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十年學會揚長避短,寶寶樹 CEO 王懷南談如何從看似艱難的母嬰賽道做出卓越成績

07-27

2007 年,王懷南辭去谷歌中國的高管職位,與邵亦波等人聯合創立瞭寶寶樹。在創立之初,母嬰行業並不被資本所看好,王懷南和團隊瞄準瞭一個紅海市場——切口小,在很多人眼裡難以形成格局。但就是在這樣一個看似艱難的賽道,寶寶樹不但堅持下來瞭,還做出瞭卓越的成績,同時把握住瞭互聯網發展的幾個浪潮。

有些東西是在戰鬥中才適合去想的,而有些東西是在一開始就可以定義的,比如一傢創業公司的初衷和願景。建築一個以互聯網為基礎,但不拘泥於互聯網的愛的平臺,讓全中國的年輕父母在分享和交流中培養健康、有愛、智慧、勇敢的下一代——這是寶寶樹的起點,也是貫穿始終的目標。宏觀的願景,能夠凝聚所有人的力量,朝著一個方向不斷攀升。

王懷南和團隊在早期做產品時,會盡量不要看競爭對手,因為看得太早你會完完全全被競爭對手和所謂差異化的思維帶著走,相反隻有跟著用戶走才會有真正的方向感。同時在戰略上,你要像雄鷹一樣在一萬尺的高度看著自己的戰場,明確產品和佈局;面對競爭對手,你要可以上下翻飛看準瞭紮下來,一頭打過去。

隨著公司的不斷壯大,創始人也需要在發展的不同階段適時地去做一些戰略調整,但隨之而來的也將是源源不斷的挑戰。寶寶樹屬於第一波從 PC 端到移動端切換的互聯網公司,對於王懷南及團隊而言,當時的挑戰是真實和殘酷的——舍棄在 PC 端的優勢地位,進入一個未知的、可能其他團隊會彎道超車的領域。王懷南和團隊選擇瞭擁抱變化,把 80%、90% 的人力物力統統放在移動端,並聚焦瞭功能隻做瞭兩款 App。如今寶寶樹的流量有大部分都在移動端。

除去以上,創始人也需要時刻關註人員流動的問題。創業中期,政治內耗和方法論內耗會逐漸增多,創始人如果不在每一個事件的起始點上做出非常嚴格和科學的要求,團隊效率的差異就會被放大成內耗,而內耗會形成巨大錯誤。因此,如何善待老兵,又不被捆住手腳?如何引入新人,快速融入團隊?都是創始人需要去認真思考的問題。

總之,創業是需要尋規則和規律的,失敗的企業都是相似的,成功的企業各有各的運氣。正如王懷南所說——創業,不是你站在瞭一個風口上,而是選擇一份你熱愛的事業,無論切口多小或者多大,堅持下去做好它,就有可能成就偉大的企業。

以下是王總的精彩分享選錄:

如何找到創業的切入點

好多年前我調查瞭一個數字,在所有註冊的創業公司裡,最後能夠做到比較有成績的公司數量,無論是上市還是被別人並購掉,都要比很多人說的 5% 小很多。差不多一百萬傢中也就是五六傢,失敗的企業都是相似的,成功的企業各有各的運氣,所以,創業一定是要尋規則和規律的。

這些年,我在創辦寶寶樹的過程中,總結出瞭一些經驗,接下來我與你詳細分享這一路走來的心得體會。

先從我們創業的初衷說起,這其實非常重要,定義瞭我們這些年走過的格局。寶寶樹有三個創始人,我、邵亦波,還有孫至俊,我們幾個都有一個共性——海歸,這是我們的優勢,幾個創始人都有國際化的視角,見過很多格局,有格局公司的規模運作方法,但這也是我們的劣勢——沒能在中國市場摸爬滾打過。

當年我們第一個投資人是經緯張穎,他最擔心我們被人捅死瞭還不知道怎麼死的,但無論如何,我們就是從不接地氣一路廝殺出來的。

當年為什麼想到做寶寶樹?有三個原因:

