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東懸崖上的騾馬幫

08-19

在交通日新月異的今天,巴東長江邊的大面山仍存在著一種古老的運輸方式——騾馬幫。他們千裡迢迢從廣西趕到湖北,不是來表演節目,而是來支援巴東建設。山路陡峭,江河奔流,篤篤的騾蹄聲夾雜著趕騾人的吆喝 …… 這些看似壯觀的場面,卻是這些趕騾人每天的生計。

有人說,長江在巴東大面山打瞭個盹,形成大轉拐,這便是巫峽口。長江在這裡呈 90° 轉拐,以曲折、幽深、秀麗而聞名世界,巫峽口也由此成為 1980 年發行的第四套 5 元人民幣的背景圖。作為俯瞰巫峽口的絕妙地點,大面山也成為瞭來巴遊客領略長江壯美的必選地。圖為:大面山上俯瞰長江。(巴東縣旅遊局供圖)

2017 年,巴東投資 2000 萬元在大面山打造瞭一條長約 3400 多米的遊步道,遊客可以從縣城直接步行到山頂。爬上大面山,巫峽口就在腳下,長江如玉帶鑲嵌於眾峰之間。在此可覽長江第一拐、觀巫峽雲海、賞三峽紅葉、攝峽江落日金龍、瞰高峽平湖巴東新城全景。圖為:正在山間行走的騾馬隊,遠處即為巴東新城區。

由於山體陡峭、土質松軟,現代化的運輸工具根本無法到施工現場,修建遊步道的材料運輸全靠騾馬。為瞭修建遊步道,承包商從全國廣招騾馬隊前來助力。圖為:騾隊集結,趕騾人裝砂石忙。

現在工地上的這支騾馬幫來自廣西隆或鎮,由 10 多個人和 45 頭騾馬組成,成員多來自同一個傢族。每天凌晨 4 點,這些趕騾人便起床喂騾馬,進而開始一天的工作。中午休息 3 小時,然後幹到傍晚收工。圖為:正在忙著裝砂的騾馬幫。

騾馬幫每天的任務便是將修建遊步道所需的水泥、砂石、鋼筋等材料負重運送到相應工程點。長江邊上的大山山勢陡峭,輕裝上陣的人爬上去都很吃力,更別提負重的騾馬。騾馬走走停停,趕騾人也隻得隨著騾子的節奏緩慢行走,腳下的土塊被他們踩得 " 沙沙 " 作響。圖為:行走在林間的騾馬幫。

騾馬是騾馬幫運輸材料的主力,它是驢和馬交配而成的牲口,身兼驢和馬的優點,深受趕騾人的喜愛。在山裡運貨,騾馬一次可以馱三五百斤,一頭騾馬至少頂四五個人。圖為:正在長江邊高山樹林中運輸材料的騾馬隊。

騾馬幫的工作人員行走在遊步道上時,都必須格外的小心,因為腳邊便是百米陡坡和滔滔長江水。圖為:正在懸崖上行進的騾馬隊,不遠處為巴東縣城。

因為地質構造原因,巴東大面山山體陡峭,有些路段濕滑,坡度達到 70 多度,騾馬腳下很容易打滑。行進途中,所有騾馬的鞍繩相互連接,一旦一頭騾馬在坡上打滑,整個騾馬隊都可能人仰馬翻。圖為:在運輸途中,幾匹騾馬失足滑下遊步道,趕騾人立即跳下去拉住瞭騾馬。道路的下方便是滾滾長江。

山上的路陡峭,且多為碎石路,人腳踩在上面,被硌的生疼。在運送石料下山過程中,一匹騾馬的腳被碎石劃傷瞭。

據騾馬隊隊員粗略估計,從 7 月初接手巴東遊步道建設項目到 8 月中旬,他們的騾馬隊已經運送瞭近 600 噸的物料。圖為:行走於 70 度陡坡上的騾馬隊。

據承建工程的巴東興東建設公司員工介紹,前前後後來瞭多支騾馬隊,但都因地勢陡峭、工程難度大而離開。最後,廣西的騾馬幫來到後,憑借吃苦耐勞的精神,將工程硬是扛瞭下來。目前,整個遊步道建設所需的材料大多交給瞭該 " 馬幫 " 來運輸。圖為:正在 " 卸貨 " 的趕騾人。

