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縫衣針、一根鉤針,線在手中來回穿梭,謝師傅不時推推鼻梁上的眼鏡,一件破瞭個洞的黑色羊毛衫在他的手中逐漸恢復原狀。
3 月 11 日上午,55 歲的謝師傅搬瞭把小凳,坐在長沙雨花區勞動中路附近,低著頭給人織補衣物。這是他外出擺攤做裁縫的第 21 個年頭,靠著這門手藝,謝師傅養活瞭自己的五口之傢,將 3 個子女培養成瞭大學生。
55 歲父親露天擺攤縫補衣服
3 月 11 日中午,長沙的街頭下瞭場小雨,謝師傅戴著頂小帽,坐在一棵樹下,既是避雨,但絲毫沒有停下手中的活計。
謝師傅隻有兩根針,一根用來縫補,一根用來挑線勾線,他的身前放著兩個購物袋,裡面裝的四五件衣服是今天需要縫補好的。謝師傅旁邊放著一輛電動車,每天早上謝師傅會騎十五分鐘的電動車來到老地方,幫人織補衣物賺錢,21 年來風雨無阻。" 這兩年才買瞭電動車,以前都是推著一輛自行車,那時租在這附近。" 謝師傅指瞭指街對面,那時他的小凳擺在對街。
21 年,謝師傅的眼鏡度數從一百度升到四百度,鬢邊白發越來越多。1997 年,34 歲的謝師傅迫於生計急需找到一份可以賺到錢的工作,謝師傅身體不好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思來想去決定在街邊替人縫補做個裁縫。" 我那時候也不會縫補,隻能先學著,熟能生巧。"
謝師傅推著自行車在路邊擺起瞭縫補攤,一直到現在,沒有桌子,沒有縫紉機,就靠兩根針,他的妻子在照顧孩子之餘也帶著工具到附近擺攤縫補。
說話的同時,謝師傅絲毫沒有停下手中的活計,不一會一件黑色針織衫已經縫補好。" 新線的顏色稍微有點不一樣,過水一洗就完全看不出來瞭。" 謝師傅將縫衣針橫插在牛仔褲上,又拿出下一件衣服。" 因為我耐心,手藝還不錯,漸漸的找我縫補的熟客越來越多,每天打電話請他上門取衣服的人也越來越多。曾經也想過開個店,但是擔心老顧客找不到我,就這樣也挺好的。"
" 每天都需要工作十幾個小時,忙起來的時候甚至要加班到凌晨兩三點。" 謝師傅稱,為瞭節省時間,他早上隻能匆匆啃兩個包子,中午回到傢和妻子兩人炒一個菜,吃完後又出門工作。" 能吃飽就行,多炒幾個菜的話吃飯都要耽誤不少時間。"
撫養 3 個大學生
時間一晃到瞭 2018 年,謝師傅的生活也越來越好,收入高的時候一天能賺 200 多元。" 隻要肯幹,就能賺到錢。" 對於生活,謝師傅很樂觀。
謝師傅最小的兒子已經 25 歲。提到自己的三個孩子,謝師傅很欣慰。謝師傅與妻子一共養育一個女兒兩個兒子,大女兒和小兒子都是大學本科畢業,現在大女兒在重慶結婚生子,自己做生意,小兒子在北京工作,最近被調到重慶做項目。二兒子大專畢業後在長沙一傢著名傳統工業公司工作,之後又學習瞭軟件,在長沙做軟件開發。" 現在孩子們都不要我出來工作,但是我還是想盡量多賺一點生活費,給孩子們減輕負擔。"
三個孩子讀書,對於當時的謝師傅來說,每次猛然拿出這麼大一筆學費並不輕松。每次謝師傅要做很長的準備,每天多做一點工作,省吃儉用將錢攢好。" 那時候傢裡沒有任何其他的大的花費,也根本拿不出來,細伢子都要讀書,要先就他們。我每天盡量多做一點生意,多賺一點,才能夠開銷。"
大女兒二兒子讀高中,小兒子讀初中的時候,是謝先生一傢最艱難的時候。" 他們年齡相隔都不大,傢裡給孩子的學費、學習資料等支出如流水。" 謝先生感慨," 不過孩子們都很懂事,讀大學之後去外面做傢教,賺點生活費,我的壓力小瞭很多。"
" 隻要他們有能力讀,做父母的都會支持,希望他們每個人都能多讀點書,將來的生活能輕松一點,不會太辛苦。"
瀟湘晨報記者周凌如 圖攝影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