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讓孩子愉快地堅持閱讀,告別“暑期滑坡”

07-28

有態度的國際化傢教指南

文|少年商學院新媒體部

在美國,有暑期滑坡(Summer Slide)一說:如果在暑假期間,沒有堅持閱讀,相當於遺忘一個月的學習內容,退步兩個月的閱讀水平。在新學期開學後,老師需要花六周的時間把這些補回來。

那麼,如何讓孩子在暑假裡愉快地堅持閱讀?我們曾分享一個 " 打卡機制 ",用各種有趣、可愛的模板,監督孩子們每天堅持閱讀,這是一種外在驅動(點此閱讀)。今天,我們再分享 3 個建議,喚醒孩子對閱讀的內在驅動——

每閱讀完一本書都有深刻的理解,並且樂在其中;

每閱讀完一本書,都視其為新的起點,不斷延伸閱讀;

把讀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學以致用,以收獲滿滿的幸福感。

建議 1:及時反饋

輕松做出與眾不同的讀書筆記

很多孩子對遊戲上癮,為什麼呢?因為遊戲有三大特點:

及時反饋,隻要有付出,就會有收獲;

巧設挑戰,總是超出能力一點點,較易獲得突破的樂趣;

放大成就感,自己的努力是能帶來改變的。

把 " 及時反饋 " 借鑒到閱讀上來,就是快速做出一份與眾不同的讀書筆記,每學到一個知識,就像是收獲瞭一個戰利品,讀書筆記就是戰利品清單。

一般來講,孩子做讀書筆記,都是做 " 縱向梳理 ",比如從章節中提取重要的信息:主要人物想要……但是……憑借……去解決……然後……最終……

這種梳理能幫孩子理清核心線索,但有個問題:孩子隻能粗淺地總結已經掌握瞭的信息,沒有辦法建立起更立體的知識框架。

不如讓孩子試著做 " 橫向對比 "。什麼意思呢?比如把書中兩個不同的主體抽出來,或者兩本書不同的主角拎出來,總結其異同——這種對比往往能刺激孩子產生新的理解。

具體應該怎麼做呢?Venn 圖就是一個很好的工具,這是美國老師常常用來教小朋友分析事物異同的小工具,培養孩子的分析能力,也能在對比中加強孩子對事物的瞭解和熟悉程度。

比如來自浙江溫州的王韻婷同學,她是個小小科學迷,在閱讀過程中,她發現瞭一個有趣的現象:都是熊,但北極熊不怕冷,而棕熊有的怕冷,有的不怕冷。這種對比有點意思,她就用 Venn 圖做瞭筆記,決定去找出答案:

Venn 圖不僅適用於所有類型的書籍,還能靈活調整,幫助孩子對比更多主體,比如王韻婷同學也總結過地球、太陽和月球之間的異同:

再比如,10 歲半的殷梓原同學在閱讀歷史書時,發現瞭三種古代兵器的關系:

再比如,來自廣州的 8 歲半的林莊可同學,則對比瞭牛頓和佈萊尼茨兩位科學傢的理論、人格和生活愛好:

而高年級的孩子在做讀書筆記時,可以適當抬高一些難度,才會有持續做讀書筆記的動力。

" 六頂思考帽 "(Six Thinking Hats),一個在歐美學校裡非常流行的創新思維訓練方法,就提供瞭很好的思路。

這是一種更立體的思維工具。六頂不同顏色的帽子,代表著六種思考角度,隻要孩子換上不同的帽子,就要從截然不同的視角去思考自己學到的知識或認識的人物等。

白色思考帽:代表中立客觀的事實與數字。

紅色思考帽:代表直覺、情感和印象。

黃色思考帽:代表利益所在和可取之處。

黑色思考帽:代表風險、困難和潛在問題等負面因素。

綠色思考帽:代表探索、提案、建議、新觀念。

藍色思考帽:代表程序及步驟、瞭解需求、總結與決策。

比如來自北京的 10 歲半的高靚瑜同學,就用六頂思考帽寫出《喬佈斯傳》的讀後感:戴上 " 紅色 " 的感情帽,她寫出瞭對喬佈斯廣告的喜歡;戴上瞭 " 黑色 " 思考帽,則批評瞭書中一些不合理的觀點,並給出瞭自己的論據……

來自秦皇島的 10 歲半的王梓涵同學,也把這種方法運用在人物傳記的讀後感裡:

當然,六頂思考帽的用途非常廣泛,用在孩子最愛的小說裡也沒有違和感。

來自青島的九歲半的王藝霖同學,看完《哈利波特》後,戴上瞭黃色的正面思考帽,給劇情發展提出瞭獨特的建議:

來自上海的 11 歲半的何政陽同學,啃完《三國演義》這部難懂的巨著,戴上瞭 " 綠色 " 創意帽,給出瞭兩個很好玩的假設:

建議 2:巧設挑戰

學會提問讓每本書成為新起點

把遊戲機制裡的 " 巧設挑戰 ",借鑒到閱讀中來,則是:幫孩子養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美國閱讀課上,經常會讓孩子做兩種閱讀訓練。

第一,做預測(Make a prediction),通過文中的具體細節來預測將要發生的事情,訓練想象能力,也考察孩子對書中核心線索、主要人物和知識點的理解。

第二,問問題(Ask a question)。閱讀時,給自己提問:這個事發生是因為?為什麼這個人物要這樣做?如果……會怎麼樣?當……時候,會發生什麼?這樣會影響到誰?作者的意思是?這是什麼意思?如果……?

而閱讀後,遊戲才剛剛開始——比如知道瞭北極熊和棕熊的習性就會疑惑,為什麼北極熊怕不冷,棕熊有的怕冷,有的不怕冷?知道瞭地球、月亮和太陽之後就會好奇,這種異同給我們帶來瞭哪些影響?……這時,讓孩子去下一本書裡找答案。

就像來自重慶 12 歲半的胡筆洌同學,她在讀完一本科幻小說後,覺得好奇怪," 為什麼太陽會發熱?"

她首先提出瞭一個大膽的猜想——可能是因為周圍的暗物質產生熱量、可能是外部的引力、摩擦或者磁力引起?

然後看書找到瞭答案,並用思維導圖梳理瞭出來:

最後,她還對比瞭 " 讀書前 " 和 " 讀書後 " 的自己——以前 " 隻知其然 ",現在是 "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

來自廣州的 10 歲半仇穎譞同學,  看完動物世界後,發現很多動物夜間的視力會特別好,就反過來思考:人眼為什麼反而在晚上看不清?然後精心制作瞭一張示意圖,加深理解:

來自青島的王藝霖同學看瞭氣候變化的書籍後,想對 " 冬天變冷 " 這一常識刨根問底,也去看書求證:

如此,閱讀就像遊戲一樣,打通一關,迎來新任務,再接著打下一關,每一關,孩子都能學到知識(收獲戰利品),就這樣,不斷打下去。

建議 3:放大成就感

把書裡的知識搬到生活中

遊戲的第三個特點,是 " 放大成就感 ",放到閱讀中來,就是讓孩子把書裡的知識,搬到現實中來!

比如來自山東的 8 歲半的刁怡朵同學,在書中看到科學傢們的 " 對比實驗法 ",就有樣學樣,自己做瞭一次:

所用材料都是最常見的東西——土豆、燈泡和發光二極管,在父母的指導下,還找來瞭銅線做正極,螺絲做負極……看起來有點粗糙,其實已經具備瞭一個科學實驗的雛形瞭。

再來看來自秦皇島的 10 歲半的王梓涵同學,在書中看到一個有趣的結論:音樂會促進種子的發芽,他半信半疑,決定自己來驗證。

他的做法是,同時種下兩顆黃豆,然後用控制變量法,給其中一盆每天彈奏三遍鋼琴曲《夢中的婚禮》,另一盆則讓它自然生長:

經過 5 天的觀察,他發現,黃豆的生長速度果然出現瞭差異!聽瞭音樂的黃豆,顯然長得更快、更壯實:

再比如來自廣州的 10 歲半的仇穎譞同學,她被漂亮的水晶滴膠吸引住,設計瞭這個實驗,驗證溫度對水晶滴膠的融化是否有影響:

同樣的道理,如果孩子喜歡看歷史書,不妨和暑假旅行結合起來——出發前瞭解目的地的歷史,然後當傢人的小導遊,或者到歷史博物館當暑期小小講解員。

如果孩子喜歡看人物傳記,不妨給自己最佩服的一個人寫一個人物傳記,然後拿給對方看——這絕對是最好的驚喜。

……

本文引用的所有學生作品,出自少年商學院在線課程《百萬閱讀俱樂部之讀科學》。

這個暑假,我們推出美式 " 天才一小時 " 在線夏令營,三大主題課程中即有《百萬閱讀俱樂部之讀科學》,4 次視頻課程+4 個創意實踐挑戰,引導 9-12 歲孩子閱讀大量趣味科學作品,培養科學懷疑精神,更有邏輯地分析生活中的常見問題,提升課外軟實力。報名即將截止,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瞭解詳情!

如無法識別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