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體制外“小升初”說起,什麼樣的孩子適合國際化教育?

01-30

" 體制內小學如何過渡到體制外的初中?"、" 到底上海哪傢國際學校靠譜?"、" 國際課程到底該怎麼選?IB、A-Level、AP 到底有什麼區別?" ……在我們 " 爸爸真棒 " 傢長討論群裡,關於孩子如何走好體制外的教育道路,大傢隨時都能問出一籮筐的問題。

於是,在上個月,一場討論激烈的 " 體制外小升初 " 主題沙龍應運而生。六七組傢長參與瞭 " 閉門討論 "、暢所欲言,負責 " 看診 " 的則是深受大傢喜愛的 Ade 老師,她是 " 爸爸真棒 " 特聘顧問、國際教育規劃及英語學習專傢。現場還有來自某國際學校的資深招生老師為傢長指點迷津。

應讀者朋友們的要求,志願者愛麗絲把當時的討論內容記錄瞭下來,我們整理成文,希望能給更多面臨體制外小升初的傢長孩子一些幫助。

from " 國際教育圓桌 " 主筆愛娃

小升初前,

先問傢長兩個問題

在糾結孩子要考哪所學校之前,不妨先想想,我們的孩子需要什麼?想要得到什麼樣的結果?這也是 " 爸爸真棒 " 一直在提倡的國際教育需要逆推的思路。

1

第一個問題:我們的孩子究竟需要什麼?

我們的孩子究竟需要的是什麼?每個傢長都要好好問問自己。是需要一個好工作?或是需要學到真正的,他這一輩子能夠用得上的東西?還是需要某個大學的申請結果?

如果你就是奔著特定大學去瞭,你就要想盡一切辦法來夠到那個目標。但如果是以人生和工作為導向,選擇哪所大學就不是決定性的因素,無論是美國、英國、還是加拿大的大學,都可以讓你的孩子未來得到不錯的工作和生活。

其次,孩子走體制外的階段性目標肯定是為瞭留學。那麼孩子的留學方向就決定瞭你的教育規劃。如果要去美國,可以選擇 IB 課程、美高課程;如果選擇英國,小朋友可以選擇 A-Level 項目;如果想去加拿大,也有加拿大的課程可以選擇。

在你做出選擇之前,並不是看這個課程或學校在市面上有多麼熱門,而是你的孩子將來要走什麼路。

2

第二個問題:美國學校需要什麼樣的學生?

走體制外的道路,美國大學名校是不少人的目標。那麼美國名校(以排名前 50 學校為例)需要招什麼樣的學生呢?在目前的招生數據下,我們做出瞭如下總結。

首先是傳承。

在美國名校的錄取榜單中,可以看到上海的 " 四大名校 " 輸送的學生年年都占瞭大頭。這其實和國外名校的招生成本有關,大學也寧願去招一些曾經出過優秀學生的高中,一方面他們可以看到這些高中以往學生在大學的表現,一方面也容易建立起信任感。比方說上外附中、復旦附中,因為相比之下在招生的成本要低很多。不過近年來也有不少體制外學校的學生冒出來,這些學生的背景、成績都非常牛。其實這樣的現象對於體制外學校來說是良好的開端,這些學校也會逐漸開始傳承美國名校的錄取習慣。

當然,美國名校,考進已經非常難瞭,讀下去可能會更難。現在也有不少的例子,是講體制內的學生無法適應美國大學的,甚至有不少退學事件。相對而言,我們可以樂觀的相信從小接受體制外教育的孩子在國外大學教育中後勁會比較足。

其次就是標化成績(托福、SAT等)、GPA、個人經歷、文書。" 對於申請美國前 50 甚至前 30 的學生而言,標化成績幾乎都很高,那麼一篇好的文書有時就會成為你臨門的關鍵一腳。" 一位傢長說。

接下來,美國大學招生官會考慮你之前所選的課程,接受過IB課程的學生(再次提醒這裡講的是美國大學)可能會具有一定的優勢。

例如有一年,伯克利招瞭上海平和雙語學校一位學生會主席。後來他問招生官為什麼錄取他,招生官說,第一,你是學 IB 的,我覺得你 IB 成績非常不錯。另外一個就是我覺得你的 SAT 和托福考得不錯,能夠說明一些問題。最後就是你的英文報告相對於體制內名校的學生而言寫得更好一些。

還有 " 美高+AP"課程,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們會詳細說明 IB 和 AP 的區別,在這一部分要強調的是,AP 課程主要的功能是可以抵換大學課程的學分,是美國大學預修課程,對於錄取而言影響力稍弱,除非你有 4 門以上的、文理兼具的 AP 課程,而且要滿分。

IB、AP、A-Level 傻傻分不清?

