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分鐘挑瓶好酒,用更多時間和妹子長久

08-07

"

酒是男人和女人逃不開的話題,酒桌上的姑娘往往都會讓整個飯局變得更曖昧也更迷人。如果你想俘獲一個妹子的心,起碼你得懂酒,當你花在挑酒上的時間越少,你和妹子相處的時間才會越多。

"

相信我,妹子更喜歡的肯定是懂酒的男人。比如你能清楚地給她講出酒背後的故事,什麼樣的酒適合什麼樣的場合,法國葡萄酒到底好在哪裡,總之,這是一篇寫給葡萄酒入門者的救命貼,也是吸引妹子的指南貼。

Step 1 | 從看酒標開始

問題一:酒精度

這是最容易被我們忽略的細節,同時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細節。通常來說,葡萄酒的酒精度在 11°~15° 之間浮動,正是這種細微的差別,就能讓葡萄酒的口感和味道差之千裡。簡單來說, ≤11° 的酒口感更偏甜,酒體輕薄、入口無壓力; 12°~13° 的酒酸甜適中,屬於 " 泛用酒 ",一般不會出錯; >13° 的酒則比較重口,看個人喜好瞭。

註意:酒精度的高低 ≠ 葡萄酒的質量好壞。通常來說,酒精度高的紅酒口感更飽滿、也就是 " 更厚重 ",至於適不適合你,就看你的口味瞭。有些酒精度高的葡萄酒,濃烈嗆人,風味卻很寡淡。

建議:如果是日常佐餐、獨自品味,選擇中度酒。如果是請女神喝、朋友聚會,選擇低度酒。如果要搞定未來嶽父,老男人的爺們局,或者吃重口味燒烤,就選擇高度酒。

問題二:產區

關於葡萄酒的產區,可以寫一本超級厚的書。然而,今天我們不裝逼,你隻需要弄清楚兩個問題: A. 這瓶葡萄酒來自哪裡; B. 這個國傢大致的氣候如何。

每瓶葡萄酒上都會標明它來自哪個國傢。如果它來自歐洲大陸(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那就是 " 舊世界酒 ";如果它來自美洲大陸或者南半球,就是 " 新世界酒 "。

由於氣候的原因,舊世界酒和新世界酒在口感上有明顯的差別——舊世界氣候偏冷,葡萄的含糖量較低,釀出來的酒偏厚重,香味偏向於煙熏、橡木桶、雪茄、巧克力等非果香味,換句話說是 " 更男人味 ";新世界氣候更熱,葡萄含糖量高,酒也就偏濃鬱,而且果香味很明顯。當然瞭,各個國傢內部也是氣候各異,以上隻是一個大概,不是絕對的標準。

至於某某著名酒莊什麼的,這些名氣更多是營銷的結果,不是土豪不必考慮。

建議:新手可以從澳洲葡萄酒開始喝。澳洲酒產量不算多,但是平均水準絕對不輸法國、意大利等傳統葡萄酒大國,更重要的是價格比較親民。而且,澳洲人不像舊世界,搞那麼多逼格飛到天上去的名詞,他們比較返璞歸真,非常適合入門。

問題三:年份

葡萄酒真的不一定是越陳越香!重復一次,不一定是越陳越香!

給大傢普及一個行業內的潛規則:一般來說,酒商從庫存成本方面考慮,他們不會傾向於囤貨,所以你能夠直接買到的葡萄酒,多半都是近期剛剛投放到市場中的——其中有不少是剛剛灌裝的年輕酒。

既然如此,為何我們能在貨架上看到一些 2010 、 2007 甚至更早年份的酒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橡木桶陳釀。通常來說,年份在距今 3 年以內的酒,很可能沒有經過橡木桶陳釀; 3 年以上的基本都陳釀過。

陳釀會給葡萄酒增加濃鬱度(辛香、咸香),但會犧牲掉年輕的芳香味(果香、花香),口味上屬於一種取舍,就看你喜歡哪一種瞭。此外,3 年內的酒也能有橡木桶味,取決於釀酒師的技術,所以千萬不要一看到 " 橡木桶 " 就覺得這瓶酒一定好喝。

