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劇裡,馬伊琍的媽們就是悲劇本人

07-13

《我的前半生》引發的爭議很多,但有一條,說它黑盡瞭上海丈母娘,我舉雙手雙腳同意。

上海丈母娘的公眾形象是什麼樣的?勢利眼,摳門,愛占小便宜。於是編劇幾乎不過腦子,比照這套模板,出產瞭羅子君的這位紅唇媽媽——哦抱歉,公平地講,編劇也是費瞭心思的,費心思想,如何讓羅媽媽更市儈更抓馬更博眼球。

這個母親,其實是自成一套故事的。年輕時被丈夫拋棄,一個人拉扯大兩個女兒。開始是小女兒很操心,嫁瞭個不爭氣的老公,日子清苦。後來,就連一直引以為傲的大女兒也敗瞭陣腳,突然遭遇離婚。她老年生活裡僅存的一把火,一夜全滅。

類似的故事,我們可能看過 50 個,但打動人的故事,一定是因為某個片段甚至某句話,在閃閃發光。《前半生》的編劇,顯然沒有這方面的企圖心。她以最偷懶的方式,啪啪啪砍掉瞭羅媽媽理應存在的多層面,獨獨放大瞭這一面——一個妖魔化的上海丈母娘。

去大女兒的豪宅,看到名牌包包就手癢。

去小女兒工作的超市,買菜要扒葉子減重量。

兩個女兒吵架,一定是幫大女兒,因為她傢有錢。

看到靳東的靚車和別墅,口水流三尺,就差伸舌頭舔。

看到沒工作的小女婿就是惡嘲,當著眾人面,詛咒他去死。

大女兒前腳離婚,她後腳就四處托人物色下一任,要求還是 " 有錢的 "。

小女兒也不拉下,隻要對方條件優秀,可以讓她立馬離婚。

這算母愛嗎?算吧,隻是我想,沒有人會為此感動。因為一個張牙舞爪沖到小三公司對她一頓臭罵的母親,隻活在影視劇裡。真實生活中,這樣的母親,隻會令人尷尬。

戲劇再高於生活,也應該保有生活的底色,看得見角色們作為一個 " 人 ",真實生活過的痕跡。正是這些絲絲入扣的痕跡,才夠撐起一部成功的傢庭劇,才有本事折騰觀眾笑瞭哭哭瞭笑。

但我們的大多編劇,似乎沒有這份耐心,去摳細節,去做鋪墊。他們塑造角色,就像流水線生產商品,整齊劃一,硬套公式,霸道總裁就要壁咚,傻白甜就要開掛,校園青春就要誤會流產 N 年不相見。

至於 " 媽媽 " 這道產品,就更臉譜化瞭。婆婆必須看不順眼媳婦,丈母娘必須挑剔女婿,女兒未婚必須操心相親,兒子讀書不好必須焦慮得要死。

當然有人會特別感慨地說,這就是我傢那個媽呀。是她,但絕不是她的全部。比如羅媽媽,她存在的全部意義僅在於,刻意制造沖突,刻意激化矛盾,刻意引發共鳴,刻意暴露上海丈母娘的嘴臉。

這種極有傾向性和功利心的創作,敢說目的不就是為瞭炒話題、上熱搜?

在收視率面前,一部劇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換算成公式,從而精準地計算出結果。為瞭這個結果,值得犧牲的東西很多,演員的演技、制作的品相、劇本的厚度。和這些比,把父母設置為禍害的人設,又算得瞭什麼?

夠禍害夠奇葩,才夠你們這些觀眾熱火朝天地嘰歪吶。

不然,你以為,樊勝美那個媽醜陋到極致,是為瞭教育你回傢好好孝敬給你做飯洗衣帶孩子的親媽?

