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洪鑫誠】
8 月 17 日,第二十九屆夏季世界大學運動會聖火最終回到賽事主場地臺北田徑場的 " 毛公鼎 " 駐火臺,一路磕磕絆絆的臺北世大運終於臨近開幕。18 日,在開幕式蓄勢待發之時,水球、足球等項目也率先開跑,提前為賽事預熱。
近八成臺北市民不知道開幕日期
然而,若非主動搜索世大運新聞,此時此刻仍身居臺北的筆者實在對此完全無感:身邊沒有人在討論,社交網絡上幾乎看不到相關的 po 文。
這不隻是筆者的主觀判斷,前面幾條新聞的評論區空無一條。若拿《中時電子報》" 體育 " 及 " 政治 " 新聞的即時熱門榜來做比較,世大運的人氣更令人捉急。
如圖為 8 月 18 日下午即時數據,在體育欄目(左)的 " 最熱新聞 " 排行榜前五名中,僅有兩條與世大運有關,排名第二的新聞畫風還更像社會新聞一些。而政治欄目(中)的前五名點擊量均大倍數超過體育新聞、財經欄目(右)同樣全面領先。可見,世大運拉抬臺灣社會體育熱情的效果有限,其賽事本身也沒有成為全民的焦點。
臺灣民眾對這場被稱為 " 臺灣史上規格最高 " 的賽會似乎很不賞臉,世大運新聞和其他日常人們關心的事情比起來,顯得不太重要。
據《聯合報》報導," 臺灣世代智庫 " 民調顯示,有高達 7 成 8 的臺北市民不知道開幕日期。此外,舉辦世大運的目的是讓臺北動起來,躍上國際舞臺,但高達 6 成 2 的市民沒有感覺到這種氣氛或成效。
此項民調可以說明,對世大運無感是臺北市民普遍現象,主辦城市尚且如此,其他縣市民眾恐怕更是事不關己。若說 "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以上種種怕在預示,世大運還沒開始便已失敗瞭一半。
此情此景,對寫作者都是種考驗,以致筆者近期每次與臺灣師生、朋友聚會,總要順帶問些問題。諷刺的是,幾乎每次唯一關心世大運的,都是席間唯一來自大陸的筆者。最近師門聚會時,唯一正面的評價來自導師,他半開玩笑地說:" 唯一有感的是臺北市的公共 wifi 信號比以前強瞭。"
大巨蛋的陰影
事實上,世大運的不振早有跡象。就在距離開幕式兩天的 8 月 17 日,臺北市地檢署才傳喚馬英九及臺北市財政局前局長李述德,以及遠雄集團創辦人趙藤雄,所為正是延燒多年的大巨蛋弊案,而大巨蛋又曾與世大運有密切相關。
大巨蛋的建案是 2006 年由時任臺北市長的馬英九與遠雄董事長趙藤雄代表簽約,而後又在郝龍斌擔任臺北市長期間,預定作為臺北世大運的主場館。
柯文哲上臺以來,將其上任前的臺北市五大公共建設指為 " 五大弊案 ",質疑前市府與財團私通,通過公共建設計劃圖利,並高調擺出清查兩位藍營前市長所涉工程的態度。其中 " 大巨蛋 " 牽涉最大,首當其沖,最後被柯以鐵腕下達停工命令。
爛尾工程大巨蛋
當時,柯與藍營、遠雄的輿論攻防此起彼伏,各路 " 名嘴 " 也聞之起舞,戰局一度十分混亂。而由於 " 沒有大巨蛋、沒有世大運 " 的說法流傳甚廣,這起震動一時、至今未解的弊案,早已為世大運蒙上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不少民眾因此對世大運前景看衰,甚至漠不關心。
柯 P 當然深知其中道理,故從去年起便試圖將 " 大巨蛋 " 與世大運脫鉤。去年 7 月接受電臺訪問時,他坦言 " 大巨蛋蓋完也來不及,不需要為瞭世大運而去綁住大巨蛋,結果兩個都沒瞭。" 臺北市政府也跟進宣導:" 沒有大巨蛋,世大運照辦 "。
然而,場面似已很難扭轉,引得柯文哲當時高呼:" 遠雄的媒體操作真是成功!" 據《聯合報》引述前市長郝龍斌陣營人士觀點,稱國際大學運動總會(FISU)當時就看好臺北一定會成功,而且也仰仗大巨蛋成為主場館優勢。郝陣營認為,柯P承接世大運可說是 " 郝賜良機 ",太有機會 " 割稻仔尾 " 瞭。偏偏柯P風格喜歡政治豪睹,舍正路而弗由,停建大巨蛋," 沒有大巨蛋 " 的世大運,徒增舉辦活動變數。
的確,近期臺北陣雨天氣之下,不乏世大運場館出現漏水情形,而臺北網球中心甚至因為 " 預算下修 " 而沒設屋頂,連蔡英文視察時都捏把汗。
" 大巨蛋 " 和 " 世大運 " 就這樣相互嵌套著,成為柯市長揮之不去的包袱。根據 " 臺灣世代智庫 " 最新民調,若柯文哲無法解決大巨蛋問題,有四成七市民不支持其連任。