第一,我們對這件事情都有直覺且還有熱情,因為都有小孩,我們可以移情去想目標用戶。

第二,對互聯網的未來我們做瞭一個判斷,它日後一定會改變老百姓吃穿住行的方方面面。

第三,中國不缺機會,隻有做不成的團隊。邵亦波那個時候還沒去做經緯,他說在美國投資的機會是很少的,優秀的團隊很多,所以要選機會。而在中國做投資,選的是團隊而不是選機會,優秀的團隊在中國隨便做什麼方向,都能做出一個偉大的事業來。

我到今天也非常同意這個觀點,開端做哪個行業,是否站在瞭一個風口上,我覺得全不重要。選一個你愛的事業,你有感覺的路口,無論切口多小或者多大,堅持下去做好它,它都可以成為偉大的企業。

所以,當初我們將這三件事情想清楚後,就發現瞭育兒這樣一個切入點。實際上我們做育兒的時候,並不受資本市場的待見,寶寶樹第一次融資也是我們自己掏的幾十萬美金。一幫從來沒有做過這麼小切口的人,以前我們這一幫人都是做搜索做電商的,跑去做育兒,最後是否能做成一個有格局的公司,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們一開始幾乎沒有考慮過。

想活得長就要有願景

決定做寶寶樹的時候,我花瞭一個月在想一句話,這句話到現在作為寶寶樹的使命或願景都沒有變過:建築一個以互聯網為基礎,但不拘泥於互聯網的愛的平臺,讓全中國的年輕父母在分享和交流中培養健康、有愛、智慧、勇敢的下一代。

我們從阿裡巴巴學瞭很多,我回中國第一站是代表雅虎投資阿裡巴巴。投資過程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小細節,我們接觸阿裡,首先聽到的是阿裡的願景,這對於雅虎這樣一個美國公司來講,聽瞭是很高興也很不一樣的。

一個有使命和願景的公司有可能活得比較長久一些。所以我們寫瞭這句話,寶寶樹的未來可能是一個什麼樣的。

這是起點,對於產品、商業模式我們討論甚少。討論最多的還是:公司願景是什麼?這是否是我們喜歡的事情?做這件事情本身我們是不是有直覺?我們的理想是否足夠大?100% 投入去做這件事的話可以做多少年?

對於最後一個問題,當時我的回答是做兩三年。這樣的回答,現在來看是明顯缺乏認識的。第一我從來沒創過業,第二我看到創業公司統統是幾年之內成功瞭,雅虎從初創到上市大概兩三年的時間,谷歌大概創立七八年之後上市瞭,百度大概六七年的時間等等,我想兩三年的時間應該能出一個很大的格局瞭。

但邵亦波講的我很認可,他說一個事業不至少做個七八年是根本不會有格局的,即便是有格局,也是虛偽的格局,而你有沒有這個準備在高齡創業的基礎上,再拿出七八年的生命隻做這一件事?

也許很多公司沒有經歷過這樣的討論,但我覺得創業初期團隊要盡早有一些這樣的討論,諸如我們每傢公司的願景是什麼?我們準備拿出多長的生命長度來付諸實施等等。有些東西是要在戰鬥中才適合去想的,而有些東西是在一開始就可以定義的,不斷逼問自己內心能承受的底線,越早想清楚願景越好。

不變的人性需求

當我們選好方向,知道自己的底線,定義清楚願景後,我們才開始具體做產品。其實,在創立寶寶樹之前,我在谷歌工作過一段時間,在谷歌如果你問,如何找到用戶的需求和下一代產品研發的方向,是否可以直接跑去問用戶?