" 我們吃得瞭苦,再加上這工程需要大批騾馬,而我們具備這個實力。" 一名廣西騾馬隊的隊員說," 不過,這山真是難走 "。圖為:山路難走,更換馬蹄鐵已成為常態。

26 歲的盧萬朋擁有 12 頭騾馬,是這個馬幫的負責人,今年是他帶隊的第六年。讀書時看到村裡有人通過騾馬隊致富,盧萬朋深受影響。19 歲從初中畢業後,他便跟著親戚在外接活。今年 7 月,他獨自帶隊接下巴東遊步道材料運輸的活。去年,盧萬朋靠趕騾馬賺瞭 45 萬元,這也是他迄今為止賺得最多的一次。

盧萬朋的妻子楊婷婷也跟著來到瞭工地上,裝砂,卸磚,趕騾 ... 男人幹的活兒,她幾乎都能幹。當被問及為何不選擇外出打工時,她說舍不得讓老公一個人辛苦。雖然現在工作苦累,但能跟老公在一起,她覺得很滿足。現在夫婦倆的願望就是為自己上幼兒園的孩子營造舒適美好的成長環境。

28 歲的盧萬裡是 3 個孩子的爸爸,曾參與電視臺關於馬幫的專題片拍攝,是片子的主角之一,這也成瞭他引以為傲的談資。初中畢業後,他也曾外出打工。因為工資低、不自由,他便幹起瞭馬幫,鼎盛時期擁有十幾頭騾馬。現在,他手裡隻保留瞭 6 匹騾馬。" 騾馬太多瞭的話,開銷大,人也累。" 萬裡說。

盧萬明今年 29 歲,從事馬幫已 10 年。最初跟著父親一起做,後來和堂兄弟們一起接活。去年,他和盧萬朋在浙江接工程,他損失慘重,摔瞭 4 匹騾馬。" 心在滴血,摔死的是馬,疼的是我心!" 盧說。現在,他跟妻子打理著 7 匹騾馬。" 現在沒其他念想瞭,把兩個小孩養到 18 歲成年就是我的目標!" 盧萬明說。

32 歲的盧建庭年輕時四處打工沒賺著錢,便跟著哥哥幹馬幫到現在已 8 年多。他笑稱除瞭沒出國外,自己的足跡幾乎遍佈瞭大半個中國。常年在外,在兒女的成長過程中,盧建庭缺席瞭很長時間,這讓他感觸很深。為此,他計劃明年轉行,在傢多陪下傢人。現在,他已賣掉大部分騾馬,另留 3 頭在身邊。

在盧萬朋的傢鄉百色市隆或鎮,騾馬幫已經成為瞭一個產業。當地人從雲南、貴州買回騾馬組成騾馬幫承接工程。圖為:正在林間行進的騾馬幫。

他們辛苦賺錢的同時,也為當地帶去瞭可觀的資金流。" 光毛利潤,鎮上所有的騾馬隊一年估計能帶來上億的資金 " 盧建庭的哥哥盧德說道。據瞭解,盧德趕騾馬趕瞭十幾年。圖為:正在卸貨的趕騾人。

對於騾馬幫來說,哪裡有錢賺就哪安傢。盧萬朋的騾馬隊在過去的幾年中,先後去過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參與瞭杭州西湖、雁蕩山等景區的建設。工程多的時候甚至一年到頭難回傢一次。圖為:騾馬幫租住在工地附近的農傢,一日三餐自己負責。

騾馬隊購買一頭騾子的平均成本在一兩萬左右,遇到好騾子時,購買成本隨即水漲船高,有時能高達 3 萬多。圖為:出工幹活時,一匹騾馬趁主人不註意,滾在黃土上撒起歡來。

" 騾子每日三餐,主要吃玉米、麥麩,一匹騾子每頓要吃 8 斤左右糧食,12 匹一天開銷大概要數百元。而且我們每天還得上山割十幾捆草給騾子們吃。有事做還好,因為能賺錢。沒事做時就相當於一直在虧損。" 盧德說。圖為:盧德正在給騾馬喂食野草。

對於這些人來說,騾馬就是他們謀生的命根子。他們自己過的再辛苦,也會優先保障騾馬的生活。" 畢竟我們賺錢就靠騾馬瞭!" 一名騾馬隊隊員說。圖為:一匹騾馬腰部受傷,隊員們晚上買來白酒澆在其腰部,用酒火灸法為騾馬療傷。

離傢久瞭,難免會想傢。得益於日新月異的科技,讓這些騾馬隊員可以通過手機與傢人聊天來緩解思鄉之苦。圖為:晚上,楊婷婷在巡查馬圈的間隙,用手機和傢裡人聊起瞭天,詢問孩子的情況。

現在,騾馬隊的隊員最擔心的就是無事可做和騾子死亡。騾馬隊靠做事賺錢,如果沒事做,就意味著他們的收入會大大減少。而騾子死亡,就意味著他們要投入更多成本買新騾馬。圖為:一匹騾馬在工作時突然發狂,立馬受到盧萬朋的 " 教訓 "。盧萬朋說在工地上必須讓騾馬知道誰是主人,這對雙方都好。