而且,葡萄酒真的不一定是越陳越香。根據葡萄品種、釀造技術、當地氣候等等復雜因素的影響,有些葡萄酒更像 " 小鮮肉 ",適合在它年輕的時候品味,放久瞭就過氣瞭,當年再新鮮也沒人問津;有些則像氣質型男明星,越老越有味道,適合收藏。

建議:選擇至今 3 年左右的酒,最不容易出錯。 10 年以上的酒如果沒有用櫃子鎖起來,要麼它是清倉大甩賣,要麼它就已經過氣瞭,老去的小鮮肉 ……

問題四:名氣

你一定聽過拉菲。先不談它的價格,拉菲一定適合每個人、適合每一種場合嗎?當然不瞭。就像奢侈大牌很有格調,但你一定不會穿著它去運動一樣。隻有最適合你的酒,沒有最好的牌子。

許多廠牌或者酒莊,都會有自己生產的入門酒,價格不會太貴,適合新手。此外,它們也會在某些時段主推一些酒款,相當於優惠大酬賓,可以考慮。不建議新手上來就直奔昂貴的名牌葡萄酒,它不一定適合你,你也不一定能品出它的價值。

建議:可以嘗試一下新興的獨立酒莊產品,通常比較有個性,價格也不會太貴。分辨它們的最直接方式就是看酒標,通常現代化設計者就是獨立酒莊的產品。

問題五:如何分辨假酒

避免買到假酒的最好方式,就是去進口超市或者專門的葡萄酒零售店買。在葡萄酒滿天飛的今天,酒商要做生意很不容易,賣假酒等於砸自己牌子,他們不敢的。什麼,你去煙酒店買葡萄酒?請不要自暴自棄 ……

國內灌裝葡萄酒不等於假酒,但它與原瓶進口、貼上中文標簽的葡萄酒還是有區別。特地在酒標上寫著 " XX 國原裝進口 " 的,本身就不值得相信。如果你不確定,可以研究一下葡萄酒的條碼,如果開頭是 " 69 ",那它基本就是國內灌裝貨。

下面的 " 條形密碼 ",大傢可以熟記在心,不怕被騙:

(圖片來源:知乎)

有一個普遍的誤區是,葡萄酒很貴,幾十塊錢的都是假酒——沒這回事。至少在一線大城市裡,進口葡萄酒不會很貴,許多葡萄酒的價格都在百元以內。一句話,正規渠道買到的葡萄酒,基本沒有安全問題。

建議:有條件就去專門的店裡買紅酒,沒條件就上網買,亞馬遜等電商平臺是值得信賴的。

問題六:國產葡萄酒好嗎

大部分不太好,但也有非常優質的存在。新疆和寧夏部分酒莊出產的葡萄酒是得到國際認可的,大傢不妨嘗嘗看 ~

解決一些心理誤區

誤區一:喝葡萄酒要小口抿

小口抿?我聽見瞭釀酒師們心碎的聲音 …… 他們耗盡瞭心血,就是想讓自己的酒變得柔滑順口,讓你大口吞咽時非常愉悅,現在你竟然一杯酒要喝一頓飯?!葡萄酒不必像廉價啤酒那樣猛灌,但也可以大口一點喝,讓單寧的感覺充滿你的口腔吧。

誤區二:葡萄酒開瓶之後要一次喝完

開瓶之後,葡萄酒就會開始流失味道,快點喝完最好,當然喝不完也沒關系,把塞子塞回去,放進冰箱,一周之內喝掉就行。放瞭幾天的葡萄酒會變得不如剛開瓶時好喝,但它還是葡萄酒,不會一下子變成葡萄醋的 …… 如果你覺得不好喝瞭,可以拿來做菜,或者加點香料做成熱紅酒。

誤區三:葡萄酒一定要醒酒

這個問題,全世界的釀酒師和品鑒師有著巨大的爭議。有人認為要看品種,有人認為要看飲用環境,有人認為葡萄酒根本不需要醒,剛開瓶是一個階段,開瓶半小時後一個階段,一小時後又是一個階段 …… 總之,你願意的話可以放在一邊讓他醒,不願意的話直接喝吧,喝酒這事沒什麼絕對標準,你高興就好。