看完再選適合孩子的

IB 課程,為全面且全能的孩子而設

>>> 什麼是 IB 課程體系:

通常所說的 IB,主要指 IB 高中文憑課程 ( IBDP ) ,針對 16-19 歲的高中生,學制為兩年。此外,IBO 文憑組織設置的還有 IB 小學項目 ( PYP,是國際文憑組織為 3-12 歲的幼兒園和小學生設計的學習項目 ) 和 IB 中學課程 ( MYP,6 到 10 年級 ) 。簡單來講,IB 到是從小寶寶到高中生都可以學的 "成熟 "、" 國際化 "" 精英 " 教育體系

>>> 怎樣的孩子適合讀 IB:

一句話而言,IB 適合全面而全能的孩子,是非常精英化的教育體系。不論是在美國還是在中國,學習 IB 課程的都是少數頂尖的孩子。這些適合學 IB 課程的孩子一定是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體系的,對於時間管理、自我管控的要求非常高。另外,IB 課程的閱讀量要求也非常大,對學生的英文要求很高。

IB 課程體系當然非常好,但不是所有孩子都能堅持下來的,要看你的孩子的目標(美國大學)以及適合程度。

>>> 上海開設 IB 課程的學校:

IBO 組織對 IB 學校的授權有非常嚴格的標準。從你的硬件、軟件、師資、管理等等方方面面的細節,都是要來考察驗收的。因此上海開設 IB 課程的幾乎都是一線學校。比較著名的 IB 學校有:

世外、平和、位育、交大附中國際部、復旦附中國際部、上中國際部、協和雙語部分校區、以及德威、英國學校、耀中等國際學校。

A-level 課程:時間積淀下的成熟英式教育體系

>>> A-level 課程體系及其優劣勢分析:

關於 A-level,想必很多中國傢長都比較熟悉瞭。這個體系本身運行時間比較長,在中國也比較成熟瞭。

像我國的高考一樣,A-Level 課程證書被幾乎所有英語授課的大學(特別是英式教育體系)作為招收新生的入學標準。

在此次沙龍中,Ade老師關於A-level的觀點非常值得拿出來說一說:

如果用 A-level 的話,你考進英國前五學校的難度應該是低於你上美高去考美國前十學校的。一樣的,如果我覺得我孩子的天資不錯,但是我認為他肯定拼不進哈佛、普林斯頓,但是拼一拼,能進牛劍,我為什麼不選 A-level 呢?其實,國傢不是重點,重點是還是學校。

另外,在研究生階段,美國的頂級名校和英國的頂級名校學生經常會去做互換。有很多學生,比如說在耶魯讀的本科,接下來去劍橋讀碩士;也有學生在劍橋讀本科,然後去美國耶魯哈佛讀碩士,名校間的互換還是很常見的。

不過,A-level 也有問題,因為中國人抓應試能力特別強,A-level 又是一個偏應試的體系。所以它的分數越來越高,越來越高,中國學生就更難脫穎而出。

>>> 怎樣的孩子適合讀A-level:

A-level 其實是偏應試的,如果孩子的小學初中都在體制內,高中才轉的國際課程的話,A-level 是最容易銜接和適應的。另外,假如傢長已經決定瞭要接受英系教育的話,A-level 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3

AP:不是非要不可,但能錦上添花

>>> 什麼是AP課程:

AP 課程也是這兩年才火起來的,但是說 AP 之前我們一定要再三說明,AP不是一種課程體系,隻是美國大學課程的高中預修。而之前提到的 IB 與 A-level 都是課程體系。AP 不是一個必備條件,是能算是錦上添花而已。

所以市面上一般都是 " 美高 +AP",甚至可以 " 中國高中 +AP",現在也有不少學校在采取這種教學方式。

不過,這三種課程中隻有 AP 是能夠抵換大學課程學分的,例如你在高中學瞭 AP 微積分,而且分數不錯的話,你可以抵大學的微積分學分。

>>> 怎樣學AP才對孩子升學有用:

前提是你的其他方面比較好(標化、GPA 等),那麼加上 AP 就更好,如果你其他的都不好,那麼 AP 幾乎沒有作用。另外如果要申請美國 30 名以內的大學,四門以上才有用,最好是滿分,而且 AP 課程的選擇一定要文理平衡。

>>> 怎樣的孩子適合讀AP

孩子本身條件比較好,而且學習能力夠,時間夠,你就去學吧!另外建議傢長與孩子在基本升學的東西都準備好瞭,再回過頭來學一下 AP,臨門踢一腳。

擇校就像談戀愛,

互相適合才有助孩子成長

擇校這個東西就跟談戀愛一樣,需要兩情相悅、互相合適,否則一個好孩子,放在不適合他的學校,不對的土壤,很難成長得好。

首先,我們一直提倡的是,傢長需要花點時間,但不要看太多、考太多。不同類型的幾傢看一下,考一下,就會大概瞭解每個學校的考核重點與路數。另外,探校最好是能和孩子一起去看,讓孩子體驗一下,作出自己的評價。

