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大傢講個故事,前幾天發表於《人民日報》副刊。故事的主人公,是名 85 歲的老兵。
他經歷過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等戰役,一枚枚軍功章記錄著湮沒於歷史深處的槍林彈雨和戰火硝煙;他年近八旬接觸網絡,用殘損的手指一字一句敲出戰爭歲月的真實過往,傳遞赤誠堅定的理想信念,成為年輕人心目中追崇敬仰的 " 大 V"" 網紅 "。
他是 " 老兵尹吉先 "," 一棵拒絕老去的白楊 "。
1
軍功章
如果時光可以被收納起來,尹吉先前半生最壯烈也最自豪的那段人生,都存放在那個巴掌大的小佈袋裡。
他將小佈袋裡的物件抖落,仿佛是打開瞭一個魔盒,硝煙、戰火、轟鳴、鐵與血的氣息從中彌漫開來,充塞瞭他略顯局促的臥室。
小佈袋裡裝的,是尹吉先的軍功章。
淮海戰役紀念章是一個小小的金色胸章,紅色五角星、交叉的兩挺紅色步槍," 淮海戰役紀念 " 六個紅字醒目地浮雕於其上,當日的鮮紅已被歲月沉淀成暗紅,熱烈而又凝重。
生於 1932 年的尹吉先當時還是個毛頭小子,隨所屬 27 軍 81 師參加戰鬥,一次又一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他曾看著自己戰友的頭部被飛來的子彈射穿,一切就發生在自己眼前。這位戰士倒下後還有一口氣,尹吉先想要把他送到己方包紮所裡,但頭頂子彈紛飛,根本無法扛起一個人行走,最後尹吉先把戰友放在一件軍大衣上,拖著這件軍大衣匍匐前進,將戰友送到瞭包紮所。
另一次,正在挖戰壕的他突然遭遇瞭敵人的火力,他本能地撲進尚未完工的戰壕,但是戰壕太淺,躺進去時他分明感覺到自己的後背還暴露在槍林彈雨中。有那麼一瞬間他清晰地感覺到自己被擊中瞭,所幸的是子彈隻是從側面射穿瞭他厚重的棉大衣。
黃銅色的渡江戰役紀念章上,刻著千帆怒濤之下一位持槍沖鋒的解放軍戰士。在尹吉先的記憶裡,這場戰役卻浸著濕冷的水的記憶——
渡江戰役中,尹吉先所屬部隊向上海進發,部隊渡過長江時有軍馬不肯上船,尹吉先拉著馬轡頭把馬向船上拽,卻冷不防被軍馬甩進瞭長江。尹吉先渾身濕透地渡過瞭長江,卻又趕上瞭接連不斷的梅雨天氣,接下來的一個月,沒有穿過一天幹衣服,尹吉先和他的戰友們,每一刻都像浸在陰冷的江水之中。
抗美援朝紀念章,它的綬帶已經褪色瞭,主體的紅色五角星,紅色的部分也剝落瞭不少。這尤顯滄桑的外表,暗示著這場被後世視為 " 打破美軍神話 "" 揚眉吐氣 " 的光榮之戰背後,有著難以言喻的慘烈和悲壯。
尹吉先的記憶註目於最為艱難的五次戰役,戰前動員之後回到班上,尹吉先的班長給每位戰士發瞭兩根白佈條,讓他們寫上自己的姓名、傢人姓名和地址,一條縫在衣服裡側的左邊,一條縫在褲子裡側的右邊。班長說,這樣不管最後是剩下上半身還是下半身,都能認出是誰。
即便這樣,尹吉先還是追問瞭:要是整個人都被燃燒彈燒光瞭呢?被重機槍打爛瞭呢?班長說,那隻能算失蹤。尹吉先不高興瞭,一是想到瞭會死,二是擔心如果戰死瞭算作失蹤,和逃兵畫等號,丟人。
