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媒 8 月 1 日報道,近日播出的臺灣綜藝中,一名韓國嘉賓說,本來以為臺灣人很有錢,結果發現他們都騎摩托車," 有一點失望 "。
7 月 19 日播出的《WTO 姐妹會》,主題是在臺的各國人民對臺灣的看法。
其中," 首爾男孩 " 說,來臺灣之前,他聽說臺灣是 " 亞洲四小龍 " 之一,所以覺得臺灣人很有錢,想象說他們應該有私傢車,或者至少也要搭計程車。
結果來臺灣後發現,大傢都騎摩托車,他表示 " 有一點失望 ",因為在韓國,隻有窮人才騎摩托車 ……
主持人趕緊澄清說,臺灣人不窮哦,臺灣中南部有超級多有錢人都是騎摩托車;很多開計程車的人其實很有錢,他隻是無聊、沒事做,才去開計程車。
臺灣嘉賓也說,臺灣有錢人平常都騎摩托車,假日才開超跑 ……
臺灣東森新聞雲 8 月 1 日報道稱,摩托車已經成瞭臺灣的一道 " 奇景 ",連接新北市和臺北市的 " 臺北橋 ",每天上班時間,都會出現 " 機車瀑佈 " 的奇觀。
根據臺灣交通部門的資料,截至今年 6 月,臺灣共有 13,711,962 輛摩托車,每百人摩托車擁有數 91.7 輛,摩托車登記輛數創近 3 年同月新高;而臺灣的汽車有 7,891,883 輛,每百人汽車擁有數 33.5 輛。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馬平曾撰文分析臺灣摩托車多的三大原因:
首先,臺灣在工業高速擴張期正好趕上日本輸出摩托車和相關技術,導致那時候的人都習慣騎摩托車;外加汽車在當年屬於奢侈品,因此摩托車成為臺灣人最愛的交通工具,不僅方便又便宜;
其次,臺灣大眾運輸系統網絡的規劃有問題,以大臺北地區為例,捷運公交車的網絡已非常密集,但因為線路配置不合理,使用率過低;
第三," 費用成本 " 是最重要的原因,臺灣的公共運輸成本太高,兩天的來回車資就夠付一周摩托車的油錢。
馬平最後總結說,臺灣的 " 機車文化 " 反映瞭過去幾十年臺灣經濟的活力和成績,大陸也應該學習臺灣對摩托車的嚴格管理經驗。
但從安全、效率等多方面來看,恐怕 " 摩托車密度世界第一 " 的稱號並不能推動臺灣的經濟水平再上一個臺階。在現代的發達都市解決交通問題,終究還是要靠發展公共交通。