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通苑地下群租房:頭頂就是下水道

07-27

央廣網 7 月 26 日消息,管道爆裂後溢出來的水,先是差點淹瞭 2 號樓的整個地下室,緊接著就把裡頭的租戶給 " 擠 " 瞭出來。原本隱蔽在陰暗中的地下群租生活,也被這場漫到膝蓋的大水給 " 拱 " 到地面,引來群眾的舉報,媒體的曝光。

監管之下,底下的人紛紛撤離。至於他們最終能去哪兒,還能不能租到房子,無人知曉,也鮮有人在意。" 地下住不瞭,樓上的又租不起,實在不行,就隻能回老傢唄。" 一位居民站在北京天通苑西三區的大樓前,對記者說。

"要租房嗎"

有人將 " 天通苑群租房要整治 " 的消息,發到天通苑的租房群裡,卻無人回復。群裡不斷刷屏的,依舊是中介們發上來的租房信息,出租的屋子就包括地下室和樓上隔間。幾個活躍的 500 人租房大群都這樣,無一例外,就跟什麼都沒發生過似的。

本文圖均為 央廣網 圖

小區裡,整治的跡象和群租的亂象也同時存在。一邊是 26 號樓的那面墻上,50 臺群租房外掛空調被勒令拆除後,留下的雜亂無章的電線;一邊是標著 " 半地下 400 — 550" 的租房小廣告,墻面、門頂、電線桿上,隨處可見。這邊剛走過的路人還在調侃:" 這回(房東)得虧瞭不少錢。" 那邊騎著小電動的中介,若無其事地問著每一個潛在的客戶:" 要租房嗎?"

在天通苑,這樣的中介比比皆是。地鐵口的那條小路兩旁,就有不少舉著 " 房東直租 " 牌子的中年人,基本走兩步就能碰到一個。隻要路人稍微駐足觀看,他們就會搶著上來推銷房子。小區內、大門外、草地上,站著的、坐著的、蹲著的,中介無處不在。就連天橋上擺攤的小夥子,旁邊都會立著一個 " 自傢租房 " 的廣告牌。

" 一般都是租給你們這些年輕的 "

但對他們來說,地下室可不是隨便租人的。" 一般都是給你們這些年輕的,年紀大或者帶孩子的,我們都不要。" 一房屋中介對記者說,原因很簡單," 太麻煩 "。至於為何麻煩,這些自稱 " 二房東 "、不要中介費、隻靠提成的人,就隻剩下一臉諱莫如深的尷尬。

" 就是看著你們年輕,租滿到期不給退押金,千來塊錢你們也無所謂。即使要鬧,年輕人也掰不過他們。" 坐在地鐵口、目睹過好幾次此類糾紛的治安志願者覺得," 並非小中介介紹的屋子就不好,也有很多人住他們的屋子,就是怕經常出現這種問題。"

類似的情況屢見不鮮。在該小區的租房 QQ 群中,就常有人出來感慨," 羨慕你們這些有正規合同的,到期就可以走的人 "。在知乎網上,甚至有網友警戒求租者要選好中介。因為他簽瞭一年的合同,住到五個月的時候,房東要把房子賣瞭,卻不給退押金和剩餘的房租。這讓他憤怒不已,又無能為力。

地下室的租金參差不齊,根據面積不同,價格從 600 到 1000 不等,但底下的環境卻大致相似。從單元門進去,立馬分出兩條截然不同的樓梯,往上那條通向寬敞明亮的高樓,往下的那條,打著昏黃的燈光,依舊看不清腳底的臺階。走到底,能看到租戶們晾著的衣服。再往裡,就是陰暗狹窄的樓道,兩旁分佈著一個個小隔間,有的甚至隻有兩三平米,隻容得下一張床,沒有窗戶,關瞭燈,一片漆黑。

最令人擔心的,還是安全問題。當被問到 " 下大雨地下室會不會進水時 ",中介信誓旦旦地否認瞭。

" 那之前不是有地下室進過水,還被整治瞭嗎?" 記者問。

" 那你就多花點錢住樓上啊。" 中介對此總是閃爍其詞。

附近的居民就見過出事的。之前某個地下室因用電不慎而起火,報瞭消防後,又因過道狹窄,消防車遲遲進不來。但這些在中介口中,都是 " 不可能 " 的事。

" 起碼我有個住的地方"

即使這樣,很多人還是會選擇住在這兒。小李便是其中之一。

" 地下室房租便宜,起碼可以給我這樣沒有經濟能力的人,提供一個住的地方,讓我們在北京也有一種傢的感覺。但前提必須是通風良好,消防過關,保障安全。" 小李說。

那會她才大學剛畢業,本著長見識的想法,從河北邯鄲來到北京。第一份工作的月薪隻有一千多塊錢,樓上敞亮的屋子她想都不敢想," 租不起 ",隻能往底下找。

這不是小李一人的困惑。上海易居研究院發佈的《50 城房租收入比研究》報告顯示,2017 年 6 月,全國 50 個城市超七成房租相對收入較高,其中北京、深圳、上海、三亞等四個城市 " 房租收入比 " 高於 45%,屬於租金嚴重過高城市。也就是說,這四個城市,租房者要拿出將近一半的收入支付房租。