於是他和崔克登、張吉龍、劉玉堂三個戰友商量好,記下瞭彼此的姓名和傢人住址,最後誰活著回去瞭,都要到沒回來的戰友傢知會一聲,說他犧牲在戰場瞭,光榮瞭,沒丟人。
一周後,劉玉堂在渡漢江時遭遇瞭美軍的飛機掃射,中彈後被江水沖走," 失蹤 " 在戰場上;一個月後,張吉龍和尹吉先一起被困在美軍的炮火之中,爆炸後的硝煙裡溫熱地滴落在尹吉先身上的,是戰友的血和腦漿 …… 隻剩崔克登和尹吉先一起活著離開瞭朝鮮。
除瞭這三位戰友,尹吉先還記下過許多並肩作戰過的戰友的姓名和通聯地址。小本子的內頁用鋼筆寫著 " 於朝鮮留念。1955.10",封面印著四個手寫體大字 " 和平日記 ",下面是線描的天安門和莫斯科救世主塔樓,二者比肩而立,一隻銜著橄欖枝的和平鴿,正從這滿目瘡痍的封面飛過。
尹吉先將這些軍功章收回佈袋。硝煙與戰火,一瞬間也從這個空間中消失瞭。廚房正傳來飯香,樓上的住戶快刀剁著肉餡。
如今,早已退休的尹吉先和所有人一樣安享著和平的生活。和其他人不同的是,那些為瞭和平流過的鮮血裡,有他自己的一份。
2
" 網紅 "
85 歲的尹吉先高大挺拔,說話聲音洪亮,語速很快,中氣十足。與人握手時,手臂上肌肉線條依稀可見。若是相熟一些的人,就知道他實際的年齡,也知道他是老兵,但未必認識 " 老兵尹吉先 "。
這個看起來直白無奇的偏正短語是一個網名。在國內極具影響的網絡問答社區 " 知乎 " 上,用戶 " 老兵尹吉先 " 有 109480 個關註者,他所回答的問題一共收獲瞭 236479 次網友的點贊支持,這些數字至今還在不斷上漲。
按照時下流行的說法," 老兵尹吉先 " 是一名 85 歲高齡的 " 網紅 "。
知乎上關於戰爭的問題和回答很多,但來自戰爭親歷者的 " 現身說法 "," 老兵尹吉先 " 目前是獨一份。與戰場經歷直接相關的問題是 " 老兵尹吉先 " 主要的答題領域。
在問題 " 戰爭有多殘酷 " 的回答裡,尹吉先回憶瞭抗美援朝戰爭五次戰役第三階段,寫戰士們 " 餓極瞭從死人身上尋找點吃的 "" 早晨用大葉樹葉子上的露水擦擦嘴,或是用舌頭舔舔樹葉子上的露水 ",寫在前線醫院 " 傷員的胳膊隻有一塊皮連在身上,不小心胳膊丟瞭 ",寫自己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這個答案他寫瞭 2500 多字,收獲瞭 8000 多次 " 點贊 "。
而在問題 " 戰爭時沖在前排的士兵幾乎是必死的,為什麼還是會義無反顧地沖殺 " 中,尹吉先回答:" 你問:戰爭時沖在前排的士兵幾乎是必死的。我說不一定。在戰場上離敵人 200 米之內的戰士,隻受槍支威脅,可以爬、滾,躲開。離敵人 200 米至 1000 米之內受小型炮的威脅,爬滾都危險;1000 至 10000 米受大中口徑的炮威脅。10000 米之外受飛機威脅。可以說進入戰爭年代,沒有一處是安全的。"
這個回答,被網友稱為 " 隻有親歷者才能說出的答案 "。
" 影視劇裡的戰爭和真實的差多少?" 尹吉先回答,電影裡 " 有喝酒的,有搞對象的,實際上朝鮮戰場上都沒有這些,我知道軍隊就不準喝酒,隻知道這一個小時我活著,下一個小時就不保險,哪裡有心思搞對象 "。
