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今年第 5 次大氣污染 首要污染物已大不同

03-02

據科技日報 2 日報道,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正在經歷一次大氣重污染過程,到 2 月 27 日,已有 30 個城市啟動預警響應,其中 15 個城市發佈橙色預警,北京是黃色預警。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郝吉明說,2 月 28 日夜間至 3 月 1 日凌晨,受冷空氣影響,包括北京、天津在內的京津冀中部城市群空氣質量有望改善。

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說,研究發現,各城市首要污染物和污染源已 " 大不同 "。如在北京,硝酸鹽、機動車排放成為當前 PM2.5 的主要成分、第一來源。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靜穩和高濕天氣促使重霾生成

本次大氣重污染是今年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發生的第五次重污染過程。區域內 PM2.5 小時濃度最高值出現在河南安陽,2 月 27 日 7 時達到 408 微克 / 立方米;同一時間,北京 PM2.5 小時濃度也出現高值,為 215 微克 / 立方米。

郝吉明說,本次污染屬典型的高濕型污染過程。2 月 25 日夜間開始,靜穩天氣從河北南部發展,2 月 26 日午後進一步向北擴展。區域總體相對濕度較高,特別是北京、唐山、廊坊和天津等城市在 2 月 27 日 8 時相對濕度均達 80% 以上,有利於顆粒物二次組分的生成。

經初步測算,在嚴格落實秋冬季錯峰生產和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措施情況下,"2+26" 城市中啟動預警城市的一次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污染物 ( VOCs ) 等污染物全社會減排是,藍色、黃色和橙色預警應急減排比例分別為 10%、15% 和 20% 左右。

治理重點從煤轉向柴油車

污染物特征分析顯示,在此次污染過程中,北京一氧化碳呈現相對很高的特征;硫酸鹽組分約占 PM2.5 總質量的 20%,氯離子濃度也呈同步增長趨勢。

國傢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教授解釋說,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的研究成果顯示,2017 年京津冀區域 PM2.5 污染主要化學成分已發生變化。" 在‘ 2+26 ’城市中,以前重污染出現時,往往硫酸鹽在二次生成裡占比最大。從最近冬季的情況看,硝酸鹽已取代硫酸鹽,成為秋冬季重污染二次生成裡最重要、占比最高成分。硫酸鹽是燃煤排放的標志性成分,這說明燃煤治理取得瞭較顯著成效,硝酸鹽由氮氧化物等生成,主要來自於機動車排放。"

劉炳江也表示,北京煤炭消耗量已從 2000 萬噸下降到 500 萬噸,從煤炭工業為主排放,轉向瞭以生活為主的排放。" 多個國傢級團隊就北京大氣污染構成進行研究,得出瞭一個共同結論,即機動車排放是當前北京 PM2.5 的第一來源。因此,北京把機動車污染治理作為今年工作重點,這是精準施策、靶向治霾。"

" 車是北京未來減排的重點,特別是使用柴油機的,這包括柴油卡車和起重機、挖掘機等非道路車輛。" 賀克斌說。

城市互幫互助形成 " 一盤棋 "

" 北京去年沒有單雙號限行,但空氣質量明顯改善,既有幾年來自身的不懈努力,也應感謝周邊‘ 2+26 ’城市共同作出的貢獻。" 劉炳江說。

據介紹,"2+26" 城市研究工作組給每個城市都開發瞭軟件,比如北京 PM2.5 要達到 60 微克 / 立方米,那在每一天必須減少多少污染物,各城市領導都做到瞭 " 心中有數 "。

除瞭每個城市各自減排,區域大氣污染彼此影響,京津冀的聯防聯控也初見成效。

賀克斌說,研究發現,秋冬季 PM2.5 快速增長成因可初步概括為本地積累、區域傳輸、二次轉化 3 種形式。比如在去年京津冀多城市啟動紅色預警時,山東空氣質量基本為良,少數城市甚至是優,山東啟動預警和減排措施是預測到 48 小時後風向會發生轉變,也是幫助北京等太行山脈附近城市的空氣質量盡快轉好;24 小時後,北京等空氣質量已經好轉,但北京繼續實施預警措施,是為幫助山東等城市避免 PM2.5" 爆表 "。" 城市間的互相幫助將會繼續實施,形成區域防控‘一盤棋’。"

精彩圖片
文章評論 相關閱讀
© 2016 看看新聞 http://www.kankannew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