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報評論員 溫瓊
蘇格拉底告訴我們,未經審視的生活不值得過。看著當下喜好 " 葛優癱 " 表情包、熱衷 " 我想我差不多是條廢咸魚瞭 "、" 頹廢到憂傷 " 等網絡流行語的年輕人,一些民眾心裡不免犯著嘀咕,他們究竟對生活、對工作、對現狀有著清晰的認知嗎?而從最近刷屏的 " 我們是誰 " 漫畫來看,顯然是多慮瞭。
當然,這隻是打趣的說法。" 我們是誰 " 是哲學上的終極之問,而在該漫畫的演繹下,形而上的群體性命題轉化為塵世的個人之問,這也讓 " 我們是誰 " 可以容納各個群體、各行各業,人人都有話說,都能夠借以自嘲。
粗獷的線條,咆哮的問答,直白的邏輯," 我們是誰?甲方!我們要做什麼?不知道!什麼時候要?現在要!" 這幅漫畫本來在廣告圈廣為流傳,既包含乙方對甲方的吐槽,也成瞭不少甲方的 " 自黑 "。隨後,漫畫經過各行業夥伴腦洞大開的改編後,又被賦予瞭更多內涵,這種改編甚至已經超出瞭行業本身,比如 " 我們是誰?胖子;減肥為瞭什麼?穿好看的衣服;為什麼不減瞭?買不起 ",這些讓人明白你的 " 不幸 " 總有人同樣在承受,原來 " 不幸的人都是相似的 "。
有人認為帶有 " 我們是誰 " 之所以能夠呈現病毒式蔓延,就在於它帶有濃鬱的喪的特點,迎合瞭當下流行的所謂的 " 喪文化 "。比如有聲音就認為 " 我想我差不多是條廢咸魚瞭 "" 什麼都不想幹 "…… 乃至於此次 " 我們是誰 " 的廣泛傳播,凸顯瞭當下年輕人不想工作、漫無目的、情緒低迷、欲望低下的頹廢心態。
但事實或並非如此,縱觀 " 我們是誰 " 的各種版本,它們更多指向的是自嘲和壓力的排解,並不等同於負能量。但這種壓力緣何產生?是客觀現實所致,還是自己心理主觀原因,這個不得而知。而 " 我們是誰 " 深一層地挖掘出 " 喪 " 的緣由,在一幅幅咆哮問答畫面的背後,人們得以窺見年輕人 " 喪 " 的來源。
從這個意義上說," 我們是誰 " 是對 " 我們為什麼喪 " 的回答。當然,這也是一種自嘲和排解壓力的方式,大眾在把 " 不如意 " 的事情詼諧說出來的同時,情緒巧妙得到瞭宣泄。回歸到現實中," 我們 " 依然是熱愛工作、奮鬥向上的有志青年。
不過," 我們是誰 " 的自嘲背後,所反映出來的一些生活和職業問題,甚至職業 " 潛規則 ",需要引起全社會的關註和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