和大多數長輩一樣,尹吉先也喜歡和年輕人討論信仰和價值觀,比如 " 相信共產主義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尹吉先回憶瞭自己小時候給地主打短工的生活,一傢人吃不飽飯,差點把小女兒拿去換糧食;還回憶瞭自己一次偷吃傢裡的白薯幹差點把自己噎死。
"1949 年志願申請參加共產黨。我在黨的宣誓大會上說:我信仰共產主義,遵守黨綱、黨章,誓死為共產主義、為人民的利益而奮鬥。從此我工作積極,作戰勇敢,時刻想著我是個共產黨員,感覺光榮。"
" 老兵尹吉先 " 的 " 爆紅 " 引來瞭許多質疑者,有人提問 " 老兵尹吉先到底是不是營銷號?" 尹吉先隨即曬出瞭自己的預備役軍官證、1949 年解放上海的照片,還有 1959 年離開軍隊前的戎裝照。
被問到 " 目前為止,你做過最讓自己自豪的事情是什麼 " 時,尹吉先這樣寫道:
" 我上過三年學,15 歲當兵在前線作戰 13 年沒有死,到郵局押運郵件,在火車上 30 年。我 79 歲學習漢語拼音,能在電腦上打出我的一生的主要經歷。感覺自豪。"
3
坎坷
尹吉先的身份並沒有給他帶來一帆風順的人生,他的人生伴隨著新中國的探索之路,一路坎坷,風雨而行。
1958 年,回到國內的尹吉先,被派去就讀位於張傢口的 " 速成中學 "。在入學之前,他回瞭一趟老傢,親見瞭農村 " 大躍進 " 中的種種怪象。尹吉先想:我當兵為瞭什麼?就是為瞭讓大傢吃飽飯、求解放。回到速成中學,尹吉先在班會上坦率地講出瞭他的見聞," 怎麼聽到我就怎麼說 ",書記員讓他在發言記錄上簽字時,他一點都沒有猶豫。
然而當尹吉先再看到這份材料時,是在批鬥自己的大字報上。" 鐵證如山 ",他被定性為右派。但尹吉先心裡不服氣,他相信自己沒做錯。
尹吉先背著 " 右派 " 的名聲轉業到瞭北京郵電局,那段時間,暈車加上勞累讓尹吉先吃什麼、吐什麼,整個人枯瘦下去。
在那樣艱難的年月裡,尹吉先老兩口帶著五個兒子,住在郵政局的一處營業廳裡,四十平方米,七口人。每一個兒子結婚,尹吉先就從這四十平方米裡分出一小方,打上隔斷,作小兩口的新房。等到四十平方米全部給兒子們分完瞭,尹吉先就在屋外又搭瞭一個三平方米的小棚子,和老伴兩個人,一住又是許多年。
1990 年,尹吉先退休瞭。老伴沒有工作,尹吉先微薄的退休金,根本無法讓他們安享晚年。年屆六旬的尹吉先隻能選擇出去打工補貼傢用,做起瞭焊工。上百公斤重的爐箅子,尹吉先負責焊接,另有兩個工友搬運。
工作很累,但他更見不得別人受累。一個負責搬運的工友累瞭,尹吉先便去搭把手,卻在放置爐箅子時一個失誤,上百公斤的爐箅子直砸在尹吉先的右手食指上,那歷經槍林彈雨依舊忠於職守的手指,在生活的重壓下應聲而斷。
直到今天,尹吉先每一次敲擊鍵盤、點擊鼠標的時候,那殘缺一節而尤為不便的右手食指,都仿佛在提醒著他往日的艱難。
4
" 觸網 "
2009 年,尹吉先在孩子的引領下,第一次推開瞭互聯網的大門。
在那個互聯網信息泥沙俱下的時代,尹吉先看到,不知道是什麼人,對他親歷的戰爭和歷史誇誇其談,信口開出一條滔滔大河,捏造、詆毀、抹黑 …… 不著邊際的言論卻引來許多追捧和點贊。但曾親身置於那段歷史中的尹吉先,卻隻能啞巴似地看著,什麼也說不出,更談不上反駁——他甚至連如何在網上回復,都不是很清楚。