谷歌的工程師們肯定會告訴你,千萬不要聽用戶的,因為用戶是不知道未來的,隻能由你去引領未來。大部分情況下谷歌的工程師是正確的,但是大部分公司的情況和谷歌的情況也是不一樣的。

如果說世界上有兩種商業模式,一種是滿足所有人群的某一個需求;我們做的大部分事情屬於第二種——滿足一個垂直人群在特定場景下的服務,這就需要探索用戶的深層次需求。

所以,寶寶樹做的第一件事情沒有著急去看競爭對手的產品,而是在北京和上海面談瞭近百位的媽媽,把每個媽媽放到瞭四到五人多至七八人的群組,這就是做所謂焦點訪談,在訪談中間產生瞭很多今天我們仍然遵循的產品規律。

比如知識、交流、記錄、購物,這四大需求從來沒有變過,實際上人性的變化是很小的,人性表面的包裝變化是非常快的。過去,我們常聽到大傢在談 70 後、80 後、90 後,似乎人群在變化需求也在變化,但你從一個大的歷史角度去看,我不認為人性的需求在大范圍地發生變化,但圍繞人性表面的包裝的確是在大范圍發生變化。

所以,有時候我們把包裝的變化錯認為人性需求發生瞭變化,這讓我們的產品忽左忽右,忽上忽下,改變巨大,到瞭最後仍沒滿足用戶的需求。

寶寶樹具體來講,最大的需求在孕期和新生兒階段,無非是學習育兒知識,這是最剛性、最高頻的需求,然後再往下是交流和記錄,最後是購物和電商。

我們那時說得最多的是要從最剛性的需求,慢慢拓展到次剛性需求,不要把順序給逆轉瞭。好比說,知識一定要比購物先做,我們認為一個社區的基因是在第一剎那就奠定瞭的。

你奠定這個地方是一個知識社區,它就是知識社區;你奠定瞭這個地方是個購物空間,它就是購物空間,往往不可逆轉。今天你說淘寶是一個社區,它有一定的社區屬性,但它本身不是社區。如果你說騰訊因為嵌入瞭京東就是電商網站,顯然它不是。

所以先做什麼、後做什麼的路徑是我們第一時間規劃好的。另外,在早期做產品我的建議是盡量不要看競爭對手,看得太早你會完完全全被競爭對手和所謂差異化的思維帶著走,其實跟他有差異有什麼意義?相反隻有跟著用戶走才會有真正的方向感。

當年,寶寶樹就是從知識和交流切進去的,讓爸爸媽媽可以無上限上傳照片和問答,讓媽媽幫助媽媽。那個時候,很多人勸我們第一步切電商,做電商才是真正的母嬰行業的一條必由之路。但我們發現,用戶對電商是最後一個需求,也是最不頻繁的需求,而我們自己想做的事情可能更靠社區這一端。

關鍵節點的決策

PC 端到移動端再到未來接受的新挑戰,我覺得這個考驗其實還是巨大的。

我們上線的時候 iPhone 剛剛發佈,包括我自己在內看到的世界仍然是一個 PC 的世界,完全沒有看到移動互聯網的洶湧澎湃。

2011 年底和 2012 年初移動互聯網真的來瞭,那個時候我們已經在 PC 端是一個領先的格局,但我個人包括寶寶樹的團隊,都沒有看到從 PC 端向移動端的巨大遷移。

這個時候,我們的投資人起瞭非常非常大的作用,經緯一而再、再而三跟我說,要關註移動端這個領域。怎麼樣舍棄,或者說有勇氣舍棄在 PC 上的優勢地位,而進入一個未知的、可能其他團隊會彎道超車的領域。這個挑戰是非常真實的,真實到今天可以說如果當年沒有我們的投資人、沒有用盡瞭各種方法說清這個道路,我覺得今天寶寶樹是不存在的。

我們去擁抱移動端這件事情決策用瞭三四個月時間,我們擔心資源遷移過去之後保不住老的城池,又無法進入新的城池怎麼辦?擔心沒有人會這個怎麼辦?

