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還處於 Early Access 邊緣的作品能夠入圍年度遊戲提名,這在 TGA 的評選史中也是極為罕見的,而《絕地求生:大逃殺》卻做到瞭。其還算靠譜的作品質量暫且按下不表,它的市場反饋和玩傢熱度的確起到瞭相當重要的推進作用。
結合 Steamcharts 和官方發佈的信息來看,《絕地求生:大逃殺》的同時在線人數在 7 月到 10 月之間就翻瞭四倍,達到 165 萬人。市場調研機構 SuperData 表示它在 8 月份的營收位列 PC 遊戲前五,一舉超過瞭老牌大作《魔獸世界》。
讓人意外的是,盡管這款作品未曾特意面向國內開放,但參與遊戲的中國玩傢截至 10 月份卻占據瞭總體的 41.62%。對於國內的任何一傢遊戲廠商來說,《絕地求生:大逃殺》的代理業務絕對是一顆果實豐碩的搖錢樹。
而持有資源最多的騰訊,無疑成為瞭玩傢和輿論所關註的對象。在這場代理風波中,騰訊和藍洞為企及自身利益或多或少都做起瞭公關功課。
從否認收購,到握手言和
事件伊始或許要追溯到一篇由 "第一財經英文站(YiCai Global)" 所發佈的文章,其中提到騰訊意圖收購絕地求生的開發方藍洞,但後者卻拒絕瞭這項提議。而在 GamesIndustry.biz 及其一些媒體的爭相引用後,傳聞的影響力逐漸變得越來越大。
迫於輿論的壓力,雙方早早就開始瞭公關。據 Polygon 報道,藍洞在 8 月份的一封電子郵件回復中提到:" 這些消息都是完全錯誤的,騰訊並沒有實行任何投資。"
然而,8 月底的一起事件或許落實瞭騰訊的想法。文化部猝不及防的禁停瞭一批熊貓直播平臺上的遊戲,名單中不乏 GTA5、如龍、熱血無賴、H1Z1、黎明殺機、十三號星期五等知名作品。而深感受到威脅的 H1Z1 玩傢卻意外的跑到 WeGame 微博下方哭訴,希望能夠通過代理的方式拯救這款遊戲。
WeGame 很快就做出瞭回應:
" 我們知道,絕地求生大逃殺、H1Z1 這類的遊戲廣受玩傢的好評,我們不會辜負大傢對我們的期待,正在加倍努力工作及積極引進相關品類遊戲去回報玩傢,關於新消息我們會適時公佈,敬請期待!"
有趣的是,WeGame 在提及《H1Z1》時同樣帶出瞭《絕地求生:大逃殺》,原因大致可以分為兩點。後者的制作人佈倫丹 · 格林曾經以開發顧問的形式加入瞭《H1Z1》團隊,並為它打造瞭一個獨立的大逃殺模式,兩者的玩法是有所重合的。另一方面,這意味著絕地求生的代理計劃早已被拉上瞭日程表。
制作人佈倫丹 · 格林
事情在接下來的一個月內迅速發酵。9 月 27 日,韓國經濟新聞新聞在晚間報道中提到,騰訊當日斥資 700 億韓元(約 4 億人民幣)對藍洞進行瞭近 5% 的股權收購。而消息則來源於投資銀行,它們似乎正在從持有藍洞股份的風投機構手上回收股權,頗有一番曲線救國的味道。
幾乎在同一天,藍洞公司聯合創始人 Chang Byung-gyu 在接受在接受彭博社的采訪時就透露 " 公司正在與騰訊洽談發行和入股事宜 "。而之前所打的馬虎眼,或許也是為瞭提高價碼而做的準備,到瞭這個節點,基本可以認為騰訊拿到代理權隻是時間問題瞭。
主管部門發聲,與吃雞手遊的反轉
雖然國內主管部門沒有出臺政策禁止《絕地求生:大逃殺》,但廣電總局於 10 月份通過工委發佈的意見還是讓人無比擔憂。其中提及該遊戲存在大量血腥和暴力內容,而古羅馬角鬥場式的競爭理念也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悖,不提倡 " 引入 " 或者 " 宣傳 " 此類作品。
相對之下,騰訊在 11 月初上線的 "chiji"(後來的域名被改成瞭 grsm.qq.com)官網是極具迷惑性的,當人們認為頁面上的倒計時結束時,《絕地求生:大逃殺》將毫無意外的於 11 月 8 日登陸國內市場。不過,最終上線的卻是一款名為《光榮使命》的類吃雞手遊。
