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OP 和 XO 都是些什麼鬼?

07-27

相信大傢都在各種廣告、酒吧裡都見過諸如 " 軒尼詩 VSOP"、" 馬爹利 XO" 之類的酒品,廣東人更不會忘記那句出自黃霑之手、膾炙人口的電視廣告 " 人頭馬一開,好事自然來 " ——印象中出現在那個廣告畫面的,是 " 人頭馬 VSOP"。

軒尼詩、馬爹利、人頭馬這些品牌,其實都是幹邑(Cognac)。而幹邑則是銷量最大、最負盛名的白蘭地(Brandy)。

至於那些 VSOP、XO、XXOO 什麼的,都是幹邑的等級,對應著該酒在橡木桶中不同的陳年時間。

以大傢耳熟能詳的 VSOP 來說,它是 "Very Superior Old Pale" 的縮寫。幹邑通常會用大量的、不同橡木桶中的原酒調和勾兌而成,而法國 " 國傢幹邑行業管理局 " 規定:用於調配 VSOP 的最年輕的原酒,橡木桶陳年時間不得低於 4 年。

VSOP 這個命名的前身是 "Cognac Pale"。在二、三百年前,幹邑已經是在歐洲貴族間流行的高級酒飲,但酒廠通常會在酒裡加入大量焦糖,既把顏色調深,又讓口味更甜。然而隨著上層階級飲食習慣的演化,吃穿不愁的貴族們認識到,尚甜是卡路裡攝入不足的象征,有傷 Bigger,於是紛紛摒棄甜食。1817 年,英國皇室向法國的幹邑酒廠發瞭一張訂單,聲明隻要不加任何糖或焦糖的 "Cognac Pale",開創瞭一種新的幹邑潮流。

有趣的是,盡管 VSOP 脫胎於不加任何焦糖的 Cognac Pale,但今天的 VSOP 是允許加焦糖的(隻要比例在國傢幹邑行業管理局的許可之內)。

在酒客中有一種傳聞,說看幹邑(或者其它白蘭地、以及包括威士忌在內的需要在橡木桶中陳年的酒)的品質,隻要看顏色深淺即可,顏色越深的越好喝——所以現在你知道瞭,這絕對不靠譜,因為隻要加焦糖就可以把酒的顏色調深。

· · · · ·

至於 XO,是 "Extra Old" 的縮寫,同樣按照國傢幹邑行業管理局的規定,用於調配 XO 的最年輕的原酒,在橡木桶陳年時間不得低於 6 年。

相對於 VSOP 的 4 年最低陳釀,XO 要求更高,因此生產它的時間成本和材料成本都更高,這是一個更高的等級,價格也更貴。多年前我入行時,聽一個法國大廚說,法國女孩跟著酒吧認識的漢子回傢談人生,看到他給自己倒的是 XO,就留下來;如果倒的是 VSOP,就走人。——不是女孩物質,而是給她倒什麼酒代表瞭這個男人有多重視她呀。

在很長時間裡,各大幹邑酒廠用來調配 XO 的原酒其實遠高於法定基準,很多品牌的 XO 的最年輕原酒都陳年 10 載以上,有的甚至超過 20 年。這當然會提高生產成本,但 XO 除瞭關乎時間,更關乎品質,因此需要長期陳年來讓酒在氧化中發展出豐滿圓潤的特質和豐富的香氣。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經濟騰飛的時候,喝 XO 是聚會飯桌上的標配——餐廳裡當然備著,連大街小巷的雜貨鋪和便利店也一定有賣。這讓前來做宣傳的幹邑酒廠的人嘖嘖稱奇,要知道法國一般的便利店都隻會賣 VSOP 或者 VS(比 VSOP 更低的等級,隻需要橡木桶陳釀兩年),買 XO 得去大商超或烈酒專賣店。

港人吃東西的口味清淡,嗜鮮不嗜辣,當時的調味品公司要做一款辣醬打開市場,於是便以海鮮為原料加持,再取上 "XO" 這一寓意美好東西的名字,才有瞭 XO 醬。實際上它和 XO 幹邑沒啥關系。

因為地緣的關系、又兼是僑鄉,廣東、福建兩地受香港幹邑文化影響頗深,尤其政商屆人士,視喝幹邑為財富和品味的象征。主頁君個人經驗總結,每次去大排檔都能看到有人喝 VSOP,而在高檔酒樓,則看到喝 XO 的人比較多;至於在夜店(國內俗稱 " 慢搖吧 "),則是香檳、威士忌、幹邑三足鼎立,又以幹邑消費量最大。