如果真相沉默,喧鬧的謊言就會慢慢變成真相。尹吉先坐不住瞭。79 歲時,尹吉先開始學習漢語拼音和打字,邁出瞭在網上發出聲音的第一步。
他最早的網絡 " 陣地 " 選擇瞭新浪博客,曾寫下瞭長長短短的三百多篇文章。尹吉先的文筆算不上好,有時連字面上的通順都有問題,但他的閱歷是他獨一無二的財富。像《我聞到香水就想起朝鮮的烈士》,寫他在朝鮮戰場收殮烈士們的遺體,用香水掩蓋令人難以靠近的屍臭,直白到有些粗陋的文字,卻比婉轉的 " 花活兒 " 更有震撼心靈的力量。
在博客上筆耕不輟的尹吉先逐漸吸引瞭許多人的關註,網友 " 浮生未半 " 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的引導下,尹吉先來到瞭 " 知乎 " 這塊新的 " 陣地 "。
在一群年輕賬號中間,尹吉先顯得有些特立獨行。他的知乎賬號 " 職業經歷 " 一欄填著 " 中國人民解放軍 · 0 字第 538452 號軍官 "," 教育經歷 " 一欄填著 " 初中 · 戰爭 ";" 個人簡歷 " 一欄則原原本本地記錄著自己從小學入學到退休的全部經歷,時間精確到月,一如檔案般精準。
在這個匿名為主流、人人提防著自己的個人信息外泄的互聯網上,尹吉先如此 " 赤膊上陣 ",真的不怕 " 人肉 " 嗎?尹吉先說,我說的都是實話,所以我什麼都不怕。
而與尹吉先交流的年輕網友中,客客氣氣者有之," 拍磚 " 乃至出言不遜的也不乏其人,但這不太影響尹吉先與年輕人交流的興致。他說,看到這些年輕人讀書、出國留學,就看到瞭自己和戰友們當年出生入死的意義所在,很開心。
5
後記
如今的尹吉先,每天上網、寫東西。上午兩小時,下午兩小時,晚上兩小時,看似 " 網蟲 " 的背後,有著和 " 網蟲 " 大異其趣的、老派而固執的紀律性。他並不 " 宅 ",運動鍛煉是他的另一大愛好:馬拉松、爬山、競走 …… 又頗有些城市中產的趣味瞭。
除此之外,他還在 " 老年大學 " 學習視頻剪輯和 Photoshop。他很開心地展示著自己制作的小視頻,隻是很簡單的配樂幻燈片,素材大多源自他已經褪色的舊照片,雖然簡單,但想到這出自八旬老人之手,又讓人心生敬意。
在這日復一日的 " 非典型 " 老年人日常中,尹吉先身上的 " 老派 " 和 " 新潮 "、" 老兵 " 和 " 網民 " 產生著奇妙的化學反應,而最終生成的那些文字,恐怕任誰也無法無視。
實際上," 浮生未半 " 和其他一些熱心網友,正努力整理尹吉先的文章,希望能夠結集出版。但在這個網紅自傳和雞湯讀物一本接一本面世的市場中,尹吉先回憶錄的出版卻顯得有些艱難。
拜訪尹吉先的那個下午,離開時尹吉先堅持要送我到地鐵站,讓一位八旬老人相送我心有愧意,但他與年齡不相稱的體魄和精力卻讓我無從拒絕。在地鐵站前分手後,我回頭望去,夕陽中尹吉先的身影在疲憊的下班人流中依舊突兀而挺拔,就像混凝土叢林中一棵拒絕老去的白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