誤區四:喝葡萄酒一定要用高腳杯

其實吧,酒好不好喝,心情最重要。專業的酒杯能夠幫助酒本身發揮它的優勢,然而你畢竟不是專業人士,不必事事苛求這種細節。酒是拿來喝的,不是拿來裝逼的,情之所至,對嘴吹瓶子也是很爽的。

誤區五:葡萄酒要有掛杯才好

所謂 " 掛杯 ",就是葡萄酒會附著在杯壁上、緩緩地往下流,看上去就像掛在杯子上。多年來,掛杯一直被裝逼犯們神話瞭,仿佛葡萄酒不掛杯就不對 …… 然而事實是,現代葡萄酒基本沒有不掛杯的,而且掛杯掛得非常明顯。

簡單科普一下,掛杯現象源自液體本身的表面張力,越濃的液體就越容易掛杯,不信你拿蜂蜜或者墨汁試試。早期人類的釀酒技術不過關,導致有些葡萄酒很稀薄、像水一樣,讓掛杯成為葡萄酒好不好的標準。現在技術早已革新,還拿老標準衡量新事物,本身就不對吧?

誤區六:葡萄酒法國最好

這是一種很奇怪的印象,正如許多國人認為 " 最好的啤酒在德國 " 一樣(其實公認的啤酒第一名是比利時)。法國的葡萄酒整體水平不錯,然而全世界出產葡萄酒的地方很多,法國隔壁的西班牙、意大利,甚至你們沒聽過的格魯吉亞、羅馬尼亞,以及眾多新世界國傢,出產的紅酒都不比法國的差。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葡萄酒好不好,隻有你親自喝瞭才知道。真正懂葡萄酒的人,不會玩簡單粗暴的二分法,也不會玩 " XXX 最好 " 的標簽化思考——這都是忽悠,卻有很多人跟著瞎起哄。

誤區七:軟木塞比螺旋瓶蓋好

又是一個奇怪的印象,好像螺旋瓶蓋會讓葡萄酒顯得很廉價?眾多廠商表示我們冤吶 …… 舉個例子,新西蘭酒因為產量的問題,均價比較高,但它經常被認為是便宜貨,因為它多半是螺旋瓶蓋。澳大利亞著名品牌奔富,在歐美市場以螺旋蓋為主,為瞭中國市場特別做瞭軟木塞版本,生怕賣不出去——但是奔富的酒真的很棒。

這就叫印象病。有些酒廠不用軟木塞,因為軟木塞本身有味道,可能會感染到葡萄酒純凈的果味——這一點在新世界強調自然果香的葡萄酒上體現的尤為明顯,所以許多新世界酒廠會摒棄軟木塞。一個很簡單的類比問題:穿奢侈品牌的人,一定就有品位嗎?

誤區八:葡萄酒兌雪碧很土鱉

有一種葡萄酒喝法叫 Sangria ,紅葡萄酒 + 果汁 + 汽水 + 利口酒或白蘭地,起源於新世界;另一種喝法叫 Calimocho ,一半紅葡萄酒 + 一半可樂,倒入加冰塊的烈酒杯中,起源於西班牙;還有一種喝法叫 Limo-Rouge ,紅葡萄酒 + 檸檬汽水,在法國的夏天很受歡迎。你沒看錯,你們覺得很高端的法國人,也往葡萄酒裡加雪碧。

對於一瓶品質不算特別好的葡萄酒,或者是一瓶便宜的葡萄酒,你樂意怎麼喝就怎麼喝。如果它是一瓶還不錯的酒,或者是一瓶有點貴的酒,加雪碧確實有點暴殄天物。然而話又說回來瞭,喝酒不是儀式,沒那麼多繁文縟節;我們崇尚智識而隨性的生活態度,隻有把自己從無謂的條條框框中解放出來,你才能擁抱真正的生活。

所以,隻要你高興,加點雪碧有何不可以?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