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所地方院校有學科獲評 A+:“特色”成中國高等教育風向標

01-29

去年年底,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佈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江蘇省的 3 所地方院校——南京林業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均有學科被評為 A+ 等級。

其中,南京林業大學的林業工程、林學,南京醫科大學的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大氣科學學科均獲評 A+ 等級。

有教育專傢分析,從 2017 年 10 月實施的 " 雙一流 " 建設,到近期公佈的第四輪高校學科評估,釋放瞭一個明顯的信號——中國高等教育越來越聚焦對學科特色的關註。

" 未來高校的發展,不在於規模大小,關鍵是優勢和特色;學科門類不在於大而全,關鍵是實力和創新。" 南京林業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學科辦主任楊平說。

特色學科從冷門變成熱點

南京林業大學林學與林業工程獲評 A+ 等級並不偶然。

算起來,南京林業大學的林學、林業工程專業已經有百年歷史瞭,可以追溯到金陵大學 1915 年設立的林科和中央大學 1930 年設立的森林系,林業工程和林學都是在長期辦學歷史中形成的具有特殊優勢和鮮明特色的學科。

深厚的歷史積淀為學科發展積累瞭雄厚的學術資源,在高校擴招和向綜合性大學進軍的熱潮中,南京林業大學的特色優勢學科並沒有削弱。

" 林業工程與林學‘雙林’學科就像是學校學科建設體系中的兩支主幹,其他的涉林學科和非林學科,就像是依附在主幹上的側枝和樹葉,共同支撐整個體系蓬勃發展。" 南京林業大學校長王浩這樣生動地比喻。

在目標精準、規劃科學的頂層設計下,南京林業大學所有學科圍繞著 " 大林業 " 的背景,緊密聯系林學、生態等涉林學科的優勢和特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服務的時代使命,從不同角度配合、支撐和服務學校優勢學科的發展,實現 " 主幹實 "" 枝葉茂 " 的協同發展 " 一盤棋 "。

" 註重特色,質量取勝。" 王浩說," 我們的思路就是結合國傢、地區的經濟發展,結合自身的歷史優勢和社會未來發展的需要,立足綠色,辦出特色,通過特色贏得更好的社會聲譽。"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前身南京氣象學院,是新中國第一所氣象高等學府,被譽為 " 中國氣象人才的搖籃 "。

校名改瞭,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卻始終紮根氣象行業,特色專業越來越強。

2012 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大氣科學學科在教育部第三輪學科評估中位列全國第一;2017 年,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得 A+。2015 年該校地球科學學科進入全球 ESI 排名前 1%,大氣學科在其中的貢獻超過 70%。

與前兩所高校不同,南京醫科大學的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僅有 20 多年的歷史。1995 年,時任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的王心如教授意識到基礎研究、原創性研究、學科融合對於學科發展的重要性,率先提出瞭 " 大學科 " 的理念。

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率先撤銷教研室,重組成學系,在此基礎上逐步整合成學科群,近年來,更是跨出公共衛生領域,與臨床醫學、腫瘤研究、生殖健康等學科緊密結合,整合資源,團隊作戰,協同創新。

這一頗具前瞻性的戰略調整使南京醫科大學成為國內最早開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建設的高校之一。在此輪評比中,南京醫科大學在全國 54 所參評高校中,拿到瞭 A+ 等級。

人才是學科建設的核心

人才是學科建設的核心競爭力,這是各傢高校的共識。

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南京林業大學有的放矢。在上一輪的學科評估中,南京林業大學林學和林業工程排名分別是前 3、前 5, 學校對照各項指標體系,反復查找 " 短板 ",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學科建設精準發力的重點。

2012 年,南京林業大學出臺瞭一系列人才培養工程,開展瞭 " 首席科學傢支撐計劃 "" 中青年領軍人才培養計劃 " 等計劃,面向海內外招聘領軍人才、高層次人才;簡化審批程序," 柔性 " 引進高端人才。

科研與教學並重,重視學生培養,是此次學科評估的一個重要內容。

在提升本科生、研究生培養質量方面,南京林業大學是出瞭名的嚴格。該校構建瞭 " 培養過程質量 "" 在校生質量 "" 畢業生質量 " 三維度評價體系,開展警示與幫扶相結合的過程管理制度,從 2014 年 9 月起,該校陸續有 49 名學生被勸退。

