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個喜劇演員,卻讓所有女人都哭瞭

07-14

有些人一直搞不懂實歲和虛歲怎麼算。

香玉教你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

實歲從出生的那一刻算起;

虛歲從懷孕的那一刻算起。

按照虛歲算,生命從懷孕那一刻開始。

那,墮胎是殺人嗎?

今天,香玉就來推薦一部關於墮胎的新片——

24 周

24 Wochen

本片獲得瞭第 66 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

據說在柏林展映的時候,把全場女性都看哭瞭。

光看片名,大傢可能已經猜到,在墮胎前,腹中胎兒已經存活瞭 24 周。

也就是 6 個月。

此時胎兒有可能已經離開母腹存活,要是墮胎,就需要先給孩子打針,使其停止心跳。

這無異於殺人。

但對於本片女主角洛倫茨來說,又要另當別論。

她是一名成功的喜劇脫口秀演員,在德國傢喻戶曉。

這是她第二個孩子,在孕期 24 周時,卻被醫生告知,腹中胎兒患有唐氏綜合癥。

又稱先天愚型或 Down 綜合征。

出生的孩子有明顯的智力落後,生長發育障礙和多發畸形。

聽到這個消息,洛倫茨和丈夫感到十分崩潰。

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夫妻倆還是決心把孩子生下來。

因為胎兒已經六個月瞭,初具人形,他們沒辦法扼殺這個生命。

聚會上,夫妻倆向親人朋友們宣佈瞭這個決定。

大部分都很錯愕,連他們的女兒也無法理解。

他們帶女兒去唐氏綜合癥患者中心,女兒看到那些孩子,頗感害怕。

洛倫茨的母親也一度懷疑,女兒和女婿是否能夠承受這一切。

雖然不被周遭支持,但這對夫妻還是鼓足瞭勇氣面對。

可是禍不單行。

再次孕檢的時候,醫生告訴他們,孩子的心臟也有問題。

一出生就要做心臟手術,並且無法根治。

丈夫承受不住,偷偷背著妻子哭泣。

在經歷無數次心理煎熬之後,洛倫茨決定,接受晚期墮胎手術。

但是丈夫卻無法接受。

然而法律規定,決定權在母親這裡。

為此,夫妻倆爆發瞭多次吵架。

這個還未出生的孩子,將原本幸福美滿的傢庭攪的動蕩不安。

導演通過對洛倫茨的多次特寫,讓觀眾看到瞭這位母親復雜的心情。

彷徨,焦慮,懷疑,害怕 ……

在這裡,香玉不得不提飾演洛倫茨的女演員,尤利婭 · 延奇。

她曾憑借《希望與反抗》獲得瞭第 55 屆柏林電影節影後。

在《希望與反抗》中,她飾演德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女性之一,索菲 · 朔爾,年僅 22 歲就被納粹逮捕並斬首。

尤利婭 · 延奇將這名傳奇女性的鎮靜和不屈服,拿捏的十分到位,令人驚嘆。

在本片中,她同樣貢獻瞭自己卓越的演技。

無論在墮胎之前,洛倫茨所經歷的艱辛的心路歷程;

還是在手術臺上時,撕心裂肺的掙紮和痛哭;

又或是在墮胎之後,情緒上的低落和內心的愧疚。

每一個表演,都紮痛人心。

這也是為什麼會看哭柏林現場觀眾的原因。

因為太真實,太有代入感。

讓人不得不去思考,如果這種事,發生在自己身上會怎麼辦。

作為父母,我們有沒有權利決定胎兒的生死。

相信很多人面對這種情況,都會做出和洛倫茨一樣的選擇。

因為把先天有重大缺陷的孩子生下來,對孩子,對父母,都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

這無關乎法律,也無關乎道德。

在德國法律上,發生這種情況,父母到生產前都有權利選擇墮胎。

在道德上,沒有任何一種道德,有權讓兩代人承擔這種不幸。

本片之所以震撼人心,並沒有糾結於墮胎的錯與對,而是著重刻畫瞭洛倫茨在這段時間的焦慮、痛苦和成長。

舞臺上,她是令人矚目的明星,講的脫口秀句句能讓觀眾捧腹。

而在舞臺下,她是受傷的女人,正經歷著人生中的兩難。

當她最後決定墮胎的時候,丈夫並不同意。

所以她一個人開車前往醫院,並在醫院裡度過瞭孤獨而艱難的一夜。

她之前為瞭腹中孩子,一直克制著自己的煙癮。

哪怕演出壓力再大,也隻是將一根煙嘬在嘴上,不會點燃。

但在醫院的那一夜,她怎麼也無法入睡,獨自在陽臺上抽起瞭煙。

但剛剛吸瞭兩口,就馬上丟掉,並大聲對著夜空吼叫瞭起來。

她就要打掉這個孩子瞭,可是她已經給孩子起好瞭名字。

盡管沒有出生,但她能感受到孩子每天都在活動。

甚至能感受到孩子的雙手,雙腳 ……

時不時穿插影片中母體胎兒的真實影像,就是為瞭告訴我們,這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

洛倫茨多麼渴望這個孩子能來到這個世界上。

正是這份渴望,讓她對墮胎的決定,更為煎熬。

同為墮胎片,香玉之前還推薦過獲得瞭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的《四月三周兩天》。

導演蒙吉用這部電影,直視瞭墮胎本身的血腥和冰冷。

但本片的女導演,安娜 · 左拉 · 貝哈赫德,更關註的是個體的真實內心。

特別是女性的內在表達。

比如,她上一部作品《兩個母親》,關註的是一對女同夫妻。

想要通過人工授精的方式生育孩子,最終卻因種種原因而失敗。

《24 周》關註的是不得以選擇墮胎的女性。

這兩部電影都充滿瞭無奈。

相比男性,女性似乎要承受更多的委屈。

無論生育還是墮胎,要承擔更多的代價。

對自身身體造成的傷害,對兩性關系引起的隔閡,對逝去孩子的長久緬懷。

再回到文章最初的那個問題,

墮胎是殺人嗎?

如果像洛倫茨這種情況,生下來都是受罪,那我情願血染雙手。

有人會反駁,身殘志堅的名人有的是。

那你一定沒看到,其中 99% 的人一生都活在痛苦中。

墮胎,一個人受罪;

生下來,一傢人受罪。

又能怎麼選。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
统计代码填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