頁面現在已經找不到瞭
細心的玩傢立馬發現,《光榮使命》其實是一款經歷瞭兩次換名的舊作,它最初的名字是《叢林大逃殺》,而在 TapTap 開啟預約和測試時又搖身一變,將副標題 "The Last One" 放在最前。有趣的是,制作組的核心成員 " 山叔 " 曾經還在社區中表示 " 不做賺錢軟件,不會找某鵝代理 ",與口頭承諾背道而馳的做法也將它們推向瞭風口浪尖。
騰訊代理《光榮使命》的意圖十分明顯,小米旗下的《小米槍戰》,以及網易旗下的《荒野行動》和《終結者 2:審判日》相繼落地,它們急需一個現成的棋子搶占市場。而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或許也是為瞭規避《絕地求生:大逃殺》引入的政策風險。
代理的最終落地:騰訊的戰略使然
正當人們覺得事情大致已經 " 黃瞭 " 時,騰訊代理《絕地求生:大逃殺》的消息卻悄然而至。11 月 22 日,該公司在各平臺發佈瞭正式代理本作的公告,並表示將協同藍洞推出屬於國內的服務器。而針對廣電總局之前的整改意見,官方則決定修改不符合相關規定的內容。
盡管經歷瞭一波三折,但騰訊頻繁收購外企及其引入海外遊戲的戰略,決定它勢必得站到漩渦中央。
2016 年,騰訊從日本巨頭軟銀集團手中買下 Supercell,按照占股 84.3% 的比例來算的話,此次投入能夠達到 86 億美元。然而從 Supercell 公佈的 2016 年財報來看,86 億美元的巨額投入也並非一樁虧本生意,該公司僅依靠《部落沖突》、《皇室戰爭》等四款作品就拿到瞭 23 億美元的年營收,稅前利潤達到 10 億美元。
除此之外,Supercell 日活躍用戶在 2016 年時也達到瞭 1 億,放眼全球隻有南太平洋島國圖瓦盧沒有它們的玩傢。而通過調研機構 SensorTower 的分析,其 " 高質低產 " 的策略也是頗有成效的,《皇室戰爭》在上線的頭 11 個月就拿下 10 億美元營收,這幾乎占到總體收入的 40% 以上。
Supercell 的賺錢能力還是有保障的
騰訊針對 Supercell 的舉動並非個例,有趣的是,與藍洞之間鬧出的戲碼在《憤怒的小鳥》開發商 Rovio 身上也出現過一次。
今年 6 月份,外媒 The Information透露瞭騰訊收購 Rovio 的意圖,開價達到 30 億美元。這對於 Rovio 來說也是個不錯的機會,營收逐年下降的它們剛剛才勉強靠著《憤怒的小鳥大電影》度過寒冬。與藍洞相似的是,Rovio 同樣站出來澄清瞭謠言,表示公司更有可能往 IPO(公開募股)的方向發展。
另一方面,隨著 WeGame 的面市,騰訊也需要更多的精品遊戲擴大用戶群,這促使它們選擇瞭銷量和口碑均表現不錯的《饑荒》和《火箭聯盟》作為引路石。事實證明路子沒有走偏,前者登陸 TGP 之後首月就賣出瞭 100 萬份,而《火箭聯盟》的全球銷量在今年 4 月份時也已突破 1000 萬。不難發現,《絕地求生:大逃殺》在市場中的突出表現,讓它成功獲得瞭騰訊的關註,這款遊戲隨即也成為瞭該公司執行既定戰略的下一個目標。
可以預見的是,國服遊戲門檻的降低會帶動整體玩傢數量,而原本依托於 Steam 平臺的 " 遊戲飾品交易 ",或許也將給騰訊來帶額外的收入。不過,本土化內容的修改仍是玩傢們的心頭之痛, 從《絕地求生:大逃殺》於 11 月 22 日開啟的第二輪測試情況來看,除瞭部分槍械和用戶界面的改動外,如果玩傢選擇的是中文語言,跳傘時的降落傘上就會顯示 " 軍事演習 " 四個大字。
當然這或許是國服正式開測前的煙霧彈,還有一定回旋的餘地。為瞭配合國服的運營和審查,不排除這款產品還有進一步修改的可能性。在有代理的情況下,作為開發方的藍洞恐怕也不希望同一個遊戲的外服版引起主管部門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