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清華媽媽的教育方法:3~15 歲的孩子做到這一點,比考個好成績更重要!

01-30

今天去拜見一位清華大學生的媽媽,她對我說,教育孩子一定要從娃娃抓起。如果孩子正處在 3~15 的年級,那麼對孩子來說,養成好習慣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學習成績是一時的,良好的習慣會讓人終生受益。

也曾看過這樣一則新聞:一九八八年世界各國諾貝爾獎得主在巴黎聚會。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科學獎得主:" 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瞭您認為是最主要的東西呢?"

這位白發蒼蒼的老學者回答道:" 是幼兒園。"

" 在幼兒園能學到什麼東西呢?"

" 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東西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事要表示道歉,午飯後安安靜靜地休息,要觀察周圍的大自然…… "

這就是習慣決定命運,孩子的思維方式都與習慣有著或多或少的關系。那麼 3-15 歲的孩子要具體得養成哪些習慣呢?一起來看看吧。

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

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是獲取知識最基本的途徑,也是認識客觀事物的基本環節,因此,觀察被稱為學習的 " 門戶 " 和打開智慧的 " 天窗 "。每一位同學都應當學會觀察,逐步養成觀察意識,學會恰當的觀察方法,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

善於提問的習慣

我們要積極鼓勵學生質疑問題,帶著知識疑點問老師,問同學,問傢長。學問、學問,學習就要開口問,不懂裝懂最終害自己,提問是主動學習的表現,能提出問題的學生是學習能力最強的學生,是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尊重與欣賞老師的習慣

尊其師,信其道。學生更要尊重老師,適應老師,並學會欣賞自己的老師。從現在適應老師,長大瞭適應社會。不會稍不如意就埋怨環境。

自學預習的習慣

提前預習,是培養自主學習的精神和自學能力、提高聽課效率的重要途徑。提前預習教材,自主查找資料,研究新知識的要點、重點,發現疑難問題,從而可以在課堂內重點解決,掌握聽課的主動權,使聽課具有針對性。

專心上課的習慣

教與學應該同步,應該和諧,因此學生在課堂上要集中精神,專心聽教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發言,抓住重點、難點、疑點,邊認真聽邊積極思考。哪怕是你已經超前學過瞭,也還是要認真聽,要把教師的思路、其他同學的思路與自己的思路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並在這過程中,盡量多理解記憶一些東西。

切磋琢磨的習慣

《學記》上講 "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同學之間的學習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問題要互幫互學,展開討論。每一個人都必須努力吸取別人的優點,彌補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斷吸取群芳精華,經過反復加工,釀造知識精華。

獨立作業的習慣

做作業的目的是鞏固所學的知識,是培養獨立思考能力,不是為瞭交教師的差,或是應付傢長。有的學生做作業的目的不明確,態度不端正,采取 " 拖、抄、代 . ……等等 ",會做的馬馬虎虎,不會做的就不動筆;有的學生好高騖遠,簡單的是會而不對,復雜的對而不全,這些不良習慣嚴重的影響瞭學習效果。所以我們要重視做作業,在做習題時要認真思考,總結概念、原理的運用方法、解題的思路、並且盡量多記憶一些有用的中間結論。

仔細審題的習慣

審題能力是學生多種能力的綜合表現。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材料內容,學會抓字眼,抓關鍵詞,正確理解內容,對提示語、公式、法則、定律、圖示等關鍵內容,更要認真推敲,反復琢磨,準確把握每個知識點上的內涵與外延。同時還要培養自己能從作業,考試中發現自己的錯誤,及時糾正的能力。

練後反思的習慣

一般說來,習題做完之後,要從五個層次反思:

第一,怎樣做出來的?想解題采用的方法;

第二,為什麼這樣做?想解題依據的原理;

第三,為什麼想到這種方法?想解題的思路;

第四,有無其它方法?哪種方法更好?想多種途徑,培養求異思維;

第五,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想一題多變,促使思維發散。

當然,如果發生錯解,更應進行反思:錯解根源是什麼?解答同類試題應註意哪些事項?如何克服常犯錯誤?" 吃一塹,長一智 ",不斷完善自己。

復習歸納的習慣

復習就是消化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達到舉一反三。復習也就是通過對知識,對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提煉,進行歸納整理,使零碎的知識,分散的記憶得到一個串聯,從而學生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重點化,避免前後知識的脫離與割裂。

每天盡量把當天的東西都復習一遍,每周再做總結,一章學完後再總的復習一下。對記憶性知識的復習,每一遍的用時不需多,但是反復的遍數要多,以加深印象。每章每節的知識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識體系,課後必須有小結歸納。

整理錯題集的習慣

平時要把有什麼疑問或是弄錯的地方隨手拿張紙記下,經常看看,看會瞭、記住瞭才扔掉。有價值的就用專門的本子記下,並找些可以接受的類型題、同等程度的相關知識點研究一下它們的異同,解題的技巧和辦法。

客觀評價的習慣

學生應養成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正確對待成功與挫折,正確對待考試分數的好習慣。若學生能客觀地評價自己和同學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 , 是一種健康心理的體現。隻有客觀地評價自己、評價他人,才能評出自信,評出不足,從而達到正視自我,不斷反思,追求進步的目的,逐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觀。

" 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

本文內容來自網絡版權原創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將予以刪除。

相關閱讀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