關於探校,爸爸真棒已經寫瞭不少文章,今天就再舉一個活動現場傢長的例子作為參考吧:

在決定孩子可能要走國際化教育之後,這對父母就很積極地參加瞭很多國際學校的傢長會,在和學校傢長的聊天中,他們能夠基本判斷出一個學校的教育風格,以及傢長的氣場是否與自身吻合。

另外,他們帶孩子去實地看瞭一所國際學校,女兒還去學校裡打瞭很長時間的籃球,也參觀瞭教室、圖書館,體驗瞭學校的硬件基礎設施。在看完學校之後,孩子主動給這個學校做出瞭自己的評分,還給學校教室提出瞭自己的意見建議。這樣下來的選擇不僅是傢長喜歡的,更是孩子接受的。

另外,在此次活動中,不少傢長提到瞭現在優質學校資源內部直升的比例不斷增加。很多學校從幼兒園就開始培養生源,所以等到 " 小升初 " 再去考試,難度將會越來越高。其實這個現象在美國、香港等一直都存在,叫做 " 占坑 ",就是說,在幼兒園開始先把孩子的位置占上。

選校,不如將閱讀

作為重要考量標準

" 在美國,一個城鎮裡面就會有四五個圖書館,而且總會有許多新書。他們非常重視 reading,孩子一個學期下來幾十上百本書,閱讀量非常大。"

這是來參加的一位孩子為美籍的媽媽的感悟,雖然她的孩子目前就讀的是一所 IB 學校的 PYP 課程,但在閱讀量上明顯比在美國的時候下降瞭。

中國孩子跟美國孩子一起去拼美國學校,你拼不過他有一個很重要的客觀事實,就是中國孩子沒有閱讀習慣,也沒有閱讀量。傢長也沒有意識去培養孩子的閱讀的能力,閱讀的興趣和閱讀的方法。

其實閱讀這件事兒挺大的,也不僅僅是單個孩子或者傢庭的問題,影響的因素有許多方面。其中 Ade 老師提到的閱讀體系的建立也可供參考。

國外閱讀體系的建立不僅靠學校,其實還有很多第三方。比方說美國的 Lexile ( 藍思閱讀分級 ) ,它提前已經把很多科目,就書本進行瞭劃分和歸類,但中國沒有做這件事。所以對於許多外籍孩子來說,當他們剛從國外回到國內的時候,可以去尋找一些比較強調閱讀的學校,來找回學習的歸屬感。

再從閱讀這一點出發,在選擇學校的時候,可以把圖書館、學校對閱讀的重視程度作為一個參考標準。例如這次沙龍中的某國際學校老師介紹,他們學校對於閱讀的重視。

" 雖然我們學校比較新,但是我們圖書館的藏書已經有 8 萬冊瞭,而且對於不同‘讀齡’的孩子,我們的書目是有分級的。圖書館裡設有幼兒園區、小學區、中學區、高中區,在不同的角落。而且我們對學生是有閱讀要求的,每一個學生都必須有閱讀量和定點書單,班主任會做追蹤和監督。"

我們知道,閱讀的背後是英語的學習,活動中老師們對於英語學習有許多很棒的建議,在 " 爸爸真棒 " 往期文章中,也有不少很好的英語學習方法。這裡再以 Ade 老師的觀點作為總結:

首先,語言是在不斷迭代更新的,有些多年不改的英語教材還是不要用為妙。

另外,學習語言不僅僅是死記硬背語法點,而更應該多做深閱讀,把握好文章中清晰的架構和脈絡。

最後,英語學習和閱讀一定是相輔相成的,一定要多讀書,系統地讀書,讀好書。

結語:小升初,

孩子正式進入國際化教育的開端

對很多傢庭來說,體制外小升初是孩子正式進入國際化教育的開端,在這個關鍵時刻,能拼的傢庭還是要努努力,拼一拼。總結下來就是:

準備時:拼爹。其實這裡講的拼爹不僅僅是拼傢庭實力,還需要拼傢長的努力,包括前期準備、選擇學校、豐富知識、給孩子補短處等等。

進行時:拼娃。需要孩子的天資,也需要孩子的努力,更需要傢長和孩子一起努力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說到底還是要爸媽好好推一把。

未來時:拼學校。一個好的學校 = 好孩子 + 好硬件 + 好老師 + 升學保障。能給好孩子們一個營養豐富的成長環境。

相關閱讀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