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鳳刺繡枕套、萬壽無疆蓋碗、不銹鋼飯盒、漳州片仔癀……這些承載瞭幾代人記憶的產品,早已難在中國大中型城市的摩登商場裡見到。今天它們卻仍完好地擺放在香港國貨公司的櫃臺裡供顧客選購。走進香港的國貨公司,仿佛時光倒流回上個世紀,讓人回憶起腦海中已經泛黃的美好時光。
所謂國貨,就是中國內地品牌產品或特產,如瓷器、紡織品、藥材等,國貨公司就是專賣各類國貨的零售商店。1997 年回歸以前,國貨公司是香港人接觸大陸產品的重要途徑。國貨符合中國人使用習慣與審美標準,種類豐富且物美價廉。50 年代,有中資國貨公司貼出 " 愛祖國,用國貨!" 的標語,受到香港人的廣泛回應。在內地物資匱乏的年代,不少香港人回鄉探親都要先去國貨公司采購一番,再大包小包地扛回去。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國貨,在兩地隔絕的日子裡時刻提醒著香港人北方祖國的存在,成為聯結香港人與祖國的紐帶。國貨公司在六七十年代發展最為蓬勃,全盛時期各大國貨公司的店鋪遍佈在香港、九龍、新界多達 300 餘間。
國貨並非內地人的專有記憶,同樣陪伴著香港人走過瞭半個多世紀。現時提到 1997 年以前,尤其是內地改革開放以前的兩地溝通,人們通常隻能想起困難時香港人如何給內地親人寄包裹,想起香港市民如何到邊境周濟偷渡 " 難民 ",想起香港如何作為窗口幫助內地突破冷戰封鎖,卻忘記瞭內地即便在最困難時期,也堅持為香港供應廉價糧食和日用品,沒有這些恐怕大部份中下階層的普通香港人的生活是難以為繼的。舊時香港人慣用的,直到今天仍有人熱衷的國貨正是這一客觀事實的最好例證。
隨著 1997 年回歸,香港人回內地越來越方便,內地與香港的貿易往來也越來越頻密。隨著全世界經貿交流的發展,可供大眾選擇的貨品也更加豐富,名牌洋貨成為港人與旅客的主要追尋對象。
" 亂花漸欲迷人眼 ",舊時普通民眾不可須臾離的國貨漸漸失去往日光彩。甚至成為人們心中老土、過時、陳舊的象征,前陣有香港設計師在批評他人穿著時就說," 裕華國貨都唔有會呢啲款 "(" 裕華國貨都不會有這種款式 ")。畢竟時過境遷,兼具購物、娛樂、餐飲、娛樂等多種功能的大型商場在香港遍地開花,國貨公司則難以為繼,不得不相繼走向破產、結業之路。至今仍堅持經營的恐怕隻剩下佐敦的裕華國貨、北角的華豐國貨等少數幾傢。
這些碩果僅存的國貨公司經營有道,不僅沒有在國貨公司倒閉潮中湮沒,反而愈顯生命力,規模都不算小,風格很像 90 年代內地的公營百貨商場。
以佐敦的裕華國貨為例,樓上樓下總共七層的裕華國貨,地下一層以中國各地特產食品為主;地面以保健品、首飾、藥材為主;一樓主要出售適合中老年群體的男女服飾;二樓則是床上用品、皮具、電器等;三樓為瓷器、實木傢具,甚至有不少產品可追溯到文革以前;四樓以茶葉、文體用品為主;五樓則是文化藝術廊。可以說,香港的國貨公司裡各類國產貨品應有盡有,別處買不到的這裡也有。作者本人就曾在北角的華豐國貨買到過早已停產的老字號普洱茶,而且保證買的是真品。
裕華國貨(圖 / 裕華國貨官網)
香港人買國貨不僅僅是買一件商品,更蘊含一份中國自信與中國情懷。改革開放以前,內地用國貨保障瞭普通香港人的生活,香港人則購買國貨幫襯國傢。國貨是中國制造業水平不斷提升的最好證明,也體現瞭一份中式生活的實用與精致。這些年領導人並未少提文化自信,還在不同場合強調要有 " 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究竟落實瞭幾分?又該如何衡量?恐怕從百姓的生活日用就是最好的檢驗。
當內地市場越來越追求與國際時尚零時差,當你在北京頂級商場裡發現和紐約、倫敦、東京的商場越來越相像時候,當一個中國年輕人和美國、英國、日本的年輕人聽著一樣的音樂,看著一樣的電影,似乎並不容易感受到中國到底有什麼不一樣,也體會不到什麼叫中國的文化自信。
倒是今日香港的國貨公司裡內琳瑯滿目的國產精品,能讓你感受到滿滿的中國情懷,感受到獨特的中國 Style。在這裡才發現原來中國人是有自己的生活品味的,原來國貨也可以這樣讓人驕傲和自豪。或許我們應當感謝香港,直到今天她仍能給經典國貨一片生存空間,能留給人一份曾經的記憶,而這是正在發生日新月異變化的內地大城市難以做到的。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制造受到瞭前所未有的嚴重的外部沖擊。物美價廉的老國貨,如永久自行車、牡丹電視機、雪花冰箱、海鷗相機、雙菱牌手表等漸漸地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一方面是因為國貨的確在某些方面不如人,與此同時可供國人自由選擇的購物選項更多元。另一方面則是長期以來不得排遣幹凈的自卑心理,難免不讓國人更青睞於洋玩意兒。不管任何產品隻是進口的似乎永遠都比國產的要好,隻要是洋的就比土的更貴。
在優質國貨消失的同時,取而代之的是依靠廉價原材料與勞動力生產出來的便宜貨。以往不論在世界各國還是中國人自己心中," 中國制造 " 多是價格便宜但質量堪憂的代名詞。而日常消費也影響著國人的生活習慣與審美情趣越來越國際化,或說越來越歐美化。直到改名為 " 勇士 " 的回力鞋走紅歐美,神似編織袋的 Balenciaga 包登上法國頂級秀場,似乎才讓國人又找回瞭一點點自信。
回力鞋及另一老牌國貨 " 飛躍 "
近年來中國制造的國際形象越來越得到提升,甚至有外國人將中國的 " 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 " 總結為 " 新四大發明 ",中國彎道超車後開始引領瞭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與時代潮流,正深刻地改變人類行為模式。正當中國人 "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 " 的時候,不妨到香港的國貨公司裡走一走,看看我們曾經是如何細膩地進行中國制造?想想如何讓有中國氣派的產品更好地服務於兩岸三地民眾,乃至於全世界人的生活。
(本文首發於中評社,觀察者網已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