7 月以來,盧萬朋的騾馬隊已經摔瞭 4 匹騾馬。其中,一匹騾馬死亡,三匹騾馬受傷,這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損失。圖為:騾子食量大,一停下來就不停覓食,連工地上的木板都不放過。

談及未來,以盧萬朋為首的年輕人表示,他們會繼續做下去。因為隻要有事做,收入還是非常可觀的。眼下,年輕人苦惱的是如何把騾馬隊宣傳出去,進而能接到更多的活。為瞭推廣,盧萬裡曾嘗試過視頻直播騾馬隊,但最後還是放棄瞭,他覺得視頻直播是女生的天下。圖為:正在絕壁上行進的騾馬幫。

由於之前經手工程的幾支騾馬隊未能按工期完成既定工作,導致盧萬朋騾馬幫的工期延長。" 沒關系,現在苦點,以後就好過點!" 盧萬朋說道。圖為:正在行進的騾馬幫,不遠處便是他們參與修建的遊步道。

圖 / 文 湖北日報網出品

8 月初的巴東縣城,悶熱絲毫不遜於武漢。距縣城不遠的大面山,雖說海拔高出江面七八百米,但烈日當空時,地表溫度能達 40 度左右,仍能曬得人煩躁不安。

來自廣西的 " 馬鍋頭 " 盧萬朋和他的騾馬幫便奮戰於此。

" 最熱時,感覺嗓子都冒煙瞭!" 盧萬朋笑著說。常年在外趕騾馬,小盧皮膚黝黑,身體精瘦,一般人很難把他和 " 馬鍋頭 " 聯系起來。" 前段時間為瞭避開高溫,凌晨 4 點就起來幹活。" 小盧說。

除瞭高溫外,騾馬幫還要經歷生死的考驗。大面山山高坡陡濕滑,土質疏松,對於騾馬幫來說,在此作業如同行走在生死邊緣,稍不留意便有可能滾下山崖。

路之險峻,盧萬朋深有體會。自 7 月以來,他們已摔瞭 4 匹騾馬。要知道,騾馬對於趕騾人來說是其身傢之一。因此,趕騾人十分在意騾馬的安全。" 有段路坡度達 70 多度,騾馬馱著砂石往上爬時,根本爬不上去,隻能跪著用腳不斷地刨。我們當時心都是懸的,生怕騾馬翻瞭下來。" 說起險情時,曾目睹騾馬幫工作的向仕波至今心有餘悸。

不過好在隊員都練就瞭過人的膽識,遇險情大都能化險為夷。

在盧萬朋的團隊中,年輕人占瞭很大比例。

" 這快成常態瞭。生意比較難做,加上累,很多人幹到一定年齡就不想做瞭。有的因為攢瞭錢,有的則是完成瞭任務,所以想活的輕松點。年輕人就不一樣啦,有勁頭!" 盧萬朋的叔叔盧德說,他口中的任務即將子女撫養成人。現年 38 歲的盧德,大兒子已成年並開始賺錢養傢。現在,他除繼續供養老二外,已開始著手為養老做準備。

" 我們正是用錢時,又沒其他手藝,隻能幹這個!" 盧萬明說,他已是兩孩子的爹。" 老大 6 歲,正上幼兒園,一切開銷加一起,花錢如流水,不拼命賺錢不行啊!" 盧萬明一臉無奈。

騾馬幫成員平時分散在全國,各幹各的活。隻有遇到工程需要很多馬匹時,才會帶著騾馬趕來助陣,那陣仗頗有 " 一支穿雲箭,千軍萬馬來相見 " 之勢。

自去年 12 月開建伊始,已有多支騾馬隊接手過運輸的活,但都因實力不夠未能完成任務,使得建設工期延長到瞭今年底。幾經周折後,活兒落到瞭盧萬朋手裡,他隨即組建瞭現在的隊伍。" 照現有進度,至少需 60 多頭騾馬!這些馬年底估計能帶來 200 萬收入。" 盧德說。

作為 " 馬鍋頭 ",盧萬朋對工程安排十分在意,甚至 " 錙銖必較 ",這讓很多人覺得他 " 精 "。面對非議,小盧很淡定," 幹這行危險,我是總負責,在保障進度的同時,必須為騾隊爭取權益 "。

哪裡有活哪裡安傢,已是騾馬幫生活常態。如果今年不能按時完成任務,騾馬幫的春節很有可能就在長江邊度過瞭。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