承擔不起高房租的小李,最終租到一個月付 300 的地下室。屋子很小,隻容得下一張單人床,能活動的空間不到一平米,進瞭門就隻能坐在床上。頭頂便是下水道,半夜總能聽到咚咚的流水聲,有時漏瞭,整個屋子都是臭烘烘的。四面墻壁,沒有窗戶,又悶又熱。到瞭夏天,連電風扇都沒有,隻能忍著睡覺,半夜常被熱醒,汗流浹背。時間一長,被子都發黴瞭。風進不來,晾在樓道裡的衣服,好幾天也幹不瞭。

" 沒辦法,那會連吃飯的錢都沒有。" 當時一無所有的她,甚至連續吃過一個月的水煮蛋。有一次買瞭幾個掛在門上,不小心掉瞭下去,還得撿起來,扔到鍋裡,煮熟繼續吃。那會要是能在地鐵口買個炒餅,小李都幸福得跟吃瞭頓大餐似的。

苦中作樂隻是少數時候,通常情況是一屋子的孤獨。雖說地下一起住的,多數是跟她一樣剛畢業的年輕人,但 " 流動性大 ",人來人往,也就沒有深交,頂多打個招呼。有時想找人聊天,卻不知道找誰,累瞭想給傢裡打個電話,又怕父母擔心,報喜不報憂。下瞭班就隻能躺在床上待著,直到實在熬不過去,才會跑到廣場上透透氣,順便哭一下。

但她不曾想過離開這兒。因為出身農村的她,深知自己回傢後隻能務農。" 就是為瞭擺脫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才選擇出來打工,給自己一個更好的發展機會。"

有時她走出地下室,抬頭望到外面的高樓,除瞭心理落差之外,還有一些向往。" 當時就想著,我什麼時候就住到樓上就好瞭,哪怕是隔間也行,至少空氣好點。" 她還是覺得,一切總會好的。

"實在是莫有辦法"

樂觀的心態支撐著小李繼續在北京生活下去,直到現在她過上瞭自己想要的生活,租到樓上的房子,做瞭感興趣的工作。但同樣居住在天通苑地下室裡的莫老太,則打算在三天後回山東老傢,她總覺得自己不屬於這裡。要不是那場大病,或許她還在傢裡,跟老頭兒一塊兒種地,一輩子都不會來北京。

其實她隻有 67 歲,但看上去卻比實際年齡要老些。黑白交加的頭發,莊稼人常見的黝黑膚色,臉和手都爬滿瞭歲月和勞作留下的褶皺

原本一切都按部就班地進行著。老兩口忙著地裡的莊稼,兒子兒媳外出打工,雖然一傢子收入不高,但總還有些盼頭。隻要攢夠瞭錢,就把房子蓋起來,給孫子娶個媳婦。

但自打她的眼睛開始迷糊後,這個傢庭的未來也變得模糊不清。一開始總覺得是年紀大瞭,加上常年勞作的緣故," 不礙事,沒必要浪費錢 "。但慢慢地,她越來越看不清,走路會摔倒,切菜切到手," 再不看醫生就瞎瞭 "。這才在兒子的勸導下,開始治療。四年來,看瞭多少醫生,白內障總不見好,最終才踏上進京看病之路。

做完手術,花瞭一萬多塊錢,這是自傢地裡四五年的收入," 但在北京根本就不是錢 "。檢查前前後後要花上兩個月,她跟兒子住到小區的這個地下室裡。為瞭補貼傢用,兒子出去打臨時工,原本應該在床上休息的她,也偷偷跑到樓下撿垃圾," 攢點錢,混個饃饃吃 "。

每天五點多起床,喝瞭一碗芝麻糊後,她就開始拄著一根掃把柄,在傢門口的那幾個垃圾桶裡掏點紙板和飲料瓶,直到傍晚眼睛看不清為止。她眼睛不好,不敢走遠,累瞭就在停車棚底下坐著,一看到有人扔垃圾就立馬過去搜查。天氣熱的那幾天,流瞭一身汗," 那也莫有辦法,能怎樣 ",但一天下來,也隻能撿個七八塊錢。

雖然在地下室隻住瞭兩個月,但她還是覺得很長。在老傢總能跟街坊鄰裡 " 嘮嘮 ",但在這兒,她覺得樓上住的都是 " 有錢人 "," 跟他們能嘮啥 "。她沒想過有一天能住上去,也沒想過回山東前跟兒子一塊兒逛一次北京。即使她在這座城市的活動范圍,隻在那幾個垃圾桶附近,再遠一點就是醫院。

" 實在是莫有辦法,賺的少,花的多。你說莫有錢,在這兒怎麼生活?" 三天後,她就要離開這個地下室,離開北京,回到她的玉米地,再也不過來。

(陳銳海 / 央廣網)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