以出口幹邑的總價格來計算,今天中國是幹邑最大的市場;但以瓶數來算,則是美國人喝得最多——這意味著,咱們土豪多,喝的都是貴酒;美國人則主要喝便宜貨,量很多,但不那麼值錢。

嘻哈文化是美國幹邑熱潮的重要助推力量,黑人歌手為瞭把自己跟喝威士忌的白人區分開,於是大力標榜其它酒飲——包括香檳和幹邑(占美國人口比例 13% 的黑人喝掉美國市場超過 60% 的幹邑)。你可以在 " 飲傢 Drinkers" 曾經發佈的他們很囂張,他們愛香檳,或者偽香檳一文看看他們是怎麼捧香檳的。而最有影響力的嘻哈天皇 Jay-Z 不僅愛香檳,也好幹邑,不僅把各種幹邑拍進 MV,還參與創立瞭幹邑品牌 D'USSE。

在美國大量消耗的幹邑是 VS(Very Special),也稱作三星幹邑,是國傢幹邑行業管理局劃分的最低等級,要求橡木桶陳年不低於兩年即可。但你在中國幾乎不會見到這個等級的幹邑,因為全世界都知道——中國人愛長期陳年的酒,這 VS 在眾多飲傢眼裡,自然是沒啥 Special 的。

中國市場為何癡迷於長期陳年的烈酒,閤中的心理原因恐怕得另撰一文來陳述。但我可以明確地說,國人並不是一直就這樣的:早在上世紀 30 年代,VS 級別的幹邑一樣可以在國內賣得如火如荼,馬爹利三星幹邑當時在上海做的廣告可為證。

對主頁君來說,長期陳年的酒更馥鬱豐滿復雜,短時間陳年的則清爽易飲,各自的價值和定位是不一樣的。如果下班後後覺得累隻想喝一杯來放松,XO 那豐腴的酒體很容易給舌頭造成過重負擔,我是寧願喝一口 VS 爽一下就好瞭,甚至還能毫無惋惜地往 VS 裡加冰兌蘇打水;但如果你狀態不錯又想好好品酒,那當然是喝 XO 瞭。

除瞭 VS、VSOP、XO 這三個最主流的法定等級以外,還有 Napoléon 和 Hors d'âge 這兩個不太常用的等級名稱。名義上,他們和 XO 一樣,最低陳年要求是 6 年;但是,熟知幹邑命名 " 潛規則 " 的人會知道:它們之間其實有點曖昧的差別。

Napoléon 這個級別是由幹邑品牌 Courvoisier 創造的,後者因善用拿破侖來營銷自傢產品而出名,酒的 Logo 也是拿破侖肖像的剪影,以至於當這個品牌出口到中國時,幹脆就把名字譯作拿破侖。

話說在 1811 年,拿破侖被流放聖勒拿島之前,跑到 Emmanuel Courvoisier 和 Louis Gallois 的酒窖挑選瞭幾桶酒,自此以後,他們倆就把自己賣的酒稱為 " 拿破侖的幹邑 "。1843 年,兩個創始人的後代成立瞭 Courvoisier 酒廠,又打通瞭彼時執政的拿破侖三世的關系,成為政府用酒供應商,把自己的名號與拿破侖之名聯系得更緊密。到百年以後的 1934 年,他們發佈瞭一款 Napoléon 幹邑,以紀念偉人。其它酒廠表示 " 老子早就不爽你老用拿破侖來說事兒瞭,這次更過分居然直接把酒名改為拿破侖 ",於是紛紛跟進,生產名為 Napoléon 的幹邑。

後來國傢幹邑行業管理局制定幹邑標準,幹脆把 Napoléon 定為一個等級,其要求的技術標準與幹邑一樣。

至於現在,如主頁君此前所說,XO 的陳年時間遠遠超過法定標準的 6 年,因此大部分酒廠都把 Napoléon 定位於 VSOP 和 XO 之間,無論酒的陳年時間、品質和定價都如此。

至於 Hors d'âge,翻譯過來大概是 " 超越年齡 " 的意思,意思是它已經不能僅僅用時間來衡量瞭,是品質極為優秀的幹邑,雖然理論上最低可以用 6 年的原酒來調配,實際上一款 Hors d'âge 的陳年時間通常要比同品牌的 XO 要長,定價也更高。並不是每個酒廠都會做 Hors d'âge,但能做的都代表瞭他們對自傢品質的自信。

所以,以酒的定價以及適於細細品飲的程度從高到低排列,就是 Hors d'âge > XO > Napoléon > VSOP > VS。

以上排名隻限於同一品牌內比較,鑒於酒廠們生產成本、市場接受度和定價策略不同,某傢廠的高級酒比另一傢的較低等級的酒賣得更便宜的情況並不鮮見。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