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18 日,印度邊防部隊非法越過中印錫金段已定邊界,進入中國洞朗地區。直到 8 月 28 日下午 14 時 30 分許,印方將越界人員和設備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八十餘天的時間裡,印度從貿然侵入我國領土到最後撤出,在國際上引來高度關註。
雖然隻有短短八十餘天時間,但此次印度侵入中國領土事件,卻吸引瞭全球的關註。印度作為南亞的大國,公然打著不丹和中國存在邊界糾紛而侵入我國領土。但是,就連不丹都承認該區域沒有領土糾紛。可以說,印度悍然入侵中國領土,其實醉翁之意不在酒。實際上,印度入侵中國領土,根源在於中國在自己國境上修建公路,給印度造成瞭所謂的 " 被害恐懼癥 "。印度習慣性的霸權主義思想,在南亞地區為所欲為習慣久瞭,公然挑釁中國領土,更是低估瞭中國捍衛國傢領土完整的決心。
在國際層面上,面對中國的義正嚴辭,印度的三緘其口,更顯得印度的做賊心虛。對於印度悍然入侵我國,很多人推崇打回去,讓印度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慘痛代價。也有不少人重翻當年中印之戰,表示對於霸權主義絕對不能退縮。而對於這事件,中國在處理上,體現出瞭大國的智慧。
中國在國際層面上,不斷重申中國的堅定立場,絕對不會讓國傢領土有一寸的丟失。同時,也在爭議區調動兵力,形成對壘的態勢,給入侵領土的印度軍隊造成足夠的壓力。但是,中國始終沒有放棄對話解決問題的機會,也給足瞭印度自己退出去的機會。印度對於中國而言,除瞭是鄰居以外,也是未來的合作夥伴。中國的目的是讓印度撤軍,而軍事手段其實解決問題最簡單和粗暴,也是在未來時間裡,最難有回旋餘地的方法。正如孫子兵法裡面所說,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真正智慧。此次事件的完美解決,其實也體現瞭一個國傢的綜合實力。
印度作為南亞大國,時常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他國,霸權主義成為瞭印度轉嫁國內矛盾的一種手段。但是,隨著中國整體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印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而這份差距,也造成瞭印度內心的不安,習慣瞭霸權主義的國傢,竟然有個實力遠超自己的大國,必然會產生挑釁的嘗試。而此次印度公然入侵我國,恰恰體現瞭一個霸權主義國傢內心的不安。
較為有趣的事情是,此次入侵事件,印度媒體在想盡辦法為自己公然入侵他國領土尋找借口,就連所謂唯一獲得日本支持的言論,也受到瞭當事人的否認。一個名不正言不順,公然違背國際準則的行為,必然要受到國際的一致譴責。但除瞭有以上的支持以外,國傢自身實力也決定瞭整場較量的走向。就事論事來說,印度主動撤兵背後,也離不開中國解放軍實力。對於印度來說,公然和中國鬧翻,以及和中國軍隊產生直接沖突,對於印度來說,恐怕將會是一場不可估量的災難。中國能夠讓印度在理虧的狀態下撤退,更是自身國力的必然。一個強大的國傢,才能真正的讓霸權國傢學會敬畏。
"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句話讓人聽瞭熱血澎湃,也是西漢時期,國傢實力強大才能說出的底氣。翻看中國五千年歷史,隻有國傢強大才能保證國傢領土的完整。然而,現在的國際社會,不再是弱肉強食的黑森林法則,不再是以戰爭解決問題的唯一方式。用國傢的魅力,用不容質疑的態度,用堅定不移的立場捍衛國傢主權。輔以國傢的綜合國力,其實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印度撤兵背後,其實是大國外交智慧的勝利。不用武力解決所有問題,但不放棄用武力捍衛國土完整的態度,讓一些別有用心者能夠感受到中國的威嚴。正如很多人所說,一個國傢的強盛,才是保證每個人不顛沛流離的基本。大國外交,不在於秀肌肉和亮實力,而在於一種天然的威嚴感。
曾經,微博裡的 " 這盛世如你所願 " 勾起瞭無數人的淚點。國傢的強盛,才能讓國傢在國際社會上有說話的權利,也才能有 " 不怒而威 " 的影響力。
(未來網評論員 劉頌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