而郝陣營的觀點道破瞭市府權力交接為 " 世大運 " 埋下的政治隱患,在郝龍斌任內搶到的主辦權,交棒到柯 P 手裡,就像是別人傢的孩子,其辦好賽事的決心沒少受到懷疑。
頻繁換將、宣傳失位
重大國際賽事通常需要周密的前期準備,除瞭場館建設應預留一定的緩沖期之外,推廣、營銷、公關等工作都應及早啟動,而一個專業可靠的主辦團隊是這一切的根本。
撞上市長易主的臺北世大運,加之兩位市長政治立場之顯著差異,以及交接前後種種人事變動的洗禮,市政的連續性頻受考驗。柯 P 一度以改革者的姿態大刀闊斧地否定過去,其中當然包括郝龍斌時代定下的 " 世大運 " 原有方案。
在這種背景之下,世大運的籌辦亂象叢生。首先是執行委員會的人事極不穩定,常常臨時換將。2012 年成立的執委會,在 2014 年 12 月 25 日柯 P 上任後,2015 年一共走瞭 57 人。這樣頻繁的人員更替,很難想象決策能夠系統、連貫地執行。
另外,有評論傢質疑,臺北市政府不願廣納百川,結合民間舉辦過大型單項賽會的專業公司與團隊,卻直接交給一群市政府的公務人員來負責,這已註定世大運的命運。公務體系的相對保守和低效率,以及對國際賽事參與及主辦經驗的缺乏,常常導致創新的想法難以落實,而外行領導內行的情況也難以杜絕。
應該跑在最前的宣傳和公關成績單同樣不能令人滿意,當柯文哲回過神來,意識到 " 世大運 " 無論如何也要平穩過關,不免有點為時已晚。而臨近賽前接二連三的 " 臨時抱佛腳 ",在外界看來反而更多是 " 為自己宣傳 "。
最新一期《新新聞》便毫不忌諱以 " 世大運造柯神 " 為題,文章寫道 " 柯文哲為瞭宣傳世大運,除瞭之前的騎自行車接連完成一日雙城和雙塔挑戰,近期更找瞭不少網紅拍宣傳片、敷貓熊面膜、禪坐大王蓮……但有心人仍認為柯文哲是宣傳自己多於宣傳世大運,是透過世大運在造‘柯神’。"
事實上,此次世大運的宣傳效果最好的兩個案例,一是獲得德國 " 紅點獎 " 的宣傳片 "Taipei in Motion",二是鋪上捷運車廂的創意地板。二者可謂 " 世大運 " 形象的救命稻草,但其成功的背後卻依然折射著世大運推廣策略的整體失敗。
"Taipei in Motion" 就是在世大運初期文宣惡評如潮,而後市府請來紀錄片《不老騎士》導演華天灝以及設計師朱開宇等人,籌組 " 品牌咨詢小組 " 後才得以問世。
而算得上近期在臉書上少有的能達到刷屏程度的創意地板,確實收獲瞭廣大網友的點贊,但因為鋪設范圍太小,對世大運氣氛的實際提升效果相當有限。許多朋友至今從未坐過這列捷運,幸運如筆者也僅有一次偶遇。
從這兩個案例引起的好評可見,如果籌備陣容早日穩定上道,多多吸收專業人士經驗,預先準備、也更大范圍、有針對性地做好行銷推廣,如今應不是這番局面瞭。
臺北捷運創意地板受到 CNN 等外媒關註報導
" 幹脆就辦成史上最爛的世大運 "
現實不相信如果,正如被逼得難看的臺北市才終於交出一點亮眼的表現,臺灣政治的內耗和無效很難不令人失望,而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就在政治的渾濁中一點點地流失。不少臺灣朋友在被問到為何對世大運無感時,都提到目前臺灣的現狀根本令民眾失去閑情逸致。
在臺北世大運近期的官方宣傳片走紅之後,不少網友甚至開玩笑說:" 這真的是市政府制作的影片嗎?" 這讓臺灣運動產業協會理事長徐正賢投書媒體疾呼,認為政府的公信力,已經在臺灣蕩然無存,大部分民眾都不相信政府可以把事情做好。
如今世大運已是 " 現在進行時 ",賽事門票僅售出約四成,從一場大型國際賽事可能帶給一個城市的幾種契機來看,臺北市的城市格局沒有得到提升,經濟效益打平就算及格,增強市民榮譽感、凝聚力不知從何談起,能否提升國際形象也尚待賽程檢驗。
一位市府工作人員在談及期待時淡淡地說:" 盡力而為,平安落幕最重要。" 而一位研究所同學更是嘲諷力 max 地對筆者表示:" 幹脆就辦成史上最爛的世大運,反而能讓人記住 " ……眾人的語氣中唯獨缺少面向未來所需的激情與希望,十足反應瞭臺灣社會目前的心態。
也許經濟的不振與時下政治的困境,讓臺北世大運來得不是時候。但照此光景,恐怕這樣的盛會對於臺灣,真的是空前絕後瞭。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傢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註觀察者網微信 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