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八代住雲間,嫁山下卻舍不得離開

08-15

" 安靜,安逸。" 女孩田羽暉這麼評價自己在懸崖上的生活。齊雲山頂,在被稱為 " 人間仙境 " 的月華街上,住著 28 戶人傢,已經延續數百年,過著安逸的雲間生活。田羽暉傢就是其中之一,盡管 5 年前,田羽暉已經嫁到山下,但她還是舍不得崖上生活," 賴 " 在山上。

在齊雲山北面,如果天氣晴朗,會清楚地看見山腰上有一條小街,黛瓦粉墻隱映在丹崖翠林之中。若是早晨或陰雨天,山上雲騰霧湧,小街時隱時現,縹縹緲緲,猶如仙境一般。圖為雲間的月華街。

小街海拔 500 多米懸崖之上,叫月華街,也被稱為 " 天街 "。到月華街,要走俗稱 " 九裡十三亭 " 的霞客古道或是乘索道到望仙亭,然後下行,過夢真橋、棲真巖、忠烈巖、壽字巖、雷霆糾罰祠到一天門,再過真仙洞府到二天門、三天門,便進入月華街。一路移步換景,美不勝收。圖為雨後的月華街,雲霧繚繞。

其實,月華街並不是街,而是一個古村落。村子在宋代開始形成,距今好幾百年。現在有四五十幢房屋,28 戶人傢,大約 130 人口,村民大多是道士的後裔。圖為月華街很多房屋矗立在懸崖上。

齊雲山道教初屬全真派,道士皆出傢清修,除情去欲,修性修命,證道成仙,不結婚不食葷,著道裝,束發蓄須。明代後改奉正一派,道士可以喝酒吃肉、結婚生子,可著俗裝,不束發留須,平時還可以從事別的職業,所謂 " 修行在塵世,塵世即修行 "。圖為巷子裡的村民。雨後的月華街,行人稀少,異常清靜。

月華街房屋依山勢而建,石板小道也時高時低。房子都是徽式民居,粉墻黛瓦、高高的馬頭墻,門前掛著大紅燈籠。村民過去都很窮,以至於女孩都不願意嫁到山上,隨著旅遊的發展,村民紛紛搞起農傢樂,臨街的門面有的賣些木耳石耳、筍幹筍衣等土特產,有的開起餐館或者旅店,日子也逐漸好起來。圖為一個村民在和一個孩子打招呼。

田羽暉的傢位於月華街 10 號。時值周末,本應該是客流較多的月華街,因為下雨,比往日清靜瞭很多。田羽暉因為傢中來瞭十幾位寫生的畫傢,這幾天忙著照顧他們的起居和用餐,一直呆在傢中。圖為田羽暉在整理客房。

田羽暉的傢建在懸崖上,從正面看,就是一個普通的徽州人傢,但進入裡面發現總共有三層,一層是廚房和餐廳以及傢人的起居室,二樓三樓已經改為客房。圖為田羽暉傢三樓的陽臺上,可以看風景。

在三樓朝北,有一個陽臺,放瞭幾張茶桌,坐在上面一邊喝茶,一邊可以眺望對面的三天門和遠山,極其愜意。如果有雲海,從陽臺上伸出手,就可以觸摸雲霧。因此,這是田羽暉最喜歡來的地方。圖為田羽暉和媽媽在陽臺上休息。‘’

田羽暉祖上就住在山上,她已經是第八代。現在傢中住著奶奶、外婆,父母還有她和自己的孩子。今年 30 歲的田羽暉 5 年前就已經出嫁到山下,卻舍不得山上的生活,如果不是因為傢庭需要,她基本都是 " 賴 " 在山上。即使這樣,一年中也有半年以上在山上生活。圖為每隔一天,田羽暉都要下山買菜。

田羽暉說,山下太嘈雜,山上安靜、安逸,非常舒適,夏天溫度也比山下底。圖為山下齊雲山鎮鳥瞰。

月華街所有人傢都是道教後裔,田羽暉傢也不例外,她的爸爸現在每天都要到道觀裡去上班。圖為田羽暉的父親,58 歲的田康源在道觀裡上班。

田羽暉從生下來開始,就受道教文化的熏陶,對齊雲山道教十分瞭解,以至於現在穿著打扮,也都透著那個味。圖為一個 2 歲的孩子隨著父親到道觀裡上班。

田羽暉現在的生活很簡單,有時候幫著父母打理山上的旅店,有時候客串導遊,領著遊客欣賞山中美景。圖為遊客在齊雲山遊覽。齊雲山的導遊中,不少是月華街的村民。

田羽暉偶爾下山探望工作的丈夫。" 現在山路修通瞭,車子十幾分鐘就可以下山,很便捷。" 她說," 過去都是靠步行,山下買瞭東西,都得用肩膀挑上來,很辛苦。" 圖為田羽暉下山都是開車,上山道路通瞭五年,現在隻有村民的車和遊覽車才可以上山。

圖為幾個畫傢在寫生。齊雲山人間仙境般的生活,吸引著很多畫傢和遊人,在山上小住。

山上很多人傢也會種植一些蔬菜,除瞭自己吃,偶爾還會給遊客品嘗。

74 歲的汪冬玖老人剛剛從道觀回傢。汪冬玖老人的祖輩就是道士,他土生土長,在山上生活瞭一輩子。江雨 / 攝影 更多精彩故事,請關註 ZAKER 合肥,歡迎留言。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