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市場不斷壯大,競爭也進入 " 下半場 ",開始瞭優勝劣汰。與此同時,越來越多新產品紛紛加入共享行列。共享經濟發展得如火如荼," 風口 " 的風力越來越大,這風究竟會吹來 " 創新 " 和 " 紅利 "?還是會吹走 " 資本 " 和 " 機會 "?
" 花式 " 共享究竟是資本趨利的 " 一時之快 " 還是新模式的 " 大膽創新 "?
共享單車市場開始 " 清場 "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CNNIC 的數據顯示,截至 2017 年 6 月,共享單車用戶規模已達 1.06 億,占網民總體的 14.1%,其業務覆蓋范圍已經由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滲透,融資能力較強的共享單車品牌則開始涉足海外市場。不過,在看到共享單車發展如火如荼的同時,其競爭也愈發激烈和殘酷。
今年 6 月起至今,已有悟空單車、3Vbike 和町町單車 3 傢共享單車企業相繼被曝倒閉,融資不暢、耗損率太高、無力運營等成為出局的主要原因。可見,共享經濟的風口吸引瞭越來越多的資本入局,但資本不是扶貧濟弱,如果實力不夠,盲目追風,也隻能是頭部企業在展望未來,尾部企業依然看不到明天,尤其是規模較小的企業。
其實,除瞭市場的優勝劣汰以外,政府也在逐步規范市場。各地一直在逐步出臺相關管理規定,近日,交通部等 10 部門又聯合出臺瞭《關於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在車輛標準化、平臺運營規范、停放投放等問題方面給出指引。共享單車市場正在逐步治理,這必然也會使得競爭更為公平,投機者和沖動者都將無法持久生存,更重要的是把握自身實力,在風口之下理性選擇。 " 國內首傢倒閉共享單車 " 悟空單車創始人雷厚義就反思道:" 小公司不適合追風口、追瞭也沒有用,小公司適合小切口、形成獨特價值!"
共享經濟遍地開花,創新業態層出不窮
站在 " 共享 " 風口上的除瞭發展壯大的共享單車,共享的汽車、雨傘、充電寶、籃球、圖書館、睡眠艙等創新業態也層出不窮,都想借著 " 共享 " 的 " 東風 " 大展身手。不可思議的是,像珠寶這樣的個人物品也被共享,不少共享珠寶平臺標榜 " 高端珠寶不再遙不可及 " 或 " 零壓力換戴輕奢品牌珠寶 "。正如國傢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主任張新紅的調侃:" 有能分享的終將被分享,到現在為止,隻有男朋友、女朋友是不能被分享的。"
其實,在這些創新業態中,有像共享充電寶等企業在風生水起,也有像共享睡眠艙、共享雨傘等企業則面臨著一些安全、法律等問題被迫 " 下架 " 的。共享經濟下的 " 花式 " 分享,究竟是資本趨利的 " 一時之快 " 還是新模式的 " 大膽創新 " 呢?專傢們的態度殊途同歸——共享模式的各種創新嘗試是值得鼓勵的,而最終能夠生存下來還需要市場和社會的考驗。
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蘇劍表示,新的業態,剛開始屬於嘗試和探索階段,多傢企業競爭很正常,因為誰也不知道哪個業態能夠存活下去,必須經過嘗試和競爭。理性在多數情況下是有用的,在剛剛初創的時候,並不一定有多大用處,所有剛進入這個行業的人都是在賭。從長期來看,共享經濟的范圍會越來越大,這是一個趨勢。
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諸大建認為,現在共享很 " 時髦 ",但不是每種 " 共享 " 都是有穩定、長期需求的,也不是每個套上 " 共享 " 的新事物都有創新點,還是要經過市場和社會的檢驗。
如何創新,讓未來 " 花式 " 分享?
OFO 聯合創始人張巳丁說," 所謂‘風口’ , 可能是一些幸運或機遇 , 最重要的是踏踏實實 , 有更好的創業方向 , 並且持續努力 , 把這個方向做大做強。如果不努力而隻是等時機到來 , 想去撞‘風口’ , 我覺得是徒勞。" 那麼,這些在共享的 " 風口 " 下誕生的新生企業該如何努力去變強變大呢?
首先," 選題要好 " ——把握 " 共享 " 的創新方向。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曉華看來," 共享 " 需要滿足三個條件:一是高頻次的使用率;二是能夠形成標準化的運營模式;三是產品需要智能化,實現與後臺的實時通訊。" 制造業將成為未來共享經濟的主戰場。" 中國社科院財經院互聯網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勇堅更為 " 精準 " 地做出自己的研判," 共享制造能充分利用閑置生產設備,降低企業成本,信息精準對接,推動制造業實現轉型。" 張新紅展望下一個 " 風口 ",教育、醫療、知識、物流、技能等眾多領域都有很大的共享空間。
其次," 文章也要做好 " ——讓共享實現企業與用戶雙贏。
中國金融智庫首席金融學傢、中國金融傢俱樂部主席宏皓說,共享經濟的本質其實是弱化 " 擁有權 ",強調 " 使用權 ",借助人與人的信任,以及技術流程優化資源配置,並達到成本的最低化。因此,要真正把共享做好,就應該如《人民日報》時評所言,對創業者來說,在商業佈局的同時,更應該註重線下服務,尤其是向用戶提供良好體驗,否則辛苦搶占的先機有可能得而復失。
另外,諸多專傢也提出,實現真正完全的共享經濟,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動,也需要社會信用體系等配套措施的完善。在政府、企業、個人等層面,還有大量社會資源有待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