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 8 月 17 日報道,今年 9 月份,中國新一批入學的中小學生將迎來新版 " 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 "。這是白話文興起後,中國語文教材的第七次 " 大換血 "。
新版 " 部編本 " 教材編寫從 2012 年 3 月啟動,歷時四年,於 2016 年獲批準投入使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去年新教材在一年級和七年級中發行並投入使用,新教材在一年級投入使用范圍達 50%,七年級約 60%。從今年起," 部編本 " 教材將成為統編教材。
圖為一年級、七年級新舊版教材對比(左為新版教材) (圖片來自網絡)
本次 " 部編本 " 教材最引人關註的變化之一是古詩文篇目的大幅增加。小學一年級課本首次加入瞭古詩,整個小學 6 個年級 12 冊共有古詩文 132 篇,平均每個年級 20 篇左右,占課文總數的 30% 左右。與原有人教版教材比,增幅達 80% 左右。初中 6 冊選用古詩文的分量也增加瞭。
在此之前,文言文已經歷瞭在語文教材中的 " 變遷 "。20 世紀初,中國文化界發起白話文運動,文言文退出小學課堂,減少瞭在初中教材中的比例。新中國成立後,文言文比例又歷經起伏。上世紀 70 年代末,文言文又開始以較大規模進入小學教材,而中學語文教材中文言文比例曾上升至 22%。
本次教材變更消息公佈後," 語文教材文言文比例飆升 " 成為中國網絡熱議的焦點,大多數網友對此表示瞭支持。
新浪微博用戶 " 苦口良藥 " 表示:" 增加一些古典詩歌名篇還是好的,古文的文學性比許多現代的文章更濃。中小學的時候多學些,有助於國人對歷史的瞭解、增強民族自豪感,明白中國的底蘊。"
也有部分網友擔憂,文言文比例增長後又將增加小學生背誦課文的壓力。低齡年級學生難以理解古文的涵義,要求背誦為主的學習方式能否學習到古文的真正精華?
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教授、古代漢語研究學者李傑對新華社記者表示,低年級小學生處於人生第一個汲取階段,思維活躍、興趣廣泛、接受學習能力較強,此時適當引入一些古文教育,可以為日後的文言文學習和涉獵打下良好基礎。
江蘇省金湖縣實驗小學語文課堂上讀書的小學生(圖片來自新華社)
" 文言文的學習吸收需要一個過程,不能急功近利。熟讀背誦的要求更適合低年級古文的教學,對於增加孩子的識字感、培養語感和文學審美力、激發學習興趣有著重要的作用。" 他說。
一位網名為 "jkmnbgchvv" 的小學老師提道:" 在課堂上,相較於普通課文,講文言文或古詩更能吸引孩子的興趣。在古文講解中穿插許多歷史故事,名人軼事,也讓他們拓寬視野。"
湖南、廣東、四川、浙江等部分省份在 2016 年首批使用瞭新版教材,《三字經》、《論語》等在一年級課本中出現。
8 歲的李昕凌就讀於浙江衢州某小學,去年她成為中國第一批使用新教材的小學生之一,在昕凌看來 " 文言文不難,讀起來很好玩 "。
李媽媽告訴記者:" 昕凌從幼兒園大班開始我們就讓她每天跟著傢裡的電視讀古文。好多古文她現在都能背下來瞭,小學課本上的古文對她來說沒什麼壓力。"
" 老祖宗的東西不能丟。" 這是李媽媽讓孩子早早學古文的原因。她認為,獨生一代的孩子有一些自私嬌慣的行為,希望孩子能夠學習到古文中的禮儀和品德,從小明辨是非,學會約束自己的行為習慣。
" 古文既能熏陶孩子的文化素養,又能教他們許多禮儀道德。" 她說。
把古文作為傢庭早教的一部分已成為一些中國傢庭的選擇。執教小學語文 10 餘年的朱老師表示,傢庭對古文啟蒙教育的重視是支持小學教材古文增加的基礎。
她說:" 現在的孩子普遍在入學之前就已經接觸過古文瞭。很多傢長會選擇古詩、《論語》、《三字經》作為孩子早教的一部分,一年級增加的古文對很多孩子來說其實是傢庭教育的延續和過渡。"
與語文教材 " 文言文比例飆升 " 相呼應的是近年來不斷掀起的 " 漢語熱 "、" 國學熱 "。在中國,各類 " 國學館 "、" 儒學館 " 方興未艾," 儒學校園 " 成為許多中小學熱誠打造的 " 校園名片 "。
2017 年 2 月,以 " 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 為宗旨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斬獲 12.3% 的高收視圓滿收官,節目累計收看觀眾超過 11.63 億人次,引發全民 " 自考 " 古詩詞。
圖為中國詩詞大會參賽選手答題(圖片來自網絡)
李傑認為,社會令人矚目的 " 古文熱 " 現象是國學教育的成功,也是民族文化自信增強的表現。
" 文言文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階段性載體,對文化傳承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受到認可和重視,這說明中國傳統文化正走在復興之路上。" 他說。
(記者陳楊園 任沁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