當孩子在房間裡玩耍的時候,發現那些墻一推就倒,
結果孩子立刻就對這個房間失去瞭安全感。
而讓孩子遵守規則、承擔後果,
一開始可能會哭會鬧、情緒激烈,
但很快他會發現,
他的行為是合乎規范並受到保護的。
安全感反而由此而來;
相反,孩子一哭鬧,父母就妥協,
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行為邊界究竟在哪裡,
於是一遍遍地試探、父母一次次的退讓,
孩子更加肆無忌憚。
對孩子真正的保護,
是讓孩子過上有規律、有規則的生活。
告訴孩子:不要給別人添麻煩
養孩子,愛和自由的邊界,
往往正在於不給別人添麻煩。
即:你自己可以在一定范圍內個性成長、自由玩耍,
但你也不要影響到他人,不給別人的生活帶來困擾。
很多傢長覺得不好判斷,
孩子的哪些行為究竟是可以被允許的,
而哪些又是該堅持禁止的。
像在餐廳裡大聲嬉鬧、在公共場合隨意走動、
在後座踢到別人椅子、在別人傢沙發上蹦跳,
為什麼會被這麼多人詬病?
誰的童年不都是這麼好動和貪玩嗎?
以是否給別人添麻煩來作為衡量標尺,
問題往往很好解決。
你可以有自己的個性,但也要有社會的共識。
尊重別人的感受,才會為自己的自由贏來尊重。
正所謂你不管教孩子,總會有人替你狠狠教育他。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作者:小富女,凱叔講故事專欄作者。一個 5 歲男孩的媽媽,關註各種美好育兒的生活傢。所謂富女,外表雲淡風輕,內心富麗堂皇。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