在此輪評估中,人才培養為南京林業大學加分不少。

在學科人才建設方面,各校都各顯神通招聘國際高端人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招聘瞭一批來自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著名學府的高層次人才,目前大氣學科主體專任教師隊伍 211 人,博士化率達 94.3%,國際化率達 79.6%。

王會軍院士是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WCRP 中國委員會主席,2015 年全職加盟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世界頂尖科學傢、美國耶魯大學終身冠名教授李旭輝領銜建設 " 大氣環境研究中心 "。

南京醫科大學把優秀人才團隊作為學科持續穩定發展的重中之重。從上世紀 90 年代末,學院就開始送青年教師去國內外名校深造,培養具有先進理念和國際化視野的優秀人才。如今,學校每年都會選派年輕教師去哈佛大學、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等頂級學府或科研機構進修、訪問和合作研究。

國傢級教學名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 " 國傢傑青基金獲得者、青年長江學者……南京醫科大學組建瞭一支結構合理、後勁兒強勁、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學術團隊。5 年來,先後主持 137 項國傢級科研項目、90 餘項省部級項目。

南京醫科大學校長沈洪兵教授說:" 人才隊伍建設是公共衛生學科發展的關鍵,通過實施人才強院戰略,制訂人才特區政策,引進和培養並重,著力建立一支梯隊結構合理、業務能力精湛、具有國際視野、富有創新精神的師資隊伍。"

國際化是學科建設的加速器

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校園的東北角,100 多面旗幟迎風飄展,它們是學校為 155 個國傢和地區培養 3400 多名中高級氣象科技人員和管理者的見證。這裡設有我國唯一的世界氣象組織(WMO)亞洲區域培訓中心,被時任 WMO 秘書長雅羅評價為最活躍的培訓中心,並得到瞭 WMO 的特別嘉獎。

與國際知名高校合作建設科研平臺,是一流學科的一個共性。

2012 年,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與耶魯大學等國際著名高校聯合建立的 " 氣候與環境變化 " 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成為教育部首批立項建設的 3 個實驗室之一。該校還建成瞭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校園氣象綜合觀測基地,並擁有中央氣象臺技術裝備水平的氣象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校長李北群認為,國際化是學科跨越發展的 " 加速器 ",關註國際研究前沿,加強交流互動,避免瞭在科學研究中閉門造車。

南京林業大學與美國、德國、加拿大、英國、瑞典、俄羅斯、日本、意大利、芬蘭、法國、伊朗等 20 多個國傢的 69 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瞭廣泛的學術交流和合作關系。

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與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共建 " 環境與健康風險評估聯合實驗室 ",並與約翰 · 霍普金斯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國際名校聯合開展重大科研項目和人才培養工作。

聚集優質科研資源,資源共享、平臺共享,這是各高校科研平臺的另一個共性。南京醫科大學的科研平臺,年服務量達到 5 萬餘人次。

" 條件好瞭,人心聚攏瞭,團隊壯大瞭,思路多瞭,學科水平自然也就上去瞭。" 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周建偉教授說。

科研工作既要頂天又要立地,在這些一流學科中尤為明顯。各傢高校在科研成果轉化方面也都碩果累累。

南京林業大學先後與國內 50 餘個地方政府、大型骨幹企業簽訂瞭全面合作協議,與 352 傢企業建立瞭校企聯盟,雜交鵝掌楸細胞工程繁育技術、銀杏培育與加工、林產品精深加工等重大技術成果在江蘇、安徽、浙江等 10 多個省份實施轉化,取得瞭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僅以江蘇省的森林覆蓋率為例,從改革開放前的不到 4%,提高至目前的 22.5%,這其中來自南京林業大學的科技貢獻功不可沒。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研制建立瞭霧霾監測與空氣質量預報系統,得到瞭廣泛應用。朱彬教授課題組掌握並改進瞭多種空氣質量模型,實現瞭顆粒物以及氣體污染物的來源追蹤,他牽頭研發的 " 基於 WRF-CHEM 的源示蹤環境評估模型 " 成果已在國傢氣象中心轉化應用。

李北群認為,國際化拓寬瞭科研工作的視野和思路,使科研技能頂得瞭天,又關註現實問題並找出解決方案,能落得瞭地,這才是打造真正一流學科的必由之路。

中國青年報 · 中青在線記者 李潤文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8 年 01 月 29 日 11 版)

相關閱讀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