但是,決絕的事情是發生在創始人內心深處的東西,我當時在想,假設這個革命是真的,那就真的彎道超車瞭。

2012 年初,我們把 80%、90% 的人力物力統統放在移動端,最後在 2012 年中間向移動端遷移,並聚焦瞭功能隻做瞭兩款 App,這是非常大膽的決策。

左右來回,上下翻飛

我在美國的老板是一個猶太人,長得不高,很帥——傑夫 · 韋納 ( Jeff Weiner ) ,LinkedIn 的 CEO,LinkedIn 剛剛被微軟收購,大傢都說有可能下一任微軟的 CEO 就是他。

跟他工作有三四年的時間。講到競爭風格,他說一個 CEO 最難的地方,當然也是最需要做的地方是:在戰略上,你要像雄鷹一樣在一萬尺的高度看著自己的戰場,同時也要像鷹一樣可以一下猛撲到離地面幾厘米的地方,嘩一下把敵人捉起來。他說,上下翻飛的戰略和戰術的結合是非常重要的。

這在產品上或者營收上非常非常重要,你要知道你的產品,同時你要知道你產品營收的很多細節。

這位仁兄現在的工作習慣或生活習慣是這樣的,五點鐘起床,起得比誰都早,看三個小時數據,等到同志們都上班的時候,他有幾百個問題在等著各種工程師和產品經理,然後問到最後沒有一個人能回答出他最後一層問題,這一天就不太快樂結束瞭。

到瞭明天,他重新問你沒解決的問題,他的團隊是最能在細致的地方用數字優化產品和優化場景模式,LinkedIn 盈利的效率其實是非常非常高的,這是上下。

" 上下翻飛,左右來回 " 對很多創業者而言,難度是巨大的。我們能夠在戰略的一萬尺還能夠下降到戰術的幾厘米,這已經不簡單,然後還要在這期間自由翱翔,看到很多戰略點。

當我們團隊從 A 輪到 B 輪到 C 輪的時候,需要從勇敢的遊擊隊,到正規軍,到文化建設的時候,我們自己能否走過來?我們能否在場景不同的情況下,施展自己不同的側面和不同的風格。面對競爭對手,很大的程度上要的是上下翻飛看準瞭紮下來,一頭打過去。

不能被老革命幹掉瞭革命的未來

團隊管理上,寶寶樹是不斷調整的。

A 輪人才,B 輪人才,C 輪人才,上市前人才,上市後人才是非常不一樣的,這裡最大困惑在於老兵會倚老賣老,會阻止新人進入。

老兵覺得自己想當然應該得到這傢公司所有成功的豐厚的果實。在人才上要招不如自己的人,這是人性使然。

如果團隊全是綿羊型的,全是比他弱的,你基本已經遇到瞭老兵問題;如果老兵和新兵中午吃飯不在一起,而是一幫老人在一起聚著餐桌評判公司的未來,這個時候是非常危險的,你可能被老革命幹掉瞭革命的未來。

這個情況下,大傢要想一想我們怎麼樣善待我們的老兵,但同時我們要拒絕被他捆綁住手腳。

我覺得,隨著公司的進步,創業者首先要想清楚討論問題要遵循什麼樣的方法是非常關鍵的,多少爭論是沒有方法論的,不知道爭論什麼就開始爭論。

沒有一個好的方法,最終導致的是這傢公司巨大內耗,這個內耗還不是政治性的內耗,是方法論上的內耗,創新公司的初期政治內耗非常小,但是方法論內耗非常多。

創業公司的中期政治內耗非常多,方法論內耗也很多。對於方法論,CEO 創始人如果沒有一個科學或者半科學的要求,不在每一個事件的起始點上做非常嚴格的要求,你的團隊會有很多效率上的差異,而效率上的差異會被放大成內耗,內耗會形成巨大錯誤,巨大的錯誤最後下來,一兩年之後這傢公司就不大存在瞭。

想想多少公司是起點非常好,後來就默默無聞瞭,不是因為他大方向錯瞭,大方向大傢看得都差不多,是因為他們一而再、再而三在中等和偏小的決策上錯誤,因為方法是錯誤的,而每一個錯誤都重復幾十次的時候就變成巨大方向性錯誤,我非常非常建議在方法論上大傢多用功,使勁琢磨下去。

最後一點是用新人,你會在多大層次上信任年輕一代,這個問題沒有選擇。世界不會垮,隻能更好,一切我們假想下一代不如上一代的東西都是錯的。事實是,五千年以來人類都在前進,進步的速度越來越快,即便他和你不一樣,你也必須信任並培養年輕一代的力量。

編 | RINKO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