《歡樂頌》劇組多滑頭。第一部,樊勝美的吸血鬼媽媽火瞭,第二部,一不做二不休,把整支媽媽團推向最極致,醜的奇醜,煩的神煩,三觀崩的崩到地獄十八層為上策。

應勤的媽,女德酵母丁璇的死忠迷妹,丁璇的貞操,由她來守護。

王柏川的媽,王柏川的頭號親媽粉,抱走我傢川川,不約,死都不約。

小包總的媽,特殊癖好是賣兒子,賣還是不賣、賣什麼價位,唯一衡量標準就是,安迪爹有沒有破產。

破產前 ↓↓

破產後 ↓↓

關雎爾的媽,也喜歡賣孩子,但胃口不大,屁胡也是胡啊。

同時也是丁璇的墻頭,wuli 璇寶寶初中學歷,說什麼都對,不接受反駁。

曲筱綃的媽,宅鬥高手,黑科技學得飛起。

母親啊的確偉大,傢庭劇離瞭她不狗血,偶像劇離瞭她無法助攻真愛,就連《人民的名義》這種反腐劇,也一定一定要安插一個媽來帶節奏。陸亦可那個媽,簡直就是大齡未婚女兒們的噩夢。她的所有戲份濃縮成一句話就是,把陸亦可嫁出去。

為瞭嫁女,串通她的同事。

為瞭嫁女,圍追堵截她的領導。

編劇的苦心我懂,給未婚女觀眾下套唄,讓她們一邊守護達康的三眼皮,一邊痛心疾首地截圖發微博 " 喲呵比我媽還狠 "。但是能不能幫忙捋捋這邏輯,一個法官大大,因為女兒搞對象的事,把整個反貪局騷擾個遍???

為女兒在你司打小三的媽,和為女兒在你司瞎轉悠的媽,選一個拉黑,你選?

真的,我快替媽媽們哭瞭。在編劇的創作體系裡,她們就是悲劇本人、崩潰本人以及焦慮本人。給她們安排的路,隻有兩條可以走。成年人的媽,催婚、催分手。未成年人的媽,就是催學習。

《虎媽貓爸》裡的趙薇,為瞭孩子讀書,從高位辭職,從大房子搬去風雨搖擺的學區房,守著剛入小學的女兒寫作業,不寫不給睡。

《小別離》裡的海清,喜怒哀樂取決於女兒的分數,昨天考 100 就笑出魚尾紋,今天考 98 就天塌地裂。

發現女兒在寫同人文 " 不務正業 ",氣到爆炸。知道女兒寫出瞭成績,馬上打臉。

朱媛媛,生瞭個學霸女兒也並不開心,她要女兒出國,不能像自己沒本事。

出國至上,尤其是我們這種普通傢庭,呆在國內根本拼不過別人有錢有勢。

為瞭出國,甚至想把女兒過繼給有錢的姐姐王姬。

我知道,有一類劇種為反映、揭露現實問題而存在。《虎媽貓爸》講隔代寵溺和虎媽教育。《小別離》講父母給孩子強加夢想的荒誕。這些,的確是橫插在親子教育裡的幾把尖刀,沒有問題。

但新的問題是,理應發人深省、給出某種出路的這些劇,非但沒有治愈人心,為什麼,反而讓矛盾的人更加矛盾,讓迷茫的人更加迷茫?為什麼,這些明明年輕漂亮的媽媽們,看起來面目可憎?

歸根到底還是功利心嘛。就跟作秀似的,拋出論題,無限擴大生活的陰影面積,挑逗觀眾思想,激起全民討論,最好是吵起來,你越吵,他越爽。

功利到頂的表現就是,趙薇演一個神經質媽媽演瞭 45 集,半路還殺她一出 " 老公初戀搞破壞 ",居心何在?

因為這份創作的不純良和不精細,導致滿屏的媽媽婆婆,沒有一個可愛。她們隻會咋咋呼呼,要死要活,隻會全程釋放負能量。母愛和親情,仿佛跟她們絕緣。

所以,在馬伊琍站在法庭上,抽泣著巴拉巴拉傢庭溫暖的時候,我,棄